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某公路路面大修對基層裂縫的處理方法,分析半剛性基層反射裂縫的成因及采用抗裂貼修復的特點。
關鍵詞:公路基層;裂縫;處理措施
概述
我國公路基層設計基本上采用半剛性或剛性結構型式。其中半剛性基層為柔性土基結構向剛性路面采用的過度結構層。其優點是強度高、承載能力大、易于集中拌合施工特點,但易受到養護條件、溫度變化的影響,特別是對瀝青結構的路面來說比較容易形成反射裂縫缺點。瀝青路面由于半剛性基層產生的反射裂縫造成路面開裂,進而造成雨水下滲,給瀝青路面帶來了龜裂、沉陷、坑槽、車轍等病害。
1、基層反射裂縫的現狀
某公路全長238.3km,地處平原區,于2003年底建成通車。全線雖有部分軟基,但對裂縫分析后得出,因路基沉降而引起的裂縫極少,只占裂縫的5%左右,可以忽略不計。匯總數據并分析后,該路段平均路面裂縫(單幅)長"228m/km,裂縫寬度在"0.2~1cm以內,平均間距為16.8"m,SMA路段平均間距為34m。
2、病害形成機理
縱觀我國已建的公路路面基層結構,基本上是采用半剛性基層,如二灰穩定碎石、水泥穩定級配碎石等,其中水泥穩定級配碎石基層是采用最多的基層結構型式。因其為半剛性結構特點,在建設過程中或是使用過程中,因為環境、路面使用狀況等被動、主動力的作用,產生反射裂縫,造成路面出現龜裂、沉陷、坑槽、車轍等病害。
在反射裂縫形成初期,其對瀝青路面的使用性能無太大的影響,但隨著裂縫周圍應力的集中,裂縫逐步擴大,延伸至路面面層,使路面面層形成裂縫。雨水或雪水隨裂縫進入基層,導致裂縫兩側的基層含水量加大,造成結構強度明顯降低,同時在車輛動荷載反復作用下,基層內部隨之產生唧漿現象,基層整體性結構很快就遭到了破壞。路面進而形成網裂、沉陷、坑槽、車轍等病害。
二、基層裂縫成因分析
產生路面裂縫歸根主要是基層存在反射裂縫。基層反射裂縫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基層裂縫基本上為非荷載型的裂縫(干縮、溫縮)。干縮裂縫主要表現在施工階段,基層施工時含水量偏小,灑水養護不及時,造成后期強度形成時失水收縮而產生裂縫。溫縮裂縫則主要表現是外界溫度變化,基層結構受熱脹冷縮溫差的作用而開裂。按開裂的表現形式主要分為縱向裂縫和橫向裂縫。
1、縱向裂縫
基層縱向裂縫形成主要是基層整體結構強度下降,在車輛動荷載作用下基層結構產生的剪切力引起的一種裂縫現象。此種裂縫主要是受力裂縫,這也就是裂縫基本出現在輪跡附近的原因,往往在路表伴隨有車轍。出現了縱向裂縫,證明基層整體受力遭到破壞,結構不斷剝落,進一步松散、網裂。
2"橫向裂縫
橫向裂縫是半剛性基層最常見病害之一。橫向裂縫的產生有多種因素,如:基層裂縫反射、溫差、車輛動荷載、地基變形、疲勞裂縫等。其主要分為干縮、溫縮兩種裂縫,因施工時含水量過小,灑水養護不及時,二灰碎石結構層在強度形成過程中失水收縮而開裂;此外二灰碎石結構層也是一種典型的熱脹冷縮型材料,其溫度收縮系數為25×10-6"~40×10-6,在高溫時具有較好的應力吸收功能;低溫可能產生的拉應變在300×10-6"~500×10-6之間,這遠遠超出了瀝青混合料的極限拉應力,造成瀝青面層薄弱處就會產生裂縫;受力裂縫是基層在行車重載作用下,基層底部產生過大的拉應力形成的裂縫。
三、過去采用的修補措施
(1)灌漿法:灌注瀝青膠或是水泥漿的方法對基層進行處理,因為此種處理方法沒有改變裂縫處的應力集中狀態,因而處理后裂縫又反射到路表面,處理效果不理想。
(2)土工格柵法:在基層面上鋪土工格柵的方法進行處理,此種方法是以前較為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其具有很強的時限性和局部性。北方冬季雪水較多,溫度較低施工期較短,南方則雨水較為豐富,雨季較長,施工期受到限制。水沿裂縫進入基層,最直接、最迅速的反映就是唧漿。因此,如不能及時對裂縫進行封堵,產生的唧漿將使裂縫處路面發生沉陷、網裂,導致基層整體強度明顯下降。
(3)挖補法:主要將裂縫周邊60~100cm"范圍內的基層挖除重鋪。這種方法只要是針對裂縫處基層已滲水,基層強度較弱,并已出現唧漿或松散處理,其的處理裂縫效果較好。但對一些未有明顯唧漿或松散的裂縫,則顯得有心無力的感覺。同時基層裂縫的挖補處理不適于無限擴大,造成基層挖補處瀝青混合料難以壓實,也容易在此部位形成平整度不佳或沉陷等其他病害。
