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中對于地基的加固處理是指依據建筑物的上部結構對其地基進行必要的改良施工,從而實現地基承載力的提高,確保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建筑地基的穩定,避免建筑物在施工過程中引起沉降等具有危害性的現象。因此,對于一些建筑工程的地基進行科學加固是工程施工的重要內容,需要引起施工人員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建筑工程;地基加固技術;施工質量管理
引言
由于建筑物在施工過程中所需要承受的各種各樣作用最后都將通過一定過程傳給建筑物的地基,因此,對建筑物的地基進行加固、改良就成為建筑施工中的一項非常重要,所以,在對地基工程施工時,要結合具體情況,利用合適的加固技術,對工程進行施工管理。
1.加固地基的施工原理
1.1采用高壓旋噴樁進行地基加固的原理
所謂的高壓旋噴樁指的是通過使用工程鉆機進行成孔,然后將旋噴注漿的管道放置于預先設計好的地基所需加固深度,通過旋噴管道的360度的旋轉并且慢慢的提升,利用高壓性發生裝備所產生的高強度壓力將已經制備完好的水泥、水以及速凝劑等的混合物從旋噴管道口射沖到土地中,經過泥土和漿液的充分攪拌使其凝聚同結,從而形成的一種具有高強度、高承載力以及止水防滲等重要作用的新型半剛性能的水泥土樁。
1.2加固地基過程中施工質量的控制
對建筑物地基的處理進行質量方面的控制的主要根據是建筑項目中合同文件、建筑的設計文件以及我們國家有關于建筑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等。由于對建筑物地基的處理屬于一種地下的隱蔽性工程,因此,工程施工的質量以及控制在施工過程中非常重要。工程的管理設計人員在工程施工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和精力確保施工的正常實施,施工人員需要在工作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以主動的控制為主,以被動的控制為輔,只要這兩種手段相互間的良好結合才能掌握建筑的動態控制方法。
1.3加固地基中的質量控制點
利用高壓旋噴樁來處理地基時的質最控制點一般為水泥以及外摻劑的質量、水泥的用量、樁體的強度以及完整性檢驗、地基的承載力等。其控制的項目一般有地基的鉆孔位置、鉆孔中垂直度、孔的深度、注漿的壓力、樁體的搭接程度、樁體的直徑的大小以及樁身中心能夠允許的偏差等。
2.建筑工程中地基加固技術及其應用
2.1"基礎加寬加固技術
當地基的承載力無法滿足工程需要或是基礎面積不足時,必須增加基礎的底面積,減少作用在地基上的接觸壓力,從而降低地基土中的附加應力水平,減小沉降量。當場地許可,基礎埋深較淺時,可以采用基礎加寬加固技術提高地基承載力,這是一種設計簡單、工藝成熟的加固技術,直接使用鋼筋混凝土加大基礎底面,并保證新舊基礎的可靠連接,考慮舊基礎的強度,若舊基礎的使用年限過長,強度出現較大折損,這時應盡量進行卸載降低舊基礎中的應力。
2.2"加深基礎法加固技術
加深基礎法是在原基礎下設置墩式基礎,使基礎坐落在較好的土層上的一種加固技術。簡單來說,該加固技術就是在基礎下挖坑,然后往坑中填筑混凝土墩,從而實現加固效果,適用于地下水位低、地基淺層有較好持力層的地基基礎施工中。混凝土墩既可以是連續的,也可以是間斷的,當間斷混凝土墩基礎無法滿足工程承載力要求時應采用連續混凝土墩基礎。加深基礎法加固技術的施工流程為:首先,在既有建筑物基礎的一側開挖一個長寬分別為1.2m、0.9m左右的導坑,并挖至原基礎底面以下的1.5m處,接著繼續將導坑延伸到基礎下面,挖到要求的持力層標高為止。然后開始對基礎下面的深坑進行混凝土澆筑,澆筑到距離基礎底面80mm左右的地方停止,進行為期1d的混凝土養護,然后將摻加有膨脹劑和速凝劑的干稠水泥漿填入基礎的空隙中,擠實水泥漿。最后就是分批挖坑和修筑混凝土墩子,直到基礎托換工程全部完成。
2.3灌漿加固技術
