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職英語教學普遍存在工具化傾向而以人格信念道德為核心精神的融入顯得嚴重不足。實踐證明人文精神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和職業(yè)能力等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影響深遠,要改變目前高職英語教育被動的局面必須重視人文精神對高職英語教育的影響。本文力求從如何改革和實施合理有效的人文教學設計和方法和如何提升高職英語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等方面淺探了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推進“人文精神”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 高職英語教育 人文精神 教學改革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持續(xù)、健康、快速發(fā)展,獨立設置的高職高專院校數(shù)量和招生人數(shù)也有了顯著增加。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國家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它具有職業(yè)和人文的雙重屬性。職業(yè)技能若是“硬件”,人文就是“軟件”,技術與人文交融是高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必由之路。職業(yè)性決定了其“工具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以技能提升為根本的教育實踐途徑;人文性則要求教育者要關注人的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緊緊圍繞如何提升受教育者的綜合素質和人文修養(yǎng)這一目標從事教育教學實踐活動。
二、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缺乏“人文精神”
高職院校普遍存在“重專業(yè),輕人文”的現(xiàn)象。很多高職院校常常偏重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和提高,擠壓了人文素質教育的空間和時間,甚至關閉或減少了人文課程。這種教育思想,也直接影響了學生自身對人文素質教育的認識,誤以為學好技能就萬事無憂了,放松或完全放棄了自身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另外,在著重知識與技能獲取而輕人文精神培養(yǎng),重教人“做事”輕教人“做人”的做法的教育實踐中,用人單位普遍反映,高職畢業(yè)生再學習能力不強,基本人文素養(yǎng)不夠,已不能較好地適應崗位要求,高職人文教育質量亟待改觀。高等職業(yè)教育面臨著嚴峻的人文教育困境,功利主義和科學主義導向下的職業(yè)人文教育缺失業(yè)已成為制約高等職業(yè)教育乃至國家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瓶頸。
鄧炎昌、劉潤清先生在《語言與文化》的前言中指出:“掌握英語語言、語法、詞匯、習語的同時,還要知道操這種語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觀察世界,要了解他們如何用他們的語言來反映他們所處的社會的思想、習慣、行為;要懂得他們的心靈之語言,即了解他們的社會文化。”由此看來,英語教學過程并不是簡單的語言符號的訓練,語言的背后就是文化的傳遞,所以語言的學習是對使用該語言的民族和國家的歷史、地理、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習俗等方面的了解、認識和交流。更重要的是,關注人的全面發(fā)展,致力于解決高等職業(yè)教育的人文屬性問題已成為高等職業(yè)院校教育改革無法回避的重要議題。
三、高職英語教學中推進“人文精神“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一)改革和實施合理有效的人文教學設計和方法
1、應充分合理地利用英語教材中的人文信息。
高職英語教材中呈現(xiàn)了一個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所有文章都夠找到人文教育內容,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內容從不同角度、如同側面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通過對文化背景知識和人文信息的積累,學生在掌握基本語言知識的同時,還對語言背后的文化和文化精神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重視這些人文精神的傳遞,幫助學生們理解這些蘊藏在教材中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內涵,那么既提高了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又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相應的提高。
2、應使教學方式多樣化。
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不僅可以從形式上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環(huán)境,而且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高職英語的課堂教學應當摒棄本科院校的大課堂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圓桌式”討論學習、匯報式學習、甚至在適合的教學單元鼓勵學生進行短劇表演或劇情模仿式學習。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用圖像、聲音、色彩、畫面和個人示范等方式為課堂教學營造輕松、愉悅的合作學習氛圍,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體會到學習和創(chuàng)新的價值,同時感受到跨文化交流帶來的個人內在精神和價值觀念的沖擊。
3、組織豐富多彩的以人文素質教育為主導的第二課堂活動。
第二課堂活動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行之有效的活動形式有:①教師有計劃地向學生推薦有關的英文報刊、文學作品、電子讀物等。②指導學生利用電影、電視、廣播、網(wǎng)絡等多種媒體。③指導學生將自己在閱讀、視聽中積累的素材加以整理,辦出手抄報,展示在教室或學校的櫥窗中。④定期為學生舉辦一些有關英語國家的文化特點的講座。⑤學校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來舉辦英語角、英語口語競賽,成立英語俱樂部、英語社團。指導學生編排形式多樣的節(jié)目,寓教于樂。學生在表演的同時,也就體驗到了英語文化與漢語文化的異同。
(二)提升高職英語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
1、持續(xù)完善語言知識,提升語言能力
高職英語教師不能坐吃山空,應堅持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通過進修學習或是利用科研活動提升自身能力,革新語言知識。唯有如此,才能確保講解能夠深入淺出,教學效果才能得到保證。
2、努力更新自身人文知識
要想做好人文教育,高職英語教師就不能只懂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還應自身具備深厚的人文知識。英語教學內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無所不包,不明白其中的事理很難做好教學實踐。所以,高職英語教師要常讀常思,涉獵廣一些,做個雜家。這種人文知識的獲取非一日之功,要靠一生的努力。歷來偉大的英語教育家無不是知識廣博的雜家。
3、規(guī)范教學禮儀,提高個人品德修養(yǎng)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德高為師,身正為范”,這也應是高職英語教師轉型發(fā)展的標桿。一個教師最大的魅力固然能體現(xiàn)在其業(yè)務水平的高低上,更在其品德修養(yǎng)上。所謂言傳身教皆是教學,其實身教更有效些。圣人孔子就曾說過“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高職英語教師要規(guī)范教學禮儀,努力提高個人品德修養(yǎng),以期能夠以身引導教育學生。
參考文獻:
[1]胡煉.高職院校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8.
[2]陸涓.論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人文教育之滲透與融合[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
[3]任素杰.關于加強高職學院專科生人文教育的思考[J].遼寧高職學報, 2005.
[4]張紅玲.跨文化外語教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襄陽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