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是伴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建立而逐步發展的。建筑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建筑企業對工程質量的監管。如何在新時期眾多的建筑企業中脫穎而出,建設出質量過硬、人民滿意的優秀工程,是每一個建筑企業的不斷追求。只有在行政管理、技術管理和質量監管制度上不斷創新,不斷完善各種技術和手段,發揮質量監管工作的實際效用,才能最終達到促進工程質量不斷提高的目的。
關鍵詞:建筑管理;工程質量;監管措施
1.建筑工程管理中質量監管的概述
1.1建筑工程應該具有適用性
在我們進行工程施工的時候,建筑是否具有適用性是其質量的一個重要參數,也是其價值實用性具體的體現,簡而言之就是其可靠性與使用性集中的表現。換句話來說,商業建筑的適應性就是能夠滿足社會進行物資交換的一個程度,住宅建筑的適用性就是住宅項目能夠滿足人們需求的一個程度,公共建筑的適用性就是能夠滿足人們溝通需要與交流需要的一個程度。
1.2施工質量控制的固定性
建筑施工被制定在固定的地點上,竣工之后,施工項目將會被交由施工原單位負責。一般來說,建筑施工的地點是不可改變的,而為了保證施工的質量和整體的建筑風格,施工單位與建筑工程商之間的合作也不會在施工中期結束。一個工程隊伍會從頭至尾負責整個施工過程,直到這個建筑通過審查實現交付之后。
1.3以人為本,質量第一
工程質量的控制要以人為本,因為人是整個工程的指揮者、組織者及操作者。因此,要注重工作人員的資質,并制定出完善的質量管理制度,將項目各部分的責任明確到個人,以提高工程質量。質量第一的原則要貫穿建筑工程的各個環節,這是對建設單位負責、對國家、社會負責的首要表現。因此,在施工過程中也必須首先保證質量,并以預防作為輔助措施,必須對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明確,并通過研究討論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案,以預先消除安全隱患。
2.建筑質量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2.1質量監管信息更新不及時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建筑過程的質量監管信息也逐漸實現信息化管理,但是一些單位由于受到資金現象,信息化系統建設并不完善,質量監督信息仍然是依靠傳統的方式進行信息的更新,這樣會造成信息的延誤,難以將及時的質量監督信息反饋到有關部門,這樣影響了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質量,影響質量監督目標的實現。
2.2對從業人員管理不規范
施工企業改革以來,建筑施工企業傳統的建筑工人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農民工。施工隊都是農民工,而且多數是以非法人的施工隊形式存在,沒有承擔責任的法人實體,民工基本權益也難以保障。同時,其他各類從業的執業人員,無證上崗、借證上崗等現象較為嚴重。
2.3施工質量管理方面不協調
施工質量管理方面也存在問題,由于現行的管理體制、市場競爭機制、分工的精細,以及建設單位的強勢地位,分解工程(或叫肢解工程),簽訂合同的總包單位往往只是主體工程的施工單位,啃的是骨頭,同時對整個項目還擔負相當的管理協調工作??偘鼏挝幌旅孢€有專業分包(多數是直接與建設單位簽訂合同)、勞務分包單位、設備租賃單位等等。分包單位在工作范圍的界定上很難做到十分明確,與其它專業分包單位、主體施工單位也還有協作配合問題。主觀上各單位在利益的驅使下,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遺漏,人為地帶來一些問題,增加了協調管理的復雜性。此外,各施工單位組織管理不健全,施工人員、管理人員的水平、素質參差不齊,會給施工中各專業的協調工作帶來困難與不便,也是產生質量問題的重要原因。
3.建筑管理中加強工程質量監管措施
3.1規范建筑市場
各級政府部門在保證建筑市場自由的情況下,加強宏觀調控,通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處理市場上出現的不合理現象,特別是對于招投標不公開、無證施工、不按圖紙施工等嚴重影響工程質量的行為,嚴厲查處。在工程招標時,要嚴格的審查施工企業的所有資料,判斷施工企業的資質是否符合工程的實際需要,要保證施工企業有能力建設工程,完善工程建設的許可制度。要革新現有的工程質量監管方面的法律法規,健全相關的法律體系,修正工程質量監管的標準,提升工程質量監管的效果和質量。同時,要注重全面的質量管理。建筑工程的質量監督管理涉及的全面性,也要求質量保證體系覆蓋工程施工的全過程。
3.2依靠科技進步,治理工程質量通病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往往會有一些質量通病成為影響建筑施工質量的重要問題,如混凝土的裂縫、屋頂滲漏等。這些質量通病若能夠在嚴格的施工管理下采取正確合理的施工方式與施工技術,是能夠有效避免的。這就要求質量監管人員要不但提高監管技術,充分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來對工程施工進行全程監管,從施工材料的選擇到施工工藝的確定以及施工的具體技術方法控制等,都需要得到有效的監督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的避免建筑工程出現質量通病,從而確保業主的切身利益。
3.3加強施工技術管理
工技術管理包括:施工準備階段、施工階段、竣工驗收階段的技術管理、嚴格執行工程技術標準、嚴格審核圖紙、做好技術交底工作、嚴控建材質量、嚴控施工進度和施工成本等方面。工程質量驗收資料以及工程檢測報告主要是記錄和反映工程質量控制的具體情況,能夠明確建設工程中各方的實際責任,是保證工程質量的有效手段,也是評價工程質量的重要標準。需要加強對檢測結構的有效監督,及時采取有效地的措施來規范檢測單位的檢測行為,一旦查出一些違反規章制度的行為,需要及時做出相應的懲罰。對重要的數據進行自動采集,再自動進入數據系統,防止人為因素的破壞,保證工程質量的檢測報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充分地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查詢檢驗結果,對檢測行為實施實時監督,完善檢測機構的數據管理制度,并且定期公開數據。
3.4完善企業自主監督控制體系以及社會評價
社會要對工程項目的技術、監督以及管理等方面所涉及到的技術服務,針對業主方面開展滿意度的調查流程,并且由第三方的監理機構評價工程項目中的質量問題,以這樣的方式將工程項目中的整體質量有所提升。和工程項目的建設相關的施工企業,有必要具備生產合格產品的證明,可以對工程的總體施工工程質量方面開展控制和監督流程,可以對項目建設階段中所存在的問題,實施正確的解決對策,將工程的質量監管體系建立健全。
3.5進一步改進施工項目質量監管形式
在施工項目的質量管理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市場的優勢,尤其注意以市場為導向,改變傳統的質量抽查和處罰的監管形式,在加強施工質量檢查的同時運用市場化手段來制約工程項目建設。同時也要有效地協調工程項目的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不斷地改進工程項目質量監管的工作模式。此外,施工項目的質量監管形式也可以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這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項目的質量監管力度,實現動態管理。
4.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建筑工程行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位置。為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就必須加大建筑工程質量的監管力度,對其質量進行有效地管理與控制,才能確保工程建筑的質量,才能對人民的安全有所保障,才能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并保障國家的利益。
參考文獻:
[1]李連祥.淺談建筑項目工程的質量管理[J].硅谷.2012,(21)78-79
[2]高大宏.淺議建筑工程質量管理與控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09)103-104
[3]李世福.建筑管理中加強工程質量監管的措施分析[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15):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