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濕地”一詞源自英文wetland,是地球上獨特的生態系統,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具有維持生物多樣性、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調節氣候、防止自然災害等多種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1]。
濕地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人類最重要的環境資本之一。首先,濕地是許多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其次,濕地在涵養水源、調節河川徑流、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屏障;另外,濕地的生物和化學過程還具有降解過濾污染物的功能,使當地河流下游區域受益??偠灾?,各類濕地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保護環境方面,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2]。
關鍵詞:濕地;生物多樣性;凈化系統;人與自然;自我調節
正文:
1"城市景觀濕地的生態性分析
濕地不但具有豐富的資源,還有巨大的環境調節功能和生態效益。全世界共有濕地8.5億hm2,占陸地總面積的6.4%,我國大約有濕地0.63億hm2,天然濕地0.25億hm2,人工濕地0.38億hm2[3]。城市的濕地區域根據其自然屬性進行的園林綠化,既為城市濕地綠化。20世紀初至今,快速城市化不僅使濕地面積減少,生境破碎化情況加劇,也導致了城市濕地生境的喪失,降低了濕地的生態及社會服務功能。伴隨著城市大園林理論和實踐的不斷深入,城市濕地綠化在維持城市生態平衡、締造優美自然和諧的城市環境、使城市得以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大有可為[4]。
2"城市濕地景觀生態化設計原則
2.1"保持濕地系統完整性
濕地系統,與其他生態系統一樣,由生物群落和有機環境組成。特定空間中生物群落與其環境相互作用的統一體組成生態系統。在對濕地景觀的整體設計中,應綜合考慮各個因素,以整體的和諧為宗旨,包括設計的形式、內部結構之間的和諧,以及它們與環境功能之間的和諧,才能實現生態設計[5]。
調查研究原有環境是進行濕地景觀設計前必不可少的環節。對原有環境的調查,包括對自然環境的調查和對周圍居民情況的調查,都是做好一個濕地景觀設計的前提條件,因為只有掌握原有濕地的情況,才能在設計中保持原有自然系統的完整,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態;而掌握了居民的情況,則可以在設計中考慮人們的需求。這樣能在滿足人需求的同時,保持了自然生態不受破壞,使人與自然融洽共存[6]。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保持了濕地網絡系統的完整性。
利用原有的景觀因素進行設計,是保持濕地系統完整性的一個重要手段。利用原有的景觀因素,就是要利用原有的水體、植物、地形地勢等構成景觀的因素。這些因素是構成濕地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但在不少設計中,并沒有利用這些原有的要素,而是另起一格,按所謂的構思肆意改變,從而破壞了生態環境的完整及平衡,使原有的系統喪失整體性及自我調節的能力,淪為僅僅是“美學”意義上的存在[7]。
2.2"植物的配置設計
植物的配置設計是濕地系統景觀設計的重要一環。從兩個方面來考慮,既能保持濕地系統的生態完整性,又能帶來良好的生態效果。
一方面,從層次上進行植物搭配設計,結合灌木與草本植物的特點,有挺水(如蘆葦)、浮水(如睡蓮)和沉水植物(如金魚草)之分,將各種植物分層次進行搭配設計;另一方面,從功能上考慮植物搭配設計,發達莖葉類植物,以有利于阻擋水流,沉降泥沙,而發達根系類植物則以利于吸收。在進行精心的配置后,多種類植物或搖曳生姿,或婀娜多姿,給整個濕地的景觀創造一種自然的美[8]。不僅在視覺效果上相互襯托,形成豐富而又錯落有致的效果,對水體污染物處理的功能也能夠互相補充。
2.3"水土因子
土壤結構對濕地公園的營建起著重要作用。由于砂土營養物含量低,植物生長困難,而且容易使水體快速滲入地下,所以不宜設在最下層。而粘土礦物有利于防止水體快速滲入地下,并可限制植物根系或根莖穿透,故通常采用粘土構筑濕地下層。壤土也可以代替粘土置于底層,但應適當增加厚度。在水岸空間設計上,岸線若采用混凝土砌筑方法,它會破壞自然景觀和生態基因及天然濕地對自然環境所起的過濾、滲透等作用。針對不同的岸邊環境,以自然升起的濕地基質的土壤沙礫代替人工砌筑,并在水陸交接的自然過渡地帶種植濕生植物。這樣,既能加強濕地的自然調節功能,又能為鳥類、兩棲爬行類動物提供理想的生境,還能充分發揮濕地的滲透及過濾作用,同時,也在視覺效果上形成自然和諧而又富有生機的景觀。
2.4"生物因子
濕地是生物多樣性豐富的重要地區和瀕危鳥類、遷徙候鳥以及其它野生動物的棲息繁殖地。中國許多濕地是具有國際意義的珍稀水禽、魚類的棲息地,天然的濕地環境為鳥類、魚類提供豐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間,對物種保存和保護物種多樣性發揮著重要作用。
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為生物發展提供適宜的棲息和運動空間。自然生態環境的穩定加強了濕地的自然調節功能,使得水、空氣和土壤等環境因子不受污染,形成穩定氣候的條件,提制了外來物種的入侵和疾病的擴散。
