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7日,“余額寶”正式上線;2014年2月底,“余額寶”吸納資金規模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余額寶”背后的天弘基金闖入世界十大貨幣基金行列,位列第三。
“余額寶”是阿里巴巴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所推出的一項業務,“支付寶”通過“余額寶”,為天弘基金提供了一個互聯網銷售平臺?!坝囝~寶”在天弘基金與客戶之間的基金買賣交易中,僅僅是一個客戶資源和第三方支付工具的提供者,客戶通過將錢款轉入“余額寶”中,實現對天弘基金增利寶基金產品的購買和持有,并以此獲得收益;天弘基金則通過“余額寶”實現對增利寶基金產品的銷售。在整個過程中,“支付寶”和“余額寶”均不介入資金和資產的流轉。
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理財產品的興起與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繁榮,給傳統金融帶來巨大的沖擊。它們利用互聯網平臺實現支付清算和資金融通,因而具有快捷高效、覆蓋面積大、投資門檻極低等特點,從投入市場起便廣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一、“余額寶”存在的風險
(一)法律風險
“余額寶”雖說只是天弘基金銷售其旗下的增利寶貨幣基金的“渠道”,其所提供的也只是客戶資源和第三方支付工具,并未提供基金代銷服務,但是事實上,“余額寶”與天弘基金之間的合作已經在實際上起到了為天弘基金代銷其基金產品的作用。而“余額寶”所依托的支付寶,也僅僅取得了中國證監會頒發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并不具備代銷基金的資質,其提供的服務稱不上違法,但也不能說合法,而處于管理的“灰色地帶”。一旦國家出臺新的金融政策,勢必對“余額寶”產生根本上的影響。
(二)市場風險
增利寶貨幣基金作為一款基金產品,勢必受到金融市場的影響;而信用風險、道德風險等市場風險則是金融市場的基本要素。絕大多數貨幣基金都是依托融資杠桿來獲得高的收益,如出現信息不對稱、加息、市場摩擦等預期外的情況,則無法保證收益。此外,“余額寶”號稱“隨時支取”,一旦因為購物網站的促銷活動引起大規模扎堆贖回,則會極大地影響天弘基金的資金流動性。
(三)盲目投資
有調查顯示,超過八成的投資者實際上并不清楚“余額寶”的性質,而僅僅是將“余額寶”視為“高息銀行”,對于自己“將錢轉入余額寶”的行為理解為“存錢”,而不是“購買基金”,完全忽視了“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的箴言,甚至根本就不認為這是一種投資,這使得他們極大地錯估了“余額寶”的安全性,而在高息宣傳、親朋拉攏、追趕潮流等因素的影響下進行盲目投資。
二、防范與控制
(一)市場準入核準制
“余額寶”的此種運營模式,事實上是在利用現階段法律法規的不足打“擦邊球”,其目前運營的穩定性建立在相關管理體制的空白之上,一旦新的管理法規頒布,可能帶來的不利后果非一般投資者所能承受。因此,在無法依據現有管理體制對行業進行規范的情況下,必須對相關從業機構進入互聯網金融理財市場采用核準制,要求相關從業機構按照國家有關的法律規定進行注冊,并接受相關管理部門嚴格的事前審查和長期監察,從而提高從業機構的資質,確保其風險承受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有學者認為核準制政府干預市場的色彩過于濃重,會摧毀互聯網金融市場最為寶貴的創新能力與發展活力,實則不然。核準制主要是對從業機構的資質進行審核,確保其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金融市場內具備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其提高門檻針對的主要是運營機構,而對于廣大的投資者,互聯網理財投資的“零門檻”優點并未改變,依然具有廣泛的吸納社會零散資金的能力。
(二)行業監管雙向制
我國互聯網理財行業情況復雜,法律法規的缺失造成“余額寶”類理財產品定性不明,難以確定監管主體,銀監會和證監會亦未對“余額寶”的管轄權歸屬達成共識。我國目前采取分業監管的監管體制,然而“余額寶”的誕生已經打破了現有的經營界限,現有的監管體系極易造成權責不明或者管理真空;僅對現有的管理體制進行補充的方式也很難適應互聯網金融領域飛速發展的需求,因而,針對互聯網金融領域,分別建立新的國家規范和行業自律標準,實行雙向監管制度,方為上策。
(三)宣傳推廣公示制
“余額寶”類產品在其宣傳推廣過程無,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信息保留??桃夂雎云浔厝淮嬖诘母鞣N風險,而加強對“高利率”“隨時支取”的宣傳,對于其服務條款中存在的七種暫停贖回和延緩贖回的條款并未盡到必要的提醒義務,使眾多用戶對“余額寶”的性質的理解產生了較大的偏差;而針對眾多用戶的誤解,“余額寶”也從未對用戶釋明,任由民眾將其解釋為“高息存款”。這樣的宣傳推廣策略,很難說并非刻意。
要求“余額寶”對其宣傳推廣、運作模式、經營活動等方面的必要信息進行公示,明確權責,消除民眾的錯誤理解,保證信息披露的充分、及時和完整,增強信息透明度,可以有效降低因投資者盲目跟風而帶來的風險隱患。
三、結語
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理財產品的但是是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一大進步,其所具有的優勢與發展前景均不可估量。不可否認,這一行業存在很多問題,但是它對于我國現有金融行業的創新以及重塑,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值得我們期待與扶持。
參考文獻:
[1]楊東.互聯網金融風險規制路徑[J].中國法學,2015(3):80.
[2]黃歡,李曉郛.從法律風險分析余額寶的監管問題[J].金融法苑,2014(9):54.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