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增速的下降,集聚在銀行等金融系統的風險不斷加大,那么如何將風險規避在最小化狀態,進而實現我國農村商業銀行風險監管體系的健全與完善,就成為了一個關鍵問題。本文提出了我國應從監管模式的選擇、監管法律法規的完善及國際合作領域的強化等角度加強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監管框架的構建。
【關鍵詞】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監管模式
1.合規風險管理的基本內涵
綜合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和我國銀監會分別發布的《合規與銀行內部合規部門》以及《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指引》,即合規是指“銀行的活動必須與所適用的法律、監管規定、規則、自律性組織制定的有關準則,以及適用于銀行自身業務活動的行為準則相一致”。合規風險是指“銀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監管規定、規則、自律性組織制定的有關準則,以及適用于銀行自身業務活動的行為準則而可能承擔法律制裁或監管處罰、重大財務損失或聲譽損失的風險”。對合規風險管理的定義,銀監會則在巴塞爾委員會要求的基礎上增加了“價值創造”內容,包括“識別-預防-糾正-獎懲-完善制度-價值創造”六個要點,即有效識別合規風險,主動避免違規事件發生,主動采取各項措施糾正違規行為,減少因其產生的不良影響,以及制定適當的問責和獎懲措施,持續修訂相關制度,完善操作流程及崗位操作手冊,有效管理合規風險,持續、動態保障業務安全運行,提升合規創造價值的能力。
2.加強合規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
加強合規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是滿足監管要求的保證。銀監會明確要求商業銀行要建立合規部門,加強合規風險管理。面對日益嚴峻的監管形勢,如果銀行缺乏有效的合規管理體系作保障,出現違規行為時不但會帶來巨大經營風險和直接經濟損失,而且可能導致銀行遭受聲譽風險,同時還會受到監管部門的嚴厲懲罰。加強合規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是全面風險管理的重要抓手。商業銀行面臨的各類風險中,合規風險是最基本的風險,也是操作風險和信用風險防范的基礎。從國內銀行風險實際成因來看,商業銀行制度不符合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以及業務操作中違法、違規行為導致的合規風險占相當比重。
加強合規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是銀行業務發展的需要。設立合規部門是銀行完善內控的重要標識,透明、系統、健全的合規管理體系有助于銀行樹立良好的市場形象,使客戶、投資者和社會產生強烈的信任感。因此越來越多的銀行更加認識到合規管理不僅是應付外部監管的需要,更是銀行自身業務發展的需求、創造價值的管理工具。
3.完善我國農村商業銀行風險監管體系的具體措施
我國監管機構應充分重視農村商業銀行各類資產中所隱藏的潛在風險,積極主動地去面對風險監管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挑戰。
3.1積極實施存款保險制度
所謂存款保險制度,它是一種事后補救措施,主要是用來防止銀行倒閉、保護存款人利益進而維護金融體系安全和穩定的。早在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就相繼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國外存款保險制度的有效開展為該制度在我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可借鑒的成功模板,我國商業銀行在日常的經營管理過程中,應堅持自主經營、自擔風險的經營理念,真正實現自負盈虧。故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就有了其現實的必要性,因此實施存款保險制度就成為了一項重要工作。
3.2努力完善農村商業銀行的全面風險監管框架
風險監管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故其監管架構的構建應從風險監管的技術手段、宏微觀環境等方面著手。具體而言,商業銀行應以次貸危機后發達國家在風險監管上的改革新趨向為契機,以全面風險監管為理念,以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三大支柱為藍本,積極吸取國內外在信貸風險防范上的經驗和教訓,選擇合適的諸如貸款定價、信貸風險分散和轉移等金融監管工具和手段。其次,應準確把握政府宏觀調控以及銀行監管和市場約束的定位,建立包括產權改革、組織結構定位、治理結構完善等多項措施在內的微觀制度基礎,構建新形勢下我國商業銀行自上而下、分級負責的全面監管新框架。再者,應在全面風險管理的框架體系下,設立專門的風險管理委員會、獨立于銀行其他職能部門的審查部門,以實現商業銀行貸款工作中真正意義上的審貸分離。同時,也應在商業銀行內部建立包含總行——一級分行——二級分行——支行——分理處或儲蓄所等體系在內的五級結構管理組織,以實施對風險監管的扁平化管理,進而提高管控效率。
3.3建立健全農村商業銀行風險監管的法律法規
完善配套的金融法律、法規體系是建立商業銀行風險監管體系的基礎和依據。經過30多年的努力,我國已逐步完善了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體系的相關法律法規。當前,諸如《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已開始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只是雖然相關法規已逐步出臺并得以不斷運用,但當前特別是此次危機后我國商業銀行在風險監管中與相關法律法規相配套的具體實施細則卻顯得非常匱乏,故今后應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完善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監管具體舉措。因此,在借鑒次西方發達國家經驗的基礎上,我國商業銀行應不斷完善風險監管。首先,要不斷完善我國商業銀行的公司法人治理制度,建立健全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框架,并建立有序完善的風險審計稽核制度。其次,要建立一支由客戶經理、行業經理、風險經理等共同組成的風險管理團隊,逐步實現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的合理、有效管理。再者,要建立集中控制、獨立評審的信貸審批和風險管理制度,對貸款審查委員會這一審查制度的一些制度性缺陷進行改良和完善,以提高信貸審批的科學性與公平性,從而真正實現“貸審分離”。同時,也應從制度支撐層面、實務操作層面及技術支持層面加強對我國商業銀行相關業務長效考核機制的設計,進而完善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績效考核機制。
3.4不斷強化農村商業銀行風險監管的國際合作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特別是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也已逐步滲透到了全世界金融服務的各個角落,特別是在此次次貸危機的威脅下,以國有為單位的銀行監管已很難滿足商業銀行境內外業務監管的需要。因此在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的監管過程中,應主動加強與國際上其他國家和機構的合作與磋商,以適應金融監管不斷變化的國際化趨勢。首先,應積極參與國際上的一些諸如部長級監管信息溝通定期會晤制度的建立、雙邊或多邊監管備忘錄的簽署、區級金融或銀行監管機構的建立、各國風險監管制度的修訂、風險監管手段的共享等各種監管活動,以期實現我國在國際金融危機防范或預警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其次,應建立與國際上其他國家之間較為固定的高層互訪、信息交流、緊急磋商、人員培訓等相關方面的協作與溝通,以期提高我國在銀行風險國際化監管進程中的參與度。再者,隨著外資銀行的建立和跨境金融服務的發展,為保證各銀行機構的公平競爭,會計標準和制度安排的趨同化發展就成為了各國銀行管理過程中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國銀行監管機構應積極采用國際上通用的新會計標準、積極參與國際銀行監管標準的制定與實施,以期努力構建有利于我國銀行業競爭的良好國際監管環境。
【參考文獻】
[1]時朝霞.基于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研究[J].內蒙古金融研究,2011(07).
[2]倪蓮.對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的幾點認識[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