3"城市濕地保護
濕地環境是與人們聯系最緊密的生態系統之一,加強對濕地環境的保護和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一個未受異常自然和人類擾動的濕地,因其物種的多樣性、結構的復雜性、功能的綜合性和抵抗外力的穩定性,而處于健康狀態。當外力擾動超過濕地的自我修復能力時,濕地生境惡化,功能退化,進而影響區域環境[7]。城市濕地的保護及恢復,需要相關部門采取前瞻性的規劃理念及科學的規劃措施。國家濕地保護政策對城市濕地治理起著重要作用。前瞻性的、科學的城市生態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方針,不僅可以提高城市環境質量、改善城市居住環境,而且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6]。2003年國務院批準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建設濕地公園必須要高度重視對濕地的保護,并要重視對濕地合理的利用??偠灾?,各類濕地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保護環境方面,在環保和美學教育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3.1"人工濕地
人工濕地就是通過人工建造和監督控制,利用生態系統中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三重協同作用,通過過濾、吸附、沉淀、離子交換、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來實現對污水的高效凈化。濕地素有“自然之腎”之稱,人們利用濕地這一功能設計出多種人工濕地[1]
3.2"合理的規劃城市土地資源和水資源利用
高速公路、城市建筑等基礎設施的擴建,改變了城市的土地利用類型,對城市濕地水文和生物學特征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規劃應當考慮維持城市濕地的生態服務功能,進行科學的濕地景觀設計,維護濕地生態安全和公眾安全。因為景觀的破碎和分割被認為是威脅生物多樣性的一個最重要因素,所以,規劃強調景觀的連結關系和格局設計。規劃的目標是將每一景觀中各種大小的節點連接成為整體的保護網絡,并在區域和大陸尺度上建立景觀保護體系。
3.3"建立持續的城市濕地監控機制
城市濕地的保護和恢復還必須建立相應的監控機制和功能評價體系,以對城市濕地進行持續的測定和調控。在城市濕地治理過程中,濕地監控時間的長短是重要的決定因子。在濕地生境退化和喪失較為嚴重的區域,可通過恢復和重建濕地生境來維持其特有功能。要完全恢復功能健全的濕地一般需要經過10年—15年,而且濕地系統各項功能的發育速度有所不同。如在濕地重建過程中,水文功能恢復得比較快,營養物質也可經過一段時間積累而成,但要發育成支持多種野生動物的濕地生境則需要多年的時間[5]。大多數城市濕地恢復項目,當其濕地群落結構有比較合理的比例時,可認為濕地恢復得比較成功。
3.4"提高全民素質,公眾參與保護濕地
休閑和娛樂是城市濕地主要的功能之一,城市居民對濕地的任意踐踏,垃圾處理方式不當等,都會對濕地生態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保護城市濕地生境,提高城市環境是市民共同的事業,維護城市濕地健康的生態環境必須靠市民的共同努力。所以加大宣傳力度,普及環保教育,提高市民素質,不僅是城市濕地保護的必要條件,也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結論
城市的濕地景觀,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濕地系統在生態上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在對其進行景觀設計時,應充分考慮生態的設計。景觀設計師需要在思想中樹立景觀生態理念,從而在對城市濕地系統的景觀設計中,做到美學與生態兼顧,使自然與人類生活環境有良好結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參考文獻:
[1]劉子剛,馬學慧.中國濕地概覽[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3~7
[2]陳向遠.現代化城市需要建設城市大園林[J].中國園林,2001,(5):3~6
[3]蔣明康,周澤江,賀蘇寧.國濕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持續利用[J].東北師范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2):79-84
[4]吳玲.濕地植物與景觀[M].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59-68
[5]俞孔堅,李迪華,潮洛蒙.城市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的十大景觀戰略[J].規劃師,2001,(6):9-13
[6]俞孔堅,迪華,壓凡.地及其在高科技園區中的營造[J].國園林,2001,(2):26~28
[7]陸健健.濕地生態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34
[8]萬方浩,郭建英,王德輝.國外來入侵生物的危害與管理對策[J].生物多樣性,2002,(1):11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