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冠心病心絞痛屬于我國傳統醫學界定的“心痛”、“胸痹”等疼痛范疇。我校醫院中醫科自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間,采用麝香通心滴丸(內蒙古康恩貝藥業有限公司圣龍分公司)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共60例,并與采用復方丹參片(廣州白云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治療的另60例進行對比觀察。本文提供了所有試驗病例的臨床資料、觀察方法、治療方法、治療效果,并進行了具體分析。對比研究發現,前者效果更好,且療效確切、安全可靠。
關鍵詞 冠心病心絞痛 中醫藥療法 麝香通心滴丸 臨床觀察
一、臨床資料
該試驗共觀察病人120例,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26例;年齡分布為45~75歲,平均58歲;病程1~20年不等;合并高血壓患者24例,高血脂44例,糖尿病15例。
對照組60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28例;年齡分布為40~70歲,平均55歲;病程1~20年不等;合并高血壓患者28例,高血脂40例,糖尿病12例。
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表明,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二、觀察方法
所有患者治療均以2周為一療程。每周來院復診一次,做一次心電圖檢測,以觀察ST段改變情況;患者每天可自測血壓、心率,復診時咨詢、匯報血壓及心率變化情況。
三、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治療組服用麝香通心滴丸(內蒙古康恩貝藥業有限公司圣龍分公司)。具體服用方法:每次2粒,每天3次,每2周為一療程。對照組服用復方丹參片(廣州白云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每次3片,每天3次,2周為一療程。
(2)用藥禁忌。兩組在治療期間,除硝酸甘油外,醫囑停用其它擴張血管、抗心絞痛、降血脂藥的中西藥物。糖尿病、高血壓藥物照常服用。
四、療效判斷標準
參照全國中西醫結合防治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談會修訂的《冠心病、心絞痛及心電圖療效評定標準》進行評定。其中顯效指癥狀消失,基本不再使用硝酸甘油;改善指心絞痛明顯好轉,硝酸甘油用量減少一半以上;心電圖改善是指ST段降低者其ST值恢復到正常水平或升高0.05mV以上,否則視為無變化。
五、治療結果
(1)臨床療效。兩組病例通過不同中藥治療后,心絞痛療效對比(見表1)與心電圖療效對比(見表2)表明,采用麝香通心滴丸的治療組總有效率均高于采用復方丹參片的對照組。
其中,就顯效的病例數而言,治療組(36)明顯高于對照組(28);改善的病例數基本持平(21:22);治療組總有效率超出對照組11.7個百分點。
其中,治療組顯效的病例(30)明顯高于對照組(22);改善的病例基本持平(22:23);治療組總有效率超出對照組11.7個百分點。
(2)副作用。復診時記錄患者自測的血壓及心率數據,前后對比得出較好的結果,副作用小或未見副作用。對60例治療組患者運用麝香通心滴丸治療后,對高血壓、心功能不全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對肝腎功能、血脂、血糖及電解質未見明顯影響。用藥過程中未出現明顯副作用。
六、分析與結論
(1)中醫理論分析。冠心病心絞痛屬于我國傳統醫學界定的“心痛”、“胸痹”等疼痛范疇,臨床分為心血瘀阻、痰濁閉阻、寒凝心脈、氣陰兩虛、心腎陰虛、心腎陽虛等證型。《內經》云:“飲入于胃,游溢經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肺朝百脈。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中焦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飲食谷氣與肺中清氣相合形成宗氣,有貫心脈、行營血的功效,是推動心脈運行的原動力。假如患者情志不暢,勞累過度,或飲食不節,那么脾胃將運化無力,氣血生化不足,水濕不化津反為痰,而成生痰之源。日積月累,流入經絡,阻塞隧道,漸至氣機不暢,氣血瘀滯不行,導致心脈閉阻。此病皆因中氣不足、宗氣受損之故。因此,如欲治療胸痹之病,應首先振奮中洲、健運脾胃,補益宗氣;如此則痰濕化之有憑,氣血行之有據,痰濁一化,瘀血自行,則經隧開通,痹癥減輕或消失。
(2)試驗用藥分析。此試驗中患者所用麝香通心滴丸由麝香、人參、蟾酥、丹參、牛黃、熊膽粉、冰片等配制而成。其中人參皂甙、丹參和冰片有增加心肌耐氧力,降低心肌耗氧和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的作用;蟾酥能增加心肌收縮力;麝香則可降低心室壁張力,因而降低耗氧,并且能夠非特異性地對抗異丙腎上腺素對心肌的興奮作用。綜合而言,該藥可全面改善心肌缺血癥狀,顯著改善心肌細胞耐缺氧能力與血管內皮功能,解除血管痙攣。因此,麝香通心滴丸既可抵抗心肌缺血,又能發揮正性肌力作用的功能。同時,因為此藥為滴丸,藥物有效成分吸收更快,總體治療效果更好。
七、結論
筆者認為,兩組對比治療表明,麝香通心滴丸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療效確切;因其使用方便,作用迅速,安全可靠,可作為冠心病的常規用藥。但其擴張血管和抗心衰作用尚需進一步觀察。
參考文獻:
[1][清]黃宮秀.《本草求真》(第二版)[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290-310.
[2]林軍,陳先養,王仲芳.復方丹參滴丸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2(07).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