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體育服務現狀和部分地區的開展情況進行系統的研究,統計分析八省市全民健身的開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一些改進和應對的策略與建議。
【關鍵詞】公益性;體育事業;全民健身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背景下,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落實科學發展觀,借鑒外國大眾體育的成功經驗,并結合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吻合的公益性體育服務體系的管理機制和原則,實現城鄉、東西部以及特殊人群體育的協調發展。促進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達到提高綜合國力和實現社會進步的目標。因此,全文以抽取的八個省份作為研究對象,調查研究了公益性體育事業在這些省份中的開展情況與面臨的問題,剖析了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在完善過程中場館設施、社會指導員數量以及資金運轉等方面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并為全面推進全民健身體育提供參考。
1.我國部分城市全民健身現狀和存在問題分析
1.1建國以來群眾體育發展狀況
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科技的發展,體育場地設施不斷增加,各類體育場館已近百萬個,全民健身計劃得到進一步的推廣。通過八省的統計學校各類體育場館達67%超過所有場館總量的一半多;鄉(鎮)村、居民小區體育場地分別達到了8%和5%;公園和廣場體育場地有僅2%。
1.2被調查者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場所、組織形式和項體育設施目
體育活動場所是居民進行健身活動的重要的物質基礎和保障。只有在保障健身場所充足時,方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健身者主要是在單位體育場館、公共體育場所、公園廣場和住宅小區內。調查結果顯示還有18%的人選擇在自家庭院內進行健身活動;11%的人在公路街邊進行鍛煉;6%左右的人在樹林河邊和其他地方鍛煉身體。僅15%的人到收費型體育場館進行體育鍛煉。
在調查的過程中有27.29%的人希望健全法規政策;45.47%的健身者希望能夠增加公益性配套場所的數量和25.43%的人希望能夠增加現有場館向公眾的開放程度;其他沒有特殊要求的占1.81%。通過調查顯示大多數人愿意與家人一起參加體育活動;還有一些健身者是自己進行身體鍛煉的,只有一小部分人參加社區、單位或者是俱樂部的活動。
通過對八個省全民健身活動的調查發現,(如下表)
表1 所調查的八省居民參加體育活動項目形式(可多選)
1.3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統計分析
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在我國的發展較晚,根據《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顯示,全國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34.34%,共42040萬人。根據這一數字推算,目前我國每20398人擁有1名社會體育指導員,每7007個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擁有1名社會體育指導員。這一現狀與我國目前的需求和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一定差距。而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結構圖中顯示具有國家級技術資格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還不到10%,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占36.97%,三級最多占總數的52.51%。在對所抽取省份的調查中發現,接受調查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文化程度平偏低,大學體育專業的只占13.87%,而所有學過體育專業的也只占28.57%。所以在推進全民健身的過程中應該加大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促使全民健身計劃能在科學合理的指導下進行。
1.4所調查省份全民健身計劃了解度
自《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實施至今已經有十九年的時間,在這期間我國的群眾體育事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這都得力于政府的支持與資金投入。但是從對國民對《綱要》的了解程度來看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的。對抽樣的八省《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了解程度調查,各省份《綱要》了解程度有所不同。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有部分地方的民眾竟然不知道《綱要》或者從來就沒聽說過。
1.5體育人口與資源現狀分析
根據《中國社會體育現狀調查結果報告》所確定的當前我國體育人口的基本標準(每周參加體育活動不低于3次,每次活動時間不低于30分鐘以上,具有與自身體質和所從事的體育項目相適應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負荷強度者)我國體育人口總數約為31.4%。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是一個服務性、保障性和適應性的整體。而場地設施建設是全民健身服務的最基本的物質保障。調查表明,我國體育場館的產權性質分類個體5.1%,集體12.4%,國有75.4%,外資(含中外合資)4.7%,其他2.4%。體育場館的經營性質分營利型23.9%,公益型37.3%,事業型38.8%。我國體育場館的開放情況來看有近一半的場館向公眾開放,但是公共體育場館所占的比例很小約有2.3%,而且開放的場館中有27.5%的用于學校體育,21.3%的場館用于運動訓練,21.2%用于運動競賽,20.1%用于體育培訓,僅有10%的場館用于群眾體育。
2.結論與建議
2.1結論
(1)全民健身在我國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是由于健身場地和設施不齊全,有部分居民選擇在離家近的路邊、公園及住宅小區健身,大部分人選擇在單位體育場館進行身體鍛煉,只有很小一部分居民會到收費型體育場館進行鍛煉。參加活動的形式多以家庭為單位;活動項目形式也比較單一,有些項目由于場地設施的限制,幾乎沒有參與者。
(2)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所調查的各個省居民對全民健身的了解度不同,但是總的來說居民對全民健身的了解度不高。
(3)被調查者對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滿意度占50.07%(包括滿意和非常滿意),非常不滿意的居民占總數的35.9%。
(4)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我國居民對健康有了更新的認識,更多的人愿意通過鍛煉來增強體質。這為全民健身的推廣提供了民眾基礎,和運作條件。
2.2建議
(1)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主要內容有:提供健身設施、健身組織服務、體質監測服務體系、健身指導、組織全民健身體育活動、健身信息咨詢等。公益性體育事業作為一項惠及廣大社會公民的事業,只有在滿足廣大居民的體育需求,才能得到人民的認同,成為個人的自覺行動。在發展公益性體育事業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弱勢群體”。
(2)公益性體育事業的發展也應該適應我國的基本國情,穩步發展。鼓勵個人和社會組織投資建立公益性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并向社會提供免費或定期免費服務。
(3)公益性全民健身事業在政府投資的基礎上要面向社會募集資金。如鼓勵企業和個人投資、開發體育彩票、發展體育產業等,保證全民健身事業的有序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