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介紹生態園林的概念,并分析了生態園林設計過程中植物配置的若干原則,并強調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應注意的一些問題,以期能夠充分發揮植物在生態園林設計中的配置作用,從而為城市生態設計人員提供理論參考及建議。
關鍵詞:生態園林;植物配置;生態系統
生態園林綠地作為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與城市生態系統通過能量與物質交換,具有實現物質循環再生、能量高效利用、生態效益最高,與城市生態系統高度和諧的高級人工系統。對改善城市日益惡化的環境,為城市中的人類提供一個安全、舒適、健康的生活、工作環境,實現城市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發展,推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l"生態園林概念
“生態園林”這一概念最早出現于歐洲,內容從保護原野上的自然景觀出發,在1925年,荷蘭生物學家蒂濟(JequesP.Thijsse)和園藝師西普克斯(C.S1Pkes)按照造園師普林豐各(LconardSPringer)的設計在海爾勒姆(Harrlem)附近布羅門代爾(Bloc—mendaa1)2"hm的土地上創造一座自然景觀的園林,其中包括樹林、池塘、沼澤地,一片歐石南叢生的荒野,一片沙丘景觀和一片混生著禾本科野草的谷類植物。然而,真正重視生態園林應該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迫切意識到必須盡快改變正在繼續惡化的城市生態環境,防止“城市沙漠化”,最有效途徑是發揮園林綠化的作用,用綠化創造穩定而良好的城市生態。國內對于生態園林的解釋有多種,但概括起來就是,生態園林是繼承發揚中國園林的精華,吸收世界各國城市園林有益的經驗,遵循生態學和景觀生態學原理,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建設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的植物群落,修復生態系統,使其良性循環、保護生物多樣性,謀求持續發展,以體現在功能,環境文化性,結構和布局,形式和內容的科學性。并以生態經濟學原理為指導,使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得以協調發展,建成具有園林外貌清潔、優美、舒適、安全的現代化生態環境。
城市生態園林的涵義,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地域空間大,不僅指城里,而且包含近郊以及遠郊,即城市生態系統所影響到的范圍,邊界到自然區劃的山脊線或大河岸邊,或與鄰近城市的接合部。二是城郊的公園、綠地和林地,植被構成要像自然群落那樣,具有層次性、物種多樣性,有天然更新的能力,能招引野生動物。所有城、郊公園,各類綠地與林地都應與所轄的鄉村森林、濕地之間建立通道,如綠色走廊、林帶等,使綠地的點、片、帶連成一個整體。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更大的生態作用,消除城市生態環境中的不良因素。
2"生態園林中植物配置基本原則
在園林設計中,植物的配置要喬木、灌木、草坪相結合,落葉與常綠相結合,與當地的人文環境相結合,遵循四大原則。
2.1"統一的原則
植物配置時,樹形、色彩、線條、質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既生動活潑,又和諧統一,變化太多,整體會雜亂無章,沒有變化,又會單調呆板,要在統一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
2.2"調和的原則
植物配置時,要注意相互聯系與配合,使人具有柔和、平靜、舒適和愉悅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產生協調感。用差異和變化產生對比的效果,形成興奮、熱烈和奔放的感受。
2.3"均衡的原則
