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大常委會:
《杭州市智慧經濟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經杭州市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通過。根據立法法和地方組織法的有關規定,現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批準,并就條例制定的有關情況作一說明:
一、條例制定的必要性和經過
當前,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帶來了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發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重要支撐、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智慧經濟,成為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近年來,我市智慧經濟發展取得了突出成績,但也存在著諸如智慧產業結構尚不健全、政務數據開放滯后、“三網”(通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融合覆蓋面較窄等不足。2014年7月,中共杭州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通過了《關于加快發展信息經濟的若干意見》,對杭州市信息經濟和智慧經濟的長遠發展作出了戰略部署。為貫徹落實市委的決策部署,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將制定《杭州市信息經濟智慧應用促進條例》列入了今年的立法計劃。
2015年6月,杭州市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了市人民政府提請的《杭州市信息經濟智慧應用促進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會后,杭州市人大法制委員會將條例草案在杭州人大網登載,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還分別向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委員會、市人大代表及各區、縣(市)人大常委會征求意見。根據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杭州市人大法制委員會對條例草案進行了統一審議和修改,形成條例草案修改稿,提請杭州市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通過。
需要說明的是,初審時,杭州市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和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對條例名稱提出意見。杭州市人大法制委員會征求了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委員會、市計算機學會、浙江金道律師事務所等方面意見,均認為條例名稱的表述不甚妥當。綜合各方面意見,將條例名稱修改為“杭州市智慧經濟促進條例”。
二、條例的主要內容
條例分為總則、智慧經濟發展規劃、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智慧經濟發展、智慧應用推廣、保障和附則,共五十一條。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一)關于大數據管理機構。大數據是智慧經濟發展的基礎要素。數據的歸集、管理、處理、開放、利用是智慧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目前,杭州市的基礎數據收集、管理和平臺運行維護,分別由市經信委、發改委、電子政務辦實施,容易造成社會數據與政務數據的人為割裂,形成信息孤島現象。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從戰略層面對大數據實施統一管理,打破數據壁壘,既是智慧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也是智慧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為此,條例規定了市大數據管理機構及其職責。
(二)關于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基礎設施是智慧經濟發展和信息消費的物質載體,構筑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對促進智慧經濟發展意義重大。條例專設一章,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作了規定。在這一章中,明確了信息基礎設施的概念、通信基站建設空間保障的措施和建筑物通信管線建設與管理的要求等內容。
(三)關于智慧經濟發展。為深入貫徹市委提出的“圍繞‘一基地四中心’戰略定位和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目標要求,以智慧產業化和產業智慧化為重點,加快發展信息經濟、智慧經濟,著力提升經濟增長質效”的總體要求,力爭到2020年實現“建成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基本建成全國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中心、物聯網產業中心、互聯網金融創新中心、智慧物流中心、數字內容產業中心,信息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智慧應用和信息服務廣泛深入,信息化發展指數、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指數位居全國前列,率先成為特色鮮明、全國領先的信息經濟強市和智慧經濟創新城市”的發展目標,條例在第四章對促進“智慧經濟發展”作了全面規定,涵蓋了物聯網技術、智能制造、云計算、企業大數據平臺、電子商務服務體系、互聯網金融、移動互聯網、數字文化等產業。
(四)關于智慧應用推廣。智慧應用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產業發展等領域進行具體使用的實踐活動。智慧應用推廣可以推動以消費、實用為導向的智慧經濟發展。條例根據《關于加快發展信息經濟的若干意見》,對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智慧應用推廣中的職責作了明確。
(五)關于促進智慧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資金支持是推動行業發展的杠桿。在戰略性新型產業發展的初期,政府給予財政扶持或者創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是非常必要的。同時,戰略性新型產業發展在初期能否實現融資,是行業的初創生存、發展壯大的決定因素。為解決上述問題,條例在財政政策和投資融資機制方面作了規定。
此外,條例還對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政務大數據平臺建設、數據資源開放共享等內容作了規定。
以上說明和《杭州市智慧經濟促進條例》,請予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