對于比較軟的基礎層,首先用鉆機對其進行鉆孔,再用高壓設備將一定配比并且適合本地基的水泥漿通過孔洞灌入基地層,在這里,化學漿與土壤經過一系列物理的和化學的反應和變化,最終膠結、凝固,改良了土壤的物理結構,也改善了土壤的地質性能,土體的強度和硬度提高了,地基基礎也就穩固了,整體上提高了地基對建筑物的支撐。特別留意的是在實施灌漿操作前必須對建筑地的土壤和地質形態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和了解,一邊選擇合適的水泥漿的配比,才能科學地得到建筑物地基有效地加固。在現場的實施過程中,也要嚴格按照相應的操作規程實施灌漿,盡量保證灌漿施工的技術參數的精確性和正確性,而最終真正起到改善土壤結構和加固地基、穩固建筑的目的。
2.4"錨桿靜壓樁加固技術
錨桿靜壓樁加固技術是將靜力壓樁和錨桿技術結合起來,在基礎上開鑿壓樁孔和錨桿孔,運用粘結劑將錨桿埋入錨桿孔中,然后安裝樁架,并利用既有建筑物的重力反作用力和千斤頂將預制樁壓入壓樁孔中,樁與樁之間焊接起來或是使用硫磺膠泥粘結起來。當壓樁力和壓入深度滿足設計要求后,將樁與基礎運用混凝土澆筑連接起來,這樣就提高了基礎的承載力,有效控制沉降現象。通過建筑物的承重體的自身重量或者外設的油壓或液壓設備,將預制壓樁分節地壓入地基土壤中,致使地基土壤的結構和顆粒的間隙和致密性發生改變而加固了建筑物的地基基礎。靜力壓樁時應先在各樁節處預埋三角鐵,完成靜力樁的壓入后通過三角鐵的焊接處理,使各樁節成為一個整體,更大程度上改善壓樁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當壓樁壓力達到設計載荷時,意味著加固已經可以滿足穩固的要求,就可以完成后繼的終樁施工了。此時,終樁尾的鋼筋必須和建筑的基礎鋼筋焊為一體,外加水泥澆注的承力臺與地基基礎合為一體,這樣所有的地基就連為一個整體,有效地傳遞建筑的載荷到地底的土壤層,保證了地基的有效加固。
2.5"換填法
(1)對較高強度墊層材料進行換填后,可以使地基的承載力得到有效提升。(2)對較低壓縮性材料進行換填之后,能夠使建筑物的沉降量減少。(3)對較大透水性的材料實施換填后,可以使地基的承載力得到有效提升。(2)對較低壓縮性材料進行換填之后,能夠使建筑物的沉降量減少。(3)對較大透水性的材料實施換填后,可快速消散基礎下面的孔隙水壓力,避免基土有塑性破壞產生,使墊層下軟弱土層的固結及強度的提升得以加速。其次,對砂石等材料進行換填時,由于顆粒粗大、孔隙大且不存在毛細水現象,可防止材料受凍而引發凍脹現象發生。(4)在濕陷性黃土地基中,運用素土或灰土材料對黃土實施置換,可將變形得以消除,同時,換填后的材料由于密實度增加,還可將其作為防水層進行使用,使下臥層天然的黃土層被水浸泡的可能性減少。(5)換填法除了與上述要求得到滿足以外,還能與現代社會的較高環保要求得到滿足,其運用通常不會對周邊環境產生水質、大氣、噪聲以及地面泥漿等污染,只存在一定的震動感,且波及范圍相對較小。
3.結語
地基基礎是建筑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建筑的質量和使用安全密切相關。地基基礎的施工技術和加固技術影響到工程質量,同時也關系到工程成本,其施工方案必須與工程質量、地質情況、工程結構特點、工期、氣象條件結合起來,優化施工方案,設計合理的施工流程,保證工程質量。在地基施工中,還必須嚴格按照相關的施工技術和規程并對其進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真正的做到合理的勘測和分析地質、科學的施工地基地樁、合理穩固的地基加固,最大程度的滿足設計的安全和質量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王鐵牛.淺談建筑工程中常用地基處理及適用條件[J].建筑科學,2008,(18)
[2]胡鑒興,黃齊琪,蔣愛民.淺談建筑工程中加固地基的施工技術[J].工程科學,2010,(17)
[3]吳那輝.淺談建筑地基加固施工質量的控制[J].科學之友,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