【摘 要】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和貫徹,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也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農業發展規劃就是應對農業可持續發展而提出的規劃措施。然而,我國的農業可持續發展還沒有形成系統的體系,現階段,農業規劃還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就是針對農業規劃中項目單一、普及性差、管護力度小等問題進行分析,并為此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現代農業;農業規劃;可持續發展
農業規劃一般情況下是指國家不同的農業區域在一定的期限內對該區域內的農業資源、農業基礎設施以及相關農業部門和產業部門進行合理的調整和部署,以確定該區域農業的發展方向,提高其農業的發展的水平,進一步促進農業的發展符合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當前情況下,我國的農業發展處于轉型時期,基本上從傳統農業向著現代農業轉化,農業發展的類型也開始增加,農業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對糧食作物的種植上,特色農業、經濟作物農業和觀光農業等也正式的被引入到我國農業發展的道路上來,拓展了我國農業在經濟發展中的應用范圍。但是在強調農業多元化發展的同時還應注意現階段農業規劃存在的問題,積極的面對解決這些問題,真正的實現農業的全面持續發展。
1.農業規劃存在的問題
1.1對農業規劃定位不夠準確、農業規劃界限模糊不清
農業規劃從名稱上看是一種規劃,但是它的實質并不是真正的政策法規或是計劃,它只是一種概念上的計劃,而具體的規劃內容不但定位不準切,甚至出現規劃內容交互滲透、建設指標混亂、規劃結果求大求全的現象,導致農業規劃的在現實的農業生產中指導性與可操作性相當差,嚴重影響了農業規劃對農業生產指導職能的發揮。此外,現有的農業規劃還存在傳統農業規劃的缺點,它并沒有把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技術和設備引入到具體規劃中來,也沒有根據具體地區的農業發展需要合理規劃田、路、林、渠的具體建設的方位和規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資金與實際建設不相符的規劃失誤。因此,嚴格的說,現在的農業規劃因其存在的種種問題使其難以真正的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去。
1.2農業規劃項目單一,且切題項目少
現在的農業發展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在一些農業風景優美的地區,已經開始發展生態觀光型農業。生態觀光農業注重將農業景區的生態建設和旅游發展相結合,以觀光增加農業收入,促進農業向著生態平衡的方向發展,這樣既保證了農民收入,又維持了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加快,國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不再為了生存的問題奔波,開始學會享受生活,希望在大自然中釋放自己。而農業觀光旅游因其具有觀光和進行農業知識學習甚至動手操作的雙重性質,受到了城市中青中年人群的歡迎。但是,現在的農業規劃并不能適應農業多元化發展的需要、對觀光農業的發展不夠重視,因此為了促進特色農業的興盛和發展,必須制定相應的多元化的農業規劃。
1.3農業規劃科技普及性不強,展示教育效果差
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不同,它不再單純的重視糧食作物的種植和培養,還開始重視發展農業的生態觀光的的功能。但是,現代農業不同于一般的生態觀光,一般的生態觀光在建設旅游景點的同時會對環境產生一定的破壞,而生態觀光農業在建設時不但不會對環境產生不好的影響,還會對被農耕破壞的自然環境起到一定的修復作用,是一種將保護自然的休閑觀光與農業科普相結合的旅游活動。農業科普一般以達到科技普及,教書育人的目標為準則,使人民在接受農業科普的時候真正的感受到農業的魅力。但是現階段,我國農業規劃中關于科普一項還沒有系統的理論,甚至在很多區域農業科普還是一片空白,大部分的農業區域都還沒有建設相應的科普部門,就連生態觀光農業園區也是如此。這就使農業科普沒有良好的生存環境,展示教育的示范效果差。
1.4農業規劃存在重建輕管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已經有一小部分農業區域迫于國家政策和經濟建設的需要開始建設、甚至已經建成符合現代農業規劃要求的農業園區,但是這些農業園區的具體規劃中并沒有與之相應的權責體系、資金連接體系等,導致園區在建設中缺乏相應的管理,成了表面工程,難以真正的發揮出農業示范效果。
2.解決農業規劃問題的相應對策
2.1提高對農業規劃的認識
農業規劃的建設是促進農業現代化,增進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實現農業經濟更快更好的發展的一項工程。建設好農業規劃,可以減少農業投入和農業建設的盲目性,切實提高農業的生產力水平,增加農業有效收入。在當前我國十八大思想的的指導下,我國的農業建設必須有統一的思想,統一的規劃,而各區域的具體農業發展也要有相應的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區域農業規劃作指導。所以,現階段,應該集中人力物力,引進先進的農業規劃的理念,制定和補充相應的農業規劃,并且在規劃的執行上,各區域應加強對農業規劃的認識,認真的圍繞規劃對本區域的農業建設做相應的指導,促進農業發展。
2.2農業規劃的確立要符合本區域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
農業規劃是加強農業發展的前提,只有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農業規劃,農業才能向著科學、合理、可持續額的方向發展,而建設科學合理的農業規劃必須了解當地的農業實際發展的基本情況。首先,要明確將要進行規劃的區域內的人口、耕地、住宅等基本情況,了解區域內的風土民情;其次要抬高規劃制定的起點,只有高起點的規劃,才能指導出高標準、高質量的農業發展;三是要結合規劃區域的具體實際,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在了解該區域基本狀況的同時,充分發揮該區域的風土民情、歷史文化的特色,制定出符合地域特征、人文特征的農業規劃。例如,山西的徽商建筑區的農業規劃就可以在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基礎上,將古建筑特色觀光旅游與農業生態觀光旅游相結合,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2.3農業規劃的制定要符合科學發展觀
現代的農業規劃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是與新農村的建設要點是相通的,都是在保證農業生產的基礎上,節約用地,實現生態平衡發展。但是,現階段的新農村的生態建設多是表面工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用地,將土地資源重新進行了規劃,但是,新農村的建設并沒有真正的實現農業生態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新農村建設分散、片面、不系統,甚至有些還破壞了環境。因此,要保證現代農業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保證農業發展能真正的造福人類,就必須從保護生態平衡的角度出發,制定出符合農村科學發展的農業規劃。
2.4農業規劃建設需要上下級的共同努力
制定合理的農業規劃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規劃的真正實施,而保證規劃的實施則需要上下級的共同努力。保證規劃能夠實施,上級規劃制定部門在制定規劃時要制定的相應的規劃編制預案,積極聽取專家和農業基層人員的意見和建議,經過反復論證,使規劃具有實際的可操作性。在規劃制定完成后,要交給有關部門進行審查,確保規劃在實施時具有權威性。同時,提高廣大農民和基層干部對規劃的執行意識,加強對規劃執行狀況的監督,保證規劃能夠真正的執行。
3.總結
從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觀的角度看,現階段農業的發展一定要符合環境保護的需要,農業的發展必須以維護生態平衡為前提,因此發展現代農業,制定相應的農業發展規劃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只有解決現有農業發展規劃的問題,制定出新的科學合理的農業發展規劃,才能促進我國農業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海榮.區域現代農業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2(1).
[2]黃海榮.農業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1(22).
[3]方丹.現代農莊的開發規劃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0.
[4]趙蕊,姚祎,肖新等.新農村生態農業園區規劃問題透視[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2).
[5]賀廣瑜.城郊型農村建設的規劃對策研究——以武漢市漢南區為例[D].華中科技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