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經濟改革正在深入,社會思想活躍,又很混亂。問題之一是出在判斷是非的標準仍停留在“五階段論”思維的框架內,理論的滯后已成為社會發展的瓶頸。
社會發展史曾經是中國人必修的政治課,其核心是“五階段論”。“五階段論”的發明者是斯大林。他主持的《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將五種社會形態規定為人類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據此,所有社會主義國家將其確立為官方意識形態的靈魂和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淵源。“五階段論”斷言,人類社會經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由低向高演變為社會主義社會,最終全人類進入共產主義社會。根據這一規律,社會主義終將戰勝資本主義。
20世紀亞非拉廣大地區曾處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狀態,“五階段論”曾鼓舞被壓迫民族人民爭取獨立、自由、民主的政治斗爭。蘇聯、東歐和部分亞非拉國家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并形成了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一度生機盎然。可是不久社會主義陣營內部分裂,蘇聯解體,多數社會主義國家改旗易幟,“五階段論”黯然失色。當今雖然少數國家仍宣稱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其政治制度各不相同,有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有黨的總書記、國家主席、總理的分權制,還有世襲制。社會主義沒有一個共同的標準。顯然,“五階段論”已不能解釋當今世界現狀。
五階段的確定是有其歷史淵源的,其要害是消滅私有制。農業文明早期,生產力低下,人們追求社會公正,有人把私有制說成是萬惡之源。在這一大背景下,《共產黨宣言》宣稱:“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馬克思的“消滅私有制”是經濟不發達時代的產物。
隨著工業革命發展,發達國家溫和的社會主義者一反傳統的激進看法,不再主張消滅私有制。恩格斯于晚年明確承認當年“消滅私有制”的提法是一失誤。他在臨去世前寫道:“歷史表明我們曾經錯了,暴露出我們當時的看法只是一個幻想。”后來產生了第二國際和第三國際之爭。1943年第三國際解散,社會民主黨國際存在至今,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其原因很簡單,無產階級革命的目的,是要解放全人類,建立自由人的共同體,不是讓大家成為窮光蛋,而是人人有產,共同富裕。可是不發達地區的革命者仍習慣于用陳舊的思維對待“消滅私有制”的論述,并簡單地將其付諸實施。
國家掌握經濟命脈可以保證社會有序運行,這不等于說國民經濟全都必須采取國有制或公有制。公平與效率是一個問題的兩面。事實上,中國不少國企虧損了國家補貼,盈利了高管首先得益,造成驚人的工資差距。而西方發達國家,不少億萬富豪經營一輩子集聚了巨額財富,他們不是把家產留給子孫,而是捐獻給慈善機構。這充分說明,社會不公的根源同每個人的文化道德素質和價值觀密切相連。在我們這個世界,有的人終身追求日益膨脹的私欲——權、財、色,而另一些人則把奉獻社會作為人生目的。
“五階段論”簡單地把社會主義歸結為公有制和計劃經濟,一切交給國家管理,似乎只要有一個無所不能的英明領袖就能把社會帶進無限美好的天堂。人類社會是螺旋式向前發展的,有繼承,也有揚棄。簡單地把不同文明、不同國度的社會裝進“五階段論”的框架里,片面地把封建社會等同于愚昧落后,把資本主義等同于荒淫奢侈,并不符合各國的實際情況。斯大林打著社會主義旗號在城市掃除資本主義殘余勢力,在農村剝奪富裕農民。在中國,則發生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的荒唐事。社會主義成為打人的棍棒。政治上打擊地富反壞右,思想文化領域鏟除封、資、修。黨內走資派的大帽子滿天飛,今天是共產黨的領導人,明天就變成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學校知名教授成為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而不斷挨批斗,甚至農村搞點家庭副業的農民也要被“割資本主義尾巴”。對外則要打倒帝、修、反。結果是社會動亂,國民經濟衰敗,人民生活困苦,國際上自我孤立,險遭原子彈打擊。最高領導不得不提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和“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口號作為國策。
鄧小平為了擺脫困局,力主改革開放。首先從農村包產到戶和允許城鄉個體經濟開始,進一步承認雇工經營、私營經濟的發展,同時大膽吸引外資,使私有制得到恢復與壯大。政策的改變引起一些固守馬列主義高調的人的不滿。由于“五階段論”仍然被認為是真理,搞私有經濟乃罪大惡極。鄧小平只得決定不爭論“姓社姓資”問題,同時,他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樣就出現了打左燈向右轉的奇特景象。直到現在我們黨一直遵循這一方針,避免爭論“姓社姓資”問題。
改革開放后,我們開放了多種所有制,經濟快速增長,人民收入較快提高,名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爭論使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但是理論問題仍懸而未決。世界上社會主義五花八門,其內涵沒有明確的界定,有國家社會主義,有封建社會主義,有科學的社會主義。我們需要的社會主義社會是,人民真正當家做主,民富國強,經濟、科學、文化發達。在社會主義社會內人們的思想文化素質普遍提高,從上到下都善于科學辯證思維、道德品格高尚、富于奉獻精神。
由于沒有從理論的根基上分清是非,中央的許多重大舉措不能理直氣壯。不同斯大林的社會主義切割,無異于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
進入互聯網時代,民間的探索者大有人在,一些經歷時代風雨和大起大落的老人,反思世界和中國的現實,出于責任感和無私無畏精神,沖破舊的偏見,提出了新的觀點。周有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提出,蘇聯的瓦解證明“五階段論”是不合理的。社會發展的歷史如何分期,各期如何定名,要重新研究。他主張把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內涵概括為三個層次:經濟上是農業化—工業化—知識化、信息化。政治上是神權政治—君權政治—民權政治。思想文化上是神學思想—玄學思想—科學思想。科學思想強調實事求是,尊重權威,但不迷信,隨著認識的加深,不斷否定過時的認識,推出新的理論。任何理論只有在爭論中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修正,才能顯示其光輝,一旦僵化,真理也會變為謬誤。周有光的觀點不一定全都正確,但為創新開了一扇窗戶,人們重新研究社會發展規律有了一個新的思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月23日主持中央政治局學習會上指出:“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一和互動中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中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許多重大現實問題需要用創新的理論予以分析,許多深層次思想認識問題需要用創新的理論予以明辨,許多思想困惑需要用創新的理論予以闡釋。推進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為社會主義的全面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周有光的“三面三層”學說,可以從理論上說明當前中央政策的正確,進一步深層次的改革,也可以從周有光的論述中得到新的啟示。以周有光“三面三層”理論為立足點,可以對當前重大現實問題做出符合時代和現實要求的理論說明;進一步深入研究什么是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達成新的共識。
我們不能口頭上講開拓創新,可是思維方法仍是老一套,只會給經典作家做注解,這同日新月異的世界新潮流相去太遠。當今世界已進入人民群眾聰明才智高度發展和新知識、新理論大爆炸的時代,不僅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同樣如此。普通百姓關心國家大事,發表各種意見,這是民族興旺發達的好現象。應當充分發揚民主,鼓勵獨立思考,探索前人未涉及的研究領域,歡迎不同觀點之間的爭論,創造良好的條件使其向良性方向發展。
理論創新是一個長期探索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思想家都受到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其觀點不可能全都正確、永遠正確。但是任何觀點只要有一點新的閃光點,都應當受到重視。因為各種各樣的閃光智慧加在一起,思想的涓涓細流才能匯集成智慧的洪流,形成完整的新理論,為全世界的思想寶庫增添一份新貢獻。如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國家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