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31.4+9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5)07-0057-02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集約化養雞業的迅速發展,各種環境應激因素越來越多,高密度飼養造成雞舍溫度升高,夏季容易發生熱應激反應,導致肉雞生產性能下降,免疫機能減退,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給養雞業帶來很大損失。減輕或緩解夏季肉雞熱應激反應,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
1 發生原因
肉雞體表羽毛豐厚,皮膚沒有汗腺,生長速度迅速,新陳代謝旺盛,本身體溫較高。正常情況下依靠呼吸蒸發散熱,維持熱平衡,因此環境溫度對肉雞生產影響很大。飼養實踐證明,肉雞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5.6 ℃~21.1 ℃,在適宜溫度范圍內,產熱和散熱維持平衡,肉雞體溫不升高,生長速度快,飼料利用率高,死亡率低。溫度超過28 ℃,肉雞開始出現熱應激反應。溫度越高,熱應激反應越嚴重。達38 ℃以上就出現死亡現象。
2 臨床變化
熱應激時肉雞采食量減少,生長速度變慢,飼料轉化率降低,死亡率增加。氣溫在19 ℃~26 ℃之間,氣溫每升高10 ℃,增重和飼料消耗分別下降16.2 g和52.9 g(Charles等,1981)。炎熱環境下飼養的肉雞,平均增重和飼料消耗分別比飼養在適宜環境溫度中的肉雞低53 %和45 %(Teeter,1985)。試驗表明,高溫顯著降低肉仔雞各階段的體增重、采食量和耗料、增重比。高溫不利于肉雞存活,3~8周齡肉雞在29.4 ℃~40.6 ℃時,死亡率接近50 %,40.6 ℃以上死亡率達87 %。
炎熱環境下,肉雞精神不振,熱性喘息,腿叉開,翅膀下垂,冠及肉髯蒼白,皮膚、肺、腿和頭等處血管擴張,心跳加快,呼吸次數增加,體溫升高,飲水量增加。
熱應激時肉雞血液成分發生變化,血液變稀,CO2分壓下降,pH值升高。紅細胞數和紅細胞壓積減少,血紅蛋白和血漿蛋白下降,血糖、血脂、總蛋白、清蛋白、球蛋白、血鈣、血鈉、血鉀降低,尿酸水平升高。急性短期熱暴露使肉雞尿液中鋅、鐵和錳排出量明顯升高,而鉻排出量下降。
高溫導致肉雞血液中某些激素水平發生變化,高溫初期肉雞血漿皮質酮、T3顯著下降,T4顯著升高;隨著熱應激時間延長,血漿皮質酮、T3回升,且顯著高于常溫組,T4較16 h顯著下 降,但仍高于常溫組。高溫應激使肉仔雞血清葡萄糖和膽固醇含量顯著升高,腎上腺相對重量顯著降低。應激14 d后肉仔雞血清胰島素、T3和T4含量顯著降低。測定發現,熱應激對肉仔雞甲狀腺、腎上腺和肝臟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傷,甲狀腺體積變小,分泌減少。
熱應激對肉雞免疫器官和免疫反應有不良影響。隨著熱應激時間的延長,高溫顯著妨礙了免疫器官的發育,降低了胸腺、法氏囊和脾臟的相對重量;遭受熱應激肉雞的免疫器官發生萎縮和損傷性變化,導致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受到抑制,肉雞對新城疫滅活苗或弱毒苗的免疫應答下降。
3 防治措施
在高溫條件下,給肉雞舍內增大風速,加強通風換氣,能減少肉雞熱負荷,促進散熱,提高生產性能。縱向通風換氣效果更好,已成為減輕肉雞熱應激的有效手段。試驗證明,0.44 m/s風速能顯著降低肉仔雞直腸溫度和體表溫度;氣溫在30 ℃以上時,密閉式雞舍內籠養肉種雞,采用負壓通風,紙質濕簾,風速0.8 m/s~1 m/s時,舍溫可降低3 ℃~6 ℃;開放式雞舍采用濕簾和縱向通風,可使舍溫降低2 ℃~4 ℃。供給充足新鮮的涼水,降低雞群密度,都有利于減輕肉雞熱應激反應。
