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慧城市不僅在城市規劃過程中對所使用過的技術進行創新,還需要城市的制度、空間資源、社會以及經濟等方面來進行全方位的創新。建設智慧城市是解決現階段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的優先辦法,同時也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熱門話題。本文從現階段我國智慧城市的具體發展狀況、在城市規劃過程中實施智慧城市建設的可行性以及對城市規劃以及未來智慧城市相結合的思考等問題出發,對智慧城市與城市規劃進行探究。
關鍵詞:智慧城市;城市規劃;城市建設
當下,由于城市擴張速度過快,很容易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城市病,例如快速的城鎮化過程中人口增長速度快于產業發展、交通擁堵、公共設施建設滯后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在城市的發展中對城市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是非常重要的。智慧城市不僅是在城市規劃過程中對所使用過的技術進行創新,還需要城市的制度、空間資源、社會以及經濟等方面來進行全方位的創新。所以,建設智慧城市是解決現階段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的優先辦法,同時也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熱門話題。
一、現階段我國智慧城市的具體發展狀況
作為城市發展的新方向,智慧城市建設受到各國高度的重視,如智慧上海、智慧雙流、新加坡的“智慧國計劃”、韓國的“U-City計劃”等。以美國為例,美國是智慧城市這一概念的發源地,在提出了智慧地球的觀點后,美國政府逐漸加強與商業機構的合作,以企業為主體、將服務與業務創新作為發展重點的相關綠色經濟政策。其中,智慧城市的具體建設是以智能城市、數字城市以及信息城市等為基礎的,以信息融合、數字化、無線網絡、物聯網以及云計算等現代化的技術為核心內容,也就是說,智慧城市是由云計算、數字城市以及物聯網等內容組成的,智慧城市可以通過職能的分析處理、感知以及建模等動態的方式對城市中的管理、運行以及生活等進行相應的優化配置與處理,從而科學合理的對城市來進行一定的規劃,讓城市可以在智能的狀態下進行運行,從而促進城鎮化融合、城市信息化、城市工業化的發展[1]。相應的,我國的智慧城市所獲得的快速發展是經由溫家寶總理在對無錫視察的時候所提出的“感知中國”的偉大宏圖構想之后進行的。部分地方政府已經將建設智慧城市列為現階段的重點規劃項目,并開始著手實施。寧波市出臺了一系列的智慧城市的發展規劃,推動六個智慧產業基底以及十大智慧應用建設,明確提出將寧波打造成智慧產業集群以及具有一定的國際港口城市特點的智慧城市。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城市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都取得了相應的進步,特別是北京、上海、廣州、寧波、深圳、武漢以及廈門等相對來說比較發達的城市。在首批公布的90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中,明確要建設智慧城市的在副省級以上的地方規劃共22個[2]。一個建設智慧城市、發展智慧城鎮的高潮已經到來。
二、在城市規劃過程中實施智慧城市建設的可行性
對于城市發展來說,智慧城市是在城市的發展規劃過程中所形成的新的產物,將會對城市的規劃工作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同時它也是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一種新的形態,是對城市規劃體系的創新與完善。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實施智慧城市的建設,對城市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及意義。
1、智慧城市在建設過程中所涉及的行業比較廣泛,包括智慧安防、智慧醫療、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教育以及智慧能源等方面的內容。另外,在對產業發展規劃以及智慧產業的業態進行創新的同時,也會促使產業規劃進行創新,從而在城市的規劃體系中應用新的產業規劃并對其進行一定的整合,使城市的規劃工作能夠更加的科學化與合理化,也使城市的規劃管理工作得到進一步的完善[3]。
2、從國外對于智慧城市的成功建設經驗出發,智慧城市的發展與建設,能有效促進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促進新的產業問世,并在發展過程中作為新的中心樞紐促進整個城市的運行與發展。
3、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也能夠促進智慧產業的發展,智慧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對無限的虛擬空間進行利用,使城市的規模放大。對虛擬的網絡空間進行相應的整合開發與利用,信息共享,業務協同,進而減少對空間以及土地資源的占用,加快我國的信息化的建設,促進產業發展。
4、在當下,我國城市規劃實施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問題,難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得到滿足。例如,環境污染、公用設施匱乏、交通擁堵等問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城市規劃編制過程中缺少準確智能數據支撐,在編制城市規劃的過程中使用智慧城市的理念就可以使這部分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4]。
三、對城市規劃以及未來智慧城市相結合的思考
1、以人為本作為工作重心的城市規劃,對于城市來說,居民是城市組成的主體成分,在進行城市規劃時須將居民作為這一工作的主要考慮對象,通過運用現代化的信息采集工具以及系統的方法來對信息和數據進行采集,以便能夠合理的對資源進行運用,從而編制出比較合理的城市規劃方案。智慧城市需要在現有的城市的核心系統的基礎上來進行相應的建設,使居民生活中的各種需求得到滿足,其中包括醫療、經濟、政府服務、居住、交通、公共設施以及教育等,通過城市規劃以及智慧城市建設之間的協調發展,可以使城市獲得可持續發展,也使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相應的提高。另一方面,國家可以對相應的城市規劃政策制定制度,深入落實,讓智慧城市的建設可以有規可循、有法可依,使智慧城市能夠融入到城市的規劃中,為城市建設更好的服務[5]。
2、智慧城市的公用設施規劃布局、城市的道路網絡與環境保障是對城市的質量進行衡量的一個重要的標準,所以,對城市的基礎設施進行智慧建設與布局是十分重要的。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要根據本城市的具體實際情況,例如地形、資源以及氣候等要素在城市的規劃過程中對各種功能區域進行相應的劃分,使用智慧城市的相應系統對分散的數據進行一定的整合,創建出一個具有綜合性的系統平臺,通過對相關的數據進行相應的整理與分析,對公共設施的建設進行合理的規劃,從而使公共服務設施在建設中的局限性降低[6]。
結束語
在現階段,使智慧城市與城市規劃工作結合起來,是對我國的城市發展建設的一次全新的變革,隨著云計算以及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形態各異的智慧城市的發展規劃開始不斷出臺,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一定會成為一種新的城市形態,使城市規劃的質量得到全面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董宏偉,寇永霞.智慧城市的批判與實踐——國外文獻綜述[J].城市規劃,2014,38(11):52-58.DOI:10.11819/cpr20141109a.
[2]劉安全.智慧城市發展對城市規劃的影響評述[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4).DOI:10.3969/j.issn.2095—2104.2013.34.062.
[3]王鵬,杜競強.智慧城市與城市規劃——基于各種空間尺度的實踐分析[J].城市規劃,2014,11:37-44.
[4]趙四東,歐陽東,鐘源.智慧城市發展對城市規劃的影響評述[J].規劃師,2013,02:5-10.
[5]張鵬程.大規劃—大數據——智慧城市規劃對策淺析[A].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鄉治理與規劃改革——2014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4城市規劃新技術應用)[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4:10.
[6]尤捷,盧瀟瀟.信息與城市的融合,智慧城市的技術、經驗與路徑[A].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鄉治理與規劃改革——2014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4城市規劃新技術應用)[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