色彩濃重、體量龐大、數量繁多、質地粗厚、枝葉茂密的植物種類,給人以厚重的感覺;色彩素淡、體量小巧、數量簡少、質地細柔、枝葉疏朗的植物種類,則給人以輕盈的感覺,要根據周圍環境,做到配置有規則式均衡(對稱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對稱式)。
2.4"韻律和節奏的原則
在寬闊的大道兩邊,可以間隔地等距離或不等距離栽植一些同一樹種的行道樹,中間穿插同一品種的小灌木或灌木球,形成韻律和節奏,可以開闊心胸,陶冶情操,給人以整齊劃一的感覺。
3"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應注意的問題
3.1植物配置應以綠地的自然狀況為前提,根據植物的生長習性和生態習性合理選擇搭配樹種,配置成喬、灌、草、藤復層植物群落,并遵循植物群落生長規律,進行良性人工干擾,形成一個合理、穩定、能進行自我更新的可持續發展的植物群落系統。
園林綠化樹種可選擇以適應當地自然條件的鄉土植物為主,大大減少由引種、遷移、運輸而成活率低造成的不必要損失,且不選擇有飛絮、有毒、有異味、易過敏的植物,還要防止惡性雜草入侵。
3.2園林綠化樹種可選擇以適應當地自然條件的鄉土植物為主,大大減少由引種、遷移、運輸而成活率低造成的不必要損失,且不選擇有飛絮、有毒、有異味、易過敏的植物,還要防止惡性雜草入侵。
3.3植物配置應考慮一年四季營造不同的優美的生態園林景觀,對于冬季寒冷時,闊葉樹要進行落葉休眠,在植物配置時要注意闊葉樹與針葉樹搭配的比例,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高效發揮生態效益。
3.4在園林綠地中營建開放性耐踐踏草坪,以提供避災避難場地,同時可以讓人們近距離感觸到綠地,從而達到人與生態園林綠地的和諧共生,滿足人們對綠地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3.5對生態園林植物群落中爆發的病蟲害,避免或盡量不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藥劑,避免對土壤造成污染,也可以采用生物學方法對綠地進行生態維護。
4"生態園林植物配置策略
4.1"以季節性為參考配置植物種類
生態園林中,植物配置工作需要在對種類多樣性予以充分考慮的基礎上進一步衡量植物價值,并根據植物的特點差異來營造各種景觀,同時還應重視季節性因素,防止生態園林因季節變換而導致景觀景象消失的情況。設計人員應充分考慮各個季節的特點來種植植物,例如早春時節可以銀翹、桃花為主;而紫葳、木槿等植物則適合盛夏觀賞;銀杏以及楓香可在秋季觀葉;而油松和龍柏則在冬季較為茂盛。簡而言之,設計人員在設計生態園林過程中應確保不同季節下都有可供觀賞的植物美景。
4.2"觀花以及觀葉植物并存
設計人員應合理搭配一部分觀花以及觀葉植物。不少花木葉色極其漂亮,例如楓樹、銀杏等,在一定季節里此類植物的葉子呈特殊形狀,通過在附近設置觀花類型的植物,二者能夠互相映襯,從而延長觀景時間。除此之外,單獨放置同樣可具有上佳的觀景效果,例如淺綠色的梧桐、暗綠色的云杉和油松、淡綠色的草坪與細柳、深綠色的香樟樹等等。
4.3"層次化配置
在搭配植物種類時應對植物本身的藝術性予以考慮,以植物特色為依據來搭配層次和色彩,通過植物的不同高度、花色以及葉色的不同組合,提高園林景色的藝術美以及層次感。例如黃楊球、紅葉李、檜柏和楓樹的高度分別為1m、3m、5m、10m,設計人員可根據其高度依次進行排列,從而使多層樹種交叉,層次不同而顏色也有差異,提高了植物景觀的欣賞性。
5"結語
所謂生態園林設計,即在園林建設過程中引入生態環境價值理念,在充分表現其藝術欣賞價值的前提下將植物生態作用予以充分發揮。因此,對于國內園林設計而言,生態園林設計是其中的重點內容。優秀的生態園林設計方案不僅能夠充分體現我國園林藝術,更是生態學理論和園林設計的有機結合。本文探討了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的配置,希望有所指導和幫助。
參考文獻:
[1]梁彥蘭,張云華.鄉土植物在生態園林城市建設中的應用[J].湖北農業科學,2013,52(13):3065-3067.
[2]尚書,陳憲章,謝亞紅等.秦嶺植物在西安園林建設中的應用[J].中國園林,2012,28(7):80-82.
[3]魯敏,楊盼盼,閆紅梅等.高校生態校園植物配置概念設計——"以山東建筑大學新校區為例[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4,29(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