高溫導致肉雞采食量下降,不能滿足肉雞生長需要。通過合理調整日糧,可以補償高溫應激引起的養分攝入量的減少。在熱應激狀態下,用相同含量的脂肪代替碳水化合物,可促進肉雞生長。降低飼料中蛋白質水平到14.90 %,補充人工合成必需氨基酸,可以減少氮排放量而不影響肉雞體重、平均日增重和采食量。γ-氨基丁酸可使呼吸頻率減慢,減少活動量和產熱量,降低代謝率,緩解高溫對肉雞的影響,飼料中添加50 mg/kg~75 mg/kg γ-氨基丁酸可以降低持續高溫熱應激肉雞的呼吸率和直腸溫度,并提高其內分泌機能和免疫機能,提高熱應激條件下肉種雞產蛋性能和繁殖性能。高溫條件下肉雞合成維生素能力減弱,但是需要增加。維生素C和維生素E是國內外研究報道最多的抗熱應激劑,飼料中添加1.25~2.5萬單位/kg維生素A可顯著緩解4~7周齡肉雞熱應激的不良影響,提高增重和飼料轉化率,提高機體免疫機能,降低死亡率。給短期飼養在高溫條件下的肉仔雞添加200 mg/kg維生素C,肉雞生長速度加快,死亡率明顯下降。飼料中添加200 mg/kg~300 mg/kg維生素E可顯著提高熱應急狀態下肉用雞的生產性能、細胞免疫機能、血清IgG濃度及新城疫抗體效價,顯著降低血清皮質醇含量,提高甲狀腺素T3和T4濃度。鈣和磷影響肉雞對熱應激的敏感性,飼喂低鈣高磷日糧的肉雞比正常鈣低磷的肉雞存活時間長。在熱應激肉雞日糧中添加600 μg/kg、800 μg/kg吡啶羧酸鉻或3 mg/kg酵母鉻和煙酸鉻,肉雞體重增加,日增重提高,改善熱應激肉雞的生長性能和屠宰性能。給高溫下肉仔雞飲用0.18 %~0.30 %氯化鉀溶液,可補償熱應激狀態下肉雞體內鉀的損失,緩解低血鉀癥,調整肉仔雞血清中各類激素水平,緩解熱應激對肉仔雞生長的影響,增加肉雞采食量和飲水量,提高肉雞對高溫的耐受性和適應性。慢性熱應激狀態下,肉雞血液中CO2和HCO3-值降低,在基礎日糧中添加0.5 % NaCO3飼喂,肉用仔雞增重提高。肉雞熱喘息容易出現呼吸性堿中毒,控制酸堿平衡有助于緩解熱應激反應。研究發現,在遭受慢性熱應激的肉雞飼料中添加0.3 %或1 %氯化銨,能使肉雞血液pH降至7.194,增重提高10 %~25 %。添加0.5 %氯化鉀或氯化銨,有提高熱應激下肉仔雞成活率的作用。氯化銨只適用于急性熱應激,不能再慢性熱應激條件下使用,否則會出現酸中毒癥狀,增重反而降低。
在肉雞基礎日糧中添加一些飼料添加劑,能夠增加肉雞采食量,提高飼料利用效率,由此增加肉雞對養分的攝入,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熱應激的影響。飼喂實驗證明,在肉雞日糧中添加50 mg/kg~ 150 mg/kg桿菌肽鋅,能緩解熱應激的不良影響,提高肉雞7周齡體重6 %~12 %,提高增重/耗料比5 %~ 11 %。在高溫季節向肉用仔雞飼料中分別添加黃霉素5 mg/kg和10 mg/kg,可提高成活率3 %左右,全期均重提高10 %以上,提高飼料轉化率7 %。在炎熱的夏季黃羽肉雞日糧中添加0.2 %生菌素(含多種有益芽孢桿菌及酵母),可以降低肉雞死亡率,提高采食量和末重,對肉雞胸、脛皮膚著色明顯改善,每只雞多收入0.2元。在夏季肉仔雞日糧中分別添加0.05 %~0.15 %檸檬酸,日均增重提高6 %~10 %,減少耗料0.07 kg ~0.10 kg,提高飼料利用率3 %~5 %,提高經濟效益10 %以上,采食量有所增加。適量甜菜堿可以緩解熱應激對肉雞的不良影響,提高生產性能。在急性熱應激下,添加甜菜堿可顯著提高肉雞的采食量、日增重和飼料轉化率。添加0.01 %大蒜素能顯著提高熱應激肉雞血清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血糖濃度,維持熱應激條件下肉雞的正常血糖水平,對熱應激肉雞脂類代謝的影響不明顯;提高熱應激肉仔雞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對肉雞熱應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在熱應激條件下基礎日糧中添加0.5 %谷氨酰胺,平均增重、采食量比對照組明顯提高,料重比明顯降低;添加1.0 %谷氨酰胺組生產指標最好,接近正常溫度對照組,可改善熱應激肉雞小腸組織結構,并提高小腸吸收能力,維持熱應激肉雞腸道微生物區系穩定。在飼料中添加一些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中草藥(蒲公英、馬齒莧、石膏等),能夠增強肉雞對高溫的適應性,調整機體免疫機能,防治熱應激反應。也可以添加一些復合緩熱劑如“必補-18”(含多種維生素、電解質及氨基酸等藥物),“抗熱靈”Ⅰ號、Ⅱ號(由免疫促進劑、維生素、氨基酸、電解質、有機酸和抗生素等組成)等,能夠最大限度的消除或防治肉雞熱應激反應,提高生產性能。
熱應激條件下,每天多次少量飼喂,可促進肉雞的采食量。改變飼喂時間,在早晨和晚上氣溫涼爽時投料飼喂,盡量避開天氣炎熱時投料,天氣炎熱時肉雞渴欲增加,要保證供給足夠的飲水,以水溫較低的深井水最好,一方面保障蒸發散熱的水分需要,另一方面清涼飲水在消化道內升溫也可使機體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