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篇理解離不開語境,語境是語篇分析的主要內容。本文分析了語境理論在語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從語言語境、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三個方面探討了在英語語篇教學中提高學生語境意識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語境理論 英語語篇教學
一、引言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學的重點集中在詞匯、句子和語法講解及操練,但語言的理解并不是一對一的詞義解讀,它必然涉及到詞語在具體語篇中的詞義選擇、語言情境和背景知識等多方面的問題。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語篇分析與鑒賞能力,不利于語言技能的培養。相比之下,英語語篇教學優勢明顯,它把課文作為一個整體,通過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以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
二、語篇分析與語境的概念
語篇指口頭或書面語的一個單位,可短可長,可短到一個單詞,也可長到一段話或文字。語篇分析主要研究語篇的各個部分是如何銜接貫穿起來的,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怎樣,從而了解語篇的框架結構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思路,幫助學生欣賞文章的寫作文體與風格,提高英語運用能力。語言的基本單位是語篇,即只有語篇才能作為一個獨立的單位參與到語言交際之中。語境通過語篇在英語教學中起作用。
語篇理解離不開語境,語境是語篇分析的主要內容?!罢Z境”,顧名思義,指的是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一定的具體環境,包括時間、空間、語言交際參與者和語言活動的目的等。語境概念最早由馬林諾斯基提出。他認為“語言和環境互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語言環境對于理解語言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庇Z言學家弗斯繼承和發展了這一觀點,提出“語域”這一術語。語域不同,閱讀產生的效果就不同。胡壯麟把語境分為三類:語言語境,或稱上下文,即語篇內部的環境;情景語境,即語篇產生時的周圍情況、參與者的關系、時間、地點、方式等;文化語境,即說話人或作者所在的語言社區的歷史、文化。這三種語境都有助于理解語篇的意義和交際意圖,從而使語篇保持連貫性。
三、語境理論對高職英語語篇學的啟示
英語語篇閱讀能力是學生所需掌握的重要的技能之一。閱讀理解是學生獲取信息、掌握語言知識、提高語言交際能力的有效途徑。語言基礎差、缺乏足夠的知識,加之不當的閱讀方式導致高職院校學生英語閱讀效率低下、理解能力較弱。
從閱讀過程的方向來看,閱讀分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傳統英語教學普遍采用“自下而上”教學模式,即生詞-語法-篇章。這種閱讀方式使學生形成了不良的閱讀方法和習慣,如逐字逐句閱讀等,理解停留于字句表面,不能從整體上把握語篇主題,嚴重阻礙了閱讀能力的提高。“自上而下”教學模式是在先前的經驗和背景知識的基礎上對文章作出預示,即篇章-段落-句詞,是“自下而上”模式的逆向過程??茖W的閱讀過程是這兩種閱讀方式相結合的過程。語篇分析法既重視語篇內的語言知識,也重視語篇的整體性。讀者既需要具備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巧,又需要了解段落關系、語言的文化背景等才能正確的理解一篇文章。
四、語境理論在英語語篇教學中的應用
(一)培養學生的語言語境意識
上下文為讀者提供了解讀篇章的依據。在培養學生語言語境意識的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讓學生分析或歸納語篇中的銜接手段和連貫關系,還要進一步討論語篇的主題,探討主題是分為哪幾個部分展開的,每個部分對于整個語篇的交際功能起到的作用。銜接與連貫是語篇分析的核心內容,也是構造語篇的重要手段。銜接是語篇的結構特征,體現語篇的表層結構分布。連貫是語篇中語義的關聯,存在于語篇的底層,是語篇的無形網絡。 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習者會從各個層面比較深入地把握語篇,以充分理解上下文所設置的語言環境,并且對接下來可能出現的內容進行預測,以培養對上下文的快速預測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情景語境意識
從語篇的使用角度來看,情景語境中有三個最為重要的因素影響著我們對語言的解讀。它們是語篇場,語篇基調和語篇方式。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選取課本中適宜的教學材料,針對情景語境的三個因素提問學生。例如,針對語篇場可就正在發生的事情,場景,談話內容等進行提問;針對語篇基調可提問參與者的身份地位,參與者之間的關系等;針對語篇方式可就語篇采用的體裁以及交際渠道等進行提問。在閱讀過程中,在學生不理解句子語境的情況下,教師可提供一個假設語境。
(三)培養學生的文化語境意識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語境是語言賴以存在的社會文化形態,是語言體現的文化習俗、歷史與現狀等。教師要將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同步進行,把課內講解與課外文化知識的拓展有效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在講解語言知識的同時,對語篇中出現的相關英美文化知識進行講解,也可針對某一文化層面進行專題講解,如中西方節日等,以此引導學生對比中西文化差異,了解英語國家的生活方式、宗教習俗等,熟悉它們的思維模式和語言表達習慣。同時鼓勵學生課外多閱讀英美文學作品,觀看英語電影等,以擴大知識面。
五、結束語
將語境理論知識應用于英語語篇教學,可以克服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弊端,增強學生把握全篇的能力,從而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達到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語言認知能力,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目的。學生形成有效的閱讀模式,把自己融入語言意境中,真正體會到閱讀所帶來的快樂。
參考文獻:
[1]焦文淵.語境理論與高職英語語篇教學[J].職業教育研究,2011,(8):119-120.
[2]尹宜宜.語境理論與大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模式探索[J].管理觀察,2009,(5):197.
[3]俞偉麗.從語境的視角探討英語語篇教學[J].教學與管理,2010,(10):75-77.
(作者單位:襄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