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商業在城市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商業綜合體作為商業區的有力組成部分,正在日趨增多。在綜合體內部設計“內廣場”作為主要的空間節點,即吸引人流又豐富城市景觀。形態上,“內廣場式”商業綜合體的規模越來越大,日趨多樣化,其龐大的體量和形態對城市產生了巨大影響。在功能上,“內廣場式”商業綜合體融合了多種功能,起著連續和聚合城市功能的作用。
關鍵詞:商業綜合體;內廣場;空間
前言
“內廣場式”商業綜合體的多種功能在綜合、互利的前提下,為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價值。各種功能互為補充,整幢建筑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實現自給自足。整個項目的協同營造能制造出城市中全新的,獨一無二的感覺和功能,從而帶動周邊共同發展。
1.“內廣場式”商業綜合體的概念
本論文將其命名為“內廣場式商業綜合體”,從字面意義上可分作“內廣場”與“商業綜合體”兩個方面來解讀。
“商業綜合體”是以商業購物活動為主要內容,結合辦公、金融、等其他功能,以立體化綜合利用空間為特征,有機聚合成的綜合性商業建筑。在形態布局上,商業綜合體逐步發展成為室內外空間相互滲透、地上和地下立體化空間綜合利用,城市交通一體化的綜合商業建筑。
“內廣場”沒有頂界面,其圍合感的強弱主要決定于其側界面的開敞程度,底界面主要由硬質鋪地構成,結合綠化與水體起到點綴的作用,同時內廣場結合水平與豎向交通設施,創造一個豐富多變的空間環境。
本文所研究的“內廣場式”商業綜合體是以商業購物活動為主要內容,旅館餐飲、娛樂展示等其他功能,以“內廣場”為主要的空間節點,立體化綜合利用空間為特征。在形態布局上,以充分利用地上和地下空間,室內外相互滲透的空間立體化、城市交通一體化的綜合建筑,成為全天候充滿活力的城市公共活動場所。對于城市總體來說,商業綜合體自身是一個完整的體系。
2.案例的選取
選取各國家各區域的典型案例,對商業綜合體進行綜合歸納分析,總結這類建筑的典型特點。
(1)美國圣地亞哥霍頓廣場
美國圣地亞哥市中心區的霍頓廣場,就是一個“內廣場式”商業綜合體的典型實例,整個建筑群體打破了原有棋盤式布局,以超大街廓整體性的規劃,建筑物巨量化處理,同時強調城市文脈的融合。該建筑群中有一條貫穿全局的“內街”有效的引導人流,其中的各種垂直交通設施使其充滿了動力。
(2)The"Village三里屯
本文研究的南區位于工體北路,擁有11棟低密度零售建筑,定位偏重年輕時尚,為中高檔購物區;北區與使館區臨近,擁有7棟零售建筑和一間精品酒店,定位于高端人群的購物區,偏重高檔典雅的藝術氛圍的形成。主廣場可開展各種慶典、表演等活動,設有大型的LED屏幕;夏天被用作噴泉廣場,冬天是溜冰場的場地,整個廣場成為傳遞信息、與公眾交流互動的絕佳場所。同時獨具魅力元素的室外廣場和街道等公共空間,創造舒適的都市環境,營造了本地區現代時尚的都市環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潮人。
(3)證大·大拇指廣場
“證大·大拇指廣場”位于上海浦東聯洋國際新社區,設有多項業態設施。在設計上采取居住區域、購物區域、聚會休閑區域相對隔離的新模式,使商場室外化,中庭廣場化。大拇指廣場運用現代自由主義風格進行建筑設計、其建筑立面開放簡潔、購物空間設計的自由開放。整個廣場共22個建筑體塊,采用街區式規劃,以購物和娛樂休閑為主題,多種業態與多個主題廣場融為一體,滿足“一站購物、一家休閑、一天逛街”的現代消費方式。
(4)日本福岡博多水城
著名的福岡博多水城在空間處理上,在水平體系上設置了三個節點——太陽廣場、星星庭院和海洋庭院,他們通過月亮街和地球街相連,創造了一處連續變化的商業綜合體建筑,為人們的行進和停留提供了自由的選擇性,也為各種表演展示活動營造了動態的視覺場所。
3.空間的特征
3.1整體性
空間環境是由多種元素結合而成的整體。整體性可表現為:
(1)空間結構的秩序性:完整而有序的空間結構有助于人們在整體上把握環境
(2)形體時空的整體性:無論從時間還是空間上講,建筑環境的創造都應是其所處整體時空環境中的有機組成部分
(3)人的活動的整體性:空間環境為人的活動提供適合的條件,使二者成為有機整體。
3.2以廣場為中心
在形體結構中,其他建筑圍繞在一個中心廣場為主導的周圍,形成向心結構,這種中心式的組合,能形成較穩定的心理感受,這個中心將成為形體環境構架的向心統率,形成秩序。
3.3立體街道
按照商業規律,商鋪租金隨著樓層的增高成倍數遞減,設計中在保障底層店鋪最大化的商業效益之外,還應當特別注意高層商業店鋪的商業價值,進而實現整體商鋪的均好性。
3.4地下空間的利用
地下商業建筑大都處在地平面以下,包圍著地下建筑的巖石、土壤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和密閉性,因此有著地下建筑所共有的特點:對外界干擾影響小,能源損失量少和改善城市地面環境等。
3.5商業多樣性
在現代商業活動中,人們需求和行為是多樣的,消費者作為商業活動主體起著空間流動載體的作用。還要認識到空間的使用者中還有許多特殊需求。例如,對于老年人和行動不便等有行為障礙的特殊人群,應該采取設置坡道、欄桿等設施,以方便他們在空間中的自由行動。
3.6開放性
對一個空間環境而言,形成“多價空間”,使其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以適應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已成為當代建筑師的共識。開放性可形成緊密相連的有機體,將環境中各種節點串聯起來,確立活動的框架。
4.研究意義
商業綜合體一方面成為城市的催發劑,以新的形象重塑當地景觀和環境。另一個方面其中的內廣場成為城市的場所轉換的中介,連接多種交通空間和提供多種活動空間,其研究意義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高效利用城市資源
(2)優化城市空間環境
(3)提高城市空間價值
(4)滿足城市生活方式變化
結束語
通過對國內外實例的分析,提出“內廣場式”商業綜合體的特征:即形式上為一棟或多棟建筑的綜合體,地下為一個空間,地上表現為不同形態的建筑群;布局上以室外內廣場為中心,連接步行街形成整個建筑的交通主線,輔助各種立體街道將商業綜合體結合成一個整體;功能上包含多種商業模式,開放時間自由,內廣場上各種綠色景觀吸引大量人氣,也是休閑娛樂的場所。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購物已不僅僅是一種消費過程,而是一種享受的過程,人們在購物的同時要感受其中的環境、氣氛,還需要有交流和休息的自然空間,“內廣場式”商業綜合體滿足了消費者的以上多種需要,已成為現在社會的一種受歡迎的建筑形式。
參考文獻:
[1]克利夫·芒福汀著,張勇剛"陸衛東譯.《街道與廣場》.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2]蘆原義信著,尹培桐譯.《街道的美學》.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
[3]馮暉,劉浩.中國商業地產運營[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
[4]顧馥保.商業建筑設計(第二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