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在推進素質教育的同時,注重對學生實施創新教育,使培養出來的人才,具有一定的素質,富有創造力,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的需要。傳統的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機遇,如何跟上蓬勃發展的“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新思維、新技術浪潮,培養符合市場發展潮流的新軟件技術人才不僅需要對專業設置進行及時調整,更加需要對高職教育課堂中的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進行思考和探討,為高職院校的內涵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注入助推劑。
關鍵詞 職業教育 互聯網 人才
一、順應時代潮流,樹立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新思維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國務院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號召,隨即國務院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等指導性文件。創新創業的社會環境如何形成、創新創業的理念如何普及和深入人心、創新創業的文化內涵如何塑造成為全社會各個階層的熱門話題和關注焦點。隨后《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出臺,教育部組織了全國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并從全國高校中遴選出50家教育部“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創新創業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實用教育、實踐教育。這決定了,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新思維需要本著長期的、立體的、開放的角度來看待。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包括高職院校、教師、學生、政府、企業、家庭等多個構成因子的體系工程,而各因子元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撐。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發起是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根基在課堂。創新創業教育在課堂上實施成功的關鍵取決于創新創業思維的正確樹立、創新創業驅動要素的發掘、教學內容中創新創業元素添加以及教學手段的創新運用四個主要方面。
二、明確市場需求,樹立正確創新創業思維
創新創業教育實際上是素質教育和專業技能教育的高度融合,也是高職院校堅持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辦學理念的再度深化。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培養、提升每個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在強化學生的職業能力和技能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市場觀和創業觀。以深化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為重要途徑,全面提升學生的就業層次和就業質量,而不僅僅是功利性地大搞“大學生老板”教育。
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觀念,首先學校和教師必須具備正確的創新創業思維,學會用科學的、市場的、變化的眼光去準確理解“創新”和“創業”的內涵,避免簡單的、僵化的去理解創業就是當老板、創新就是搞發明。學校需要依托職教集團背景,充分運用現有的校企合作平臺,進行校企深度融合拓展,為學生專業能力培養提供更加優良的實踐環境,正確引導學生專業技能實踐中去深入了解社會、了解市場、了解行業,在構建完善的知識技能體系基礎上,通過激發強烈的自主創新意識和學習欲望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教師作為傳道授業的“師傅”,需要積極深入到企業一線參與到市場活動中,及時更新、強化自身專業技能知識,培養開拓創新意識,這樣才能避免課堂教學中的創新創業教育變成坐而空談、不切實際的好高騖遠。一切創新創業的“高高躍起”,都需要在之前做好專業技能學習、綜合素質培養、專業市場分析的“深蹲動作”。
三、深掘創新創業驅動要素,突破教學內容及手段創新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還不能滿足市場經濟快速發展與變化的要求和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需要。如何深度發掘創新創業驅動要素,有效課堂改革是所有高職教師為適應現代高職人才培養必須進行深刻思考和積極踐行的課題。
高職軟件技術課堂可以借助軟件技能競賽、校企合作課題、軟件開源項目、軟件行業兼職、技能培訓、創意風暴等等元素極大有效地激活課堂。“學以致用”是我們教育教學的根本原則,傳統課堂以“教材為中心、教師為中心、考試為中心”,極大扭曲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望,忽略了學生對學習的自主動能和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以《JSP程序開發》教學課堂為例,筆者從一線教師的角度進行深度思考,通過充分的實踐和摸索,得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在軟件開發課堂上有效加入創新創業元素,從而突破原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落后的困境。
1、以“互聯網+”分析為切入點,擴展學生專業發展視野
“互聯網+”不是簡簡單單的“+互聯網”,是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的結合,是對傳統行業的顛覆和改造。不僅僅是連接一切的網絡或將這些技術應用于各個傳統行業。“互聯網+”發展的首要重點是分享。最大的零售商阿里巴巴沒有自己的庫存,Airbnb是世界上最大的酒店連鎖,但是它不擁有自己的房地產。為什么呢?他們都利用了分享的經濟、分享技術。其次是互動,如何增加互動,增加你產品的互動性,因為這個可以給你增值,這也是大家將來創新創業的有效切入點。再次是數據的流動。當數據達到充分連接、流動和分享時,人類的活動都可以用數據來測量。最后是認知,這就是加上之前所有說的分享、互動和流動這些力量把它整合在一起,最好的例子就是人工智能。
2、以專業技術角度分析案例,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興趣
從軟件開發技術角度對亞馬遜網(卓越網)和淘寶網的購物車功能實現為案例進行對比剖析。從兩家電子商務平臺創業的社會歷史背景、發展路徑與規模、經營銷售模式到系統架構技術設計、軟件開發技術的運用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實際購物體驗和技術運用分析,引導學生學會站軟件開發技術者、商業運作者等不同角度留心身邊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應用,培養學生密切關注社會經濟發展的大環境、行業發展的大趨的習慣和眼光。
3、以全程案例式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和完善評價體系
將企業的實際開發項目引入到課堂,經過前期模塊分解和任務劃分,將傳統的課程教學轉化為項目開發前期的人員培訓課堂。所有的課程知識進行梳理和重構,全部融入到案例教學實施中,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堂中學習興趣和專注力,讓學生從一個“聽眾”向一個“參與者”轉化,帶著強烈的針對性和目標性完成整個課程所分解出來的階段性任務,這樣既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而且完善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評價,從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給出有效計分,從而有效掌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團隊協作能力。
4、圍繞課程專業技能學習,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以課程專業學習技能為中心,讓學生充分運用眾多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進行社會實踐。詳細介紹如微信公眾平臺、威客平臺“豬八戒網”、中國最大的軟件開源平臺“開源中國社區”等。通過課上課下的專業指導,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找到創新創業朋友、找到創新創業組織、找到創新創業平臺,這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弱、知識學用對接難、主動學習動力不足等一系列難題。
四、運用云技術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和空間
將課程教學視頻、實踐編程微視頻、課件資料、參考資料、習題、實踐任務包通過云課程平臺、微信平臺、校內資源共享課平臺、QQ群文件各種途徑進行共享發布,學習從教室講臺延伸到寢室、家里、校外各個場地,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和成果進行隨時隨地學習。
這不僅僅是學習形式的簡單轉變,更是針對學生將來面臨巨大社會就業創業和職業競爭壓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持續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課堂教學不僅僅再是圍繞考試成績做文章的地方,也不是教師三尺講臺打天下的空間。在新技術、新思維的運用和變化都會深刻影響著課堂教學的進程,高職教師也需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進行自身能力提升,將每個課堂緊密地與社會、行業發展結合,才能滿足現代職業人才培養的需求。
(作者單位:武漢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