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的目標和任務,那么,體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社會責任和措施是什么情況呢?本文結合高等院校體育專業教學,對這兩個問題進行了簡述和分析。
關鍵詞 高校體育專業 人才培養 措施
高校體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是一項人才培養模式,但人才的培養要對社會負責,承擔社會責任,本科院校體育專業的社會責任是什么,下面筆者進行淺析。
一、本科院校體育專業的社會責任
1、要完成本科院校體育課程?!吨笇ЬV要》頒布的內容中,規定了本科教育開展的基本目標,就基本目標所囊括的內容進行分析,由于在本科院校體育課程的開展中對學生設立了基本的規范與要求,所以將基本目標劃分成為五個領域的發展目標。參與運動目標作為基本目標的首要組成,在其目標構成中起著重要作用。學生通過參與各種類型的體育活動鍛煉,能夠形成基本的自覺鍛煉的習慣,在這種習慣建立的前提下,體育課程教師可以通過進一步引導和教育,使其建立起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進而編制可行性高的個人鍛煉計劃,這也有效促進了學生體育文化欣賞能力的提升。
2、體育課程所承載的人才培育的任務。在本科院校體育課程的開展中,本科院校,尤其是醫學院校,不僅承擔著與普通高校相同的課程目標,并且還要在此基礎上將其課程內容與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相適應,通過設置一系列的適合學生今后發展的實用性體育課程內容,以更為全面地體現本科院校自身的發展特色。在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屬性中,其目標的培養是針對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基礎和較強實踐能力的學生開展的,對這一類型學生體育潛能的深層次挖掘,能夠使其在未來面向基層生產,服務和管理的過程中成為第一線崗位上的實用性,技術性專業人才。
在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中,其在與普通教育存在相同點的同時,也在很多方面存在差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曾于1997年提出:“課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論性的,目的是為了進入高級研究課程和從事工程要求的職業做充分的準備。”而在“標準分類”中,對體育課程教育的開展則描述為:“課程內容是面向實際的,是按照具體職業劃分的,其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獲得從事某項或某類型行業所需要的實際技能和知識?!睘榱诉m應現代社會發展對體育教育的需求,本科教育的開展應使學生在參與到體育活動的同時,掌握工具應用的具體方式及其原理,使得學生自身的運動控制能力和靈活性得到高效的提升。
二、普通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措施
1、創新教育理念。本科體育的教育課程的創新程度是基于現代社會發展的程度來實現的,本科體育教育課程要改變傳統的只重視培養專業化人才的思路,轉向培養高素質綜合化的人才,從課程內容上創新、從本科體育課程教學形式上創新以及從教學觀念上創新是本科體育課程教學創新的主要開展點。由上述內容敘述可以知道,本科體育是一門綜合型很強的學科,從這個角度來說,想要成為優秀的本科體育專業的人才僅僅具備較高的陶瓷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具備較強的人文精神,所謂的人文精神包括基礎知識、成型的人文態度以及體育要求的基本技能。創新型的本科體育教育更加注重教學內容的優化,擅長將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綜合,然后從生活的角度出發進行教學,更加地貼近學生的生活,便于學生理解和再創造。再者情景教學也是本科體育創新型教學模式中的一個主要特點,本科體育情景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真性情,培養和完善學生的品格,強化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2、本科體育課程與教學評價創新。隨著課程教學內容的創新,課后的教學評價機制勢必也要隨之創新,對課程教學評價機制的創新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過去一成不變的評價體系,建立隨著教學內容不斷動態變化的體系,強化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課程與教學評價機制要盡量實現多元化,多元化的評價機制能夠綜合發現學生身上的優勢,改變以往只是單純地從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成績三方面來評價學生,轉向注重學生心理素質以及學生對作品的創作來評價學生,多元化的評價機制不僅要求評價的內容要實現多元化,還要實現評價對象的多元化,改變過去教師一個人說了算的局面,可以建立學生之間互評以及家長參評的方式,充分發現學生的進步和閃光點,不斷給予學生自信和學習動力。良性的評價機制是為了實現學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主要是為了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通過鼓勵式教學不斷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從而實現學生能力的完全發掘,為社會輸送更全面的人才,滿足社會各界的需要。
總之,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水平。隨著本科院校體育課程教育改革與創新發展的不斷進步,特色化辦學教育理念也正以蓬勃向上的趨勢快速發展。在發展中為了進一步認清本科體育教育體制中存在的不足,要及時做好體育特色辦學的教育總結,并通過對其雙重屬性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以使其能夠更為高效地與社會需求相融合,并在此基礎上培育出大批對于社會發展有用的體育人才。
參考文獻:
[1]梁正瀚.大學生就業素質與就業能力培養分析——以體育專業為例[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10).
[2]文燁,舒云久,李治.對非體育類高校社會體育專業辦學有關問題的思考——以成都理工大學為例[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作者單位:贛南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