四、抗裂貼處理方法
為提高基層裂縫的處理效果,節省養護成本,有必要采用新處理方法。高分子橡膠瀝青材料抗裂貼處置方案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而產生的。2005通過多次實踐及不斷完善,形成較為完整的、可靠性較高的一種抗放射裂縫材料。原理就是:對要進行路面中修或是大修階段的路段對基層的反射裂縫采用貼封處理,這樣的新工藝即節約了工程造價,同時施工較為方便、簡單,加快工程進度。
1、抗裂貼材料性能
抗裂貼是一種瀝青基高分子聚合物改性防水卷材。由有高強抗拉織物、耐高溫、瀝青相容性好的抗拉織物復合而成,其在高溫下不流動,低溫下不脆裂,厚度為3mm,寬度為5~50cm,其主要性能指標見表"1。
表1""抗裂貼性能表
抗裂貼主要是利用其柔韌和延展性能,減弱、減輕基層反射裂縫的應力集中,降低面層在基層反射裂縫處的劈裂作用,同時消除裂縫處的不平整。具體為:
(1)力學效應: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作為一個應力吸收膜,可增大基層內的垂直裂縫沿界面向水平方向發展的可能性,從而延緩反射裂縫到達面層的時間。
(2)橋聯作用:基層反射裂縫形成后,高強織物、耐高溫、瀝青相容性好的抗拉織物雙層作用使開裂斷面具有一定的抗彎拉能力,減少反射裂縫處張開變形,降低裂縫尖端的拉應力集中。
(3)嵌鎖咬合作用:將提高開裂斷面抗剪切傳荷能力,降低裂縫尖端的剪應力集中。
(4)耐低溫、防水作用:瀝青基高分子材料具有在一定低溫下保持一定彈性的性能和良好的防水效果,并且在低溫時保持性狀不發生變化,防止路表開裂后水的下滲。
2、施工工藝
1)環境要求與尺寸選擇
(1)應在表層溫度等于或大于21"℃的條件下使用。
(2)如表層溫度低于21"℃,建議使用溫火烤抗裂貼的膠面,注意不得過烤,膠面熔化即可。
(3)寬度選擇結合裂縫的走向與具體形態,一般規格為24,32,48,96cm等。
2)基層橫向裂縫表面處理
(1)施工前將基層橫向裂縫表面的灰塵和水漬等雜物清除,保持表面干燥清潔。
(2)清理或鑿平基層表面的凸起物。
3)鋪設抗裂貼
在鋪設抗裂貼時應將抗裂貼成卷材料拉緊,保持抗裂貼平整、不起皺、不翹邊,鋪設抗裂貼后用膠輪滾筒至少滾壓"3"遍。
4)其他要求與說明
(1)抗裂貼被鋪設后,及時進行上面層的施工,避免受潮和雨淋。一般來說兩者鋪設時間不宜超過24"h。
(2)鋪設抗裂貼后,應灑布一層粘層油(如:乳化瀝青),并在抗裂貼上撒些細粒碎石或混合料等,以防止車輛或攤鋪機粘結抗裂貼,
(3)抗裂貼上鋪設熱瀝青昆合料的厚度應大于40"mm。
(4)壓實時,將壓路機調整到最低振幅和最高頻率的位置,避免壓路振幅過大,在抗裂貼位置出現剝落現象。
(5)針對基層承載能力狀況總體較好的基層縱向裂縫,則是在基層表面滿鋪抗裂貼,一方面防止了水的滲入,另一方面節省了養護經費。
五、效果分析
選取2006~2008年專項治理中選取不同環境氣候條件等環境下采用抗裂貼處理基層反射裂縫路段進行了跟蹤調查,將其調查結果進行匯總,結果見表"2"所列。
表2""抗裂貼處理裂縫效果跟蹤調查表
由表2可見,經過抗裂貼處理后的基層反射裂縫再次反射至路面的為"4"條,占調查總數的3.3"%,良好率達96.7%,顯示了抗裂貼的使用性能。
超車道滿鋪段因是2008年9月份施工,從目前看效果良好,長期效果待進一步觀察。
六、經濟效益分析
1、基層橫向裂縫采用抗裂貼后進行經濟分析,以1道"3.7mm橫縫計,見表3所列。
表3""基層橫向裂縫
注:裂縫維修寬度是考慮保證維修施工質量的最低寬度,寬度太窄難以壓實。
2、基層滿鋪抗裂貼經濟分析以長100"m單車道計,見表"4"所列。
表4""抗裂貼處理裂縫(滿鋪)使用效果評價表
七、結論
綜上所述,我認為,采用抗裂貼處理基層反射裂縫是一種比較有效、便捷、經濟的施工工藝,其有效性已通過實踐檢驗。從養護角度來看可解決基層反射裂縫問題,在一定范圍內具有推廣價值,目前雖然在路面日常養護維修當中由于各種原因還沒有大范圍推廣應用。但其會對養護產生較大的變革。此外,公路在建設時期先行處理以后基層反射裂縫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特別是對市政道路普遍存在的反射裂縫也有較好的借鑒作用,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