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大常委會:
《杭州市績效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于2015年8月27日經杭州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通過。根據立法法和地方組織法的有關規定,現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批準,并就條例制定的有關情況作一說明。
一、條例制定的必要性和經過
績效管理,是指根據本行政區域的發展目標和績效責任單位履行的職責設定績效目標,實施日常監控,并對目標的完成情況和實際效果進行綜合考核評價,以達到績效不斷提升的全過程管理。杭州市自1992年開始實施目標責任制考核,2011年被國務院政府績效管理聯席會議列為全國政府績效管理試點。2012年市委、市政府決定杭州市綜合考評委員會增掛“杭州市績效管理委員會”牌子,同時杭州市綜合考評委員會辦公室增掛“杭州市績效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牌子,負責全市綜合考評和績效管理日常工作。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探索,杭州市績效管理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績效管理理念得到普遍認同,績效管理方式漸趨科學化,已經形成了穩定、開放的民主參與機制,評估手段趨于多樣化,評估主體多元化,公民評議趨于程序化和規范化。但是,目前績效管理工作沒有直接的法律依據,缺少穩定性和規范性,已經成為績效管理繼續深入開展的瓶頸。因此,通過地方立法的形式對杭州的成功經驗進行制度化、規范化,具有重要意義。
2015年3月,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了《杭州市績效管理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會后,法制委員會根據常委會的審議意見,進行了大量的立法調研,召開了有關方面參加的立法座談會,分別征求了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委員會、各區、縣(市)人大常委會以及全體市人大代表的意見。同時,還通過杭州人大網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在此基礎上,8月12日法制委員會對條例草案進行了統一審議,形成條例草案修改稿,提請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通過。
二、條例的主要內容
條例分為總則、績效管理規劃和年度績效目標、過程管理、年度績效評估、結果運用、績效問責、附則等七章共四十條。
(一)關于條例的適用范圍。條例的主要適用對象為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區、縣(市)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等行政機關,但結合杭州實際,適用對象不局限于此。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組織、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委托從事公共事務管理活動的組織履行公共管理職責時,適用行政機關的有關規定;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企業履行公共服務職責時也會對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產生重要影響,同時它們也普遍使用財政資金或者接受財政補助。因此這些組織、企業在履行公共管理職責或者公共服務職責時也應當體現績效管理的要求。
另外,除行政機關外,其他依照公務員法管理其工作人員的機構、組織(包括黨委工作機構、人大工作機構、政協工作機構、群團組織),其工作也應當體現績效管理的要求。當然,根據國家機關分工和監督的原則,將上述機構、組織履行公共管理職責的行為納入績效管理,不得影響各級黨委、人大及其常委會、人民政府、政協行使其權力。同時這些機構、組織履行職責也具有特殊性,不宜作為本條例的直接適用對象。
綜上,根據杭州市的實際,條例將適用范圍明確為: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區、縣(市)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履行職責時的績效管理,適用本條例;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組織、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委托從事公共事務管理活動的組織履行公共管理職責時的績效管理,以及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企業履行公共服務職責時的績效管理按照本條例執行。其他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其工作人員的機構、組織,其績效管理參照本條例執行。
(二)關于績效管理機構。為了保障績效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條例規定市和區、縣(市)績效管理委員會“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績效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職責:統籌協調績效管理工作;批準本級績效管理總體規劃、績效評估制度和年度績效評估工作方案;批準績效評估結果;審議、決定有關績效管理的其他重要事項”。市和區、縣(市)績效管理機構“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績效管理有關工作”,并且明確了其擬定本級績效管理總體規劃、績效評估制度和年度績效評估工作方案,批準績效責任單位的績效管理規劃、審核和調整績效責任單位的年度績效目標,依法規范、協調各類考核事項等六項工作職責。
(三)關于績效管理規劃和年度績效目標。編制績效管理規劃,有利于績效管理工作保持連續性;制定年度績效目標,則是績效管理工作的基礎和起點。為了加強績效管理規劃、年度績效目標的管理,條例規定:“績效管理規劃應當報績效管理機構批準”,“經批準的績效管理規劃是績效責任單位制定年度績效目標和績效管理機構實施監督管理的基本依據”,“績效責任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將年度績效目標報績效管理機構審核”,“績效管理機構認為年度績效目標有不符合本行政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或者績效責任單位職責情形的,應當向其反饋意見并進行協商,由績效責任單位進行修改”。同時,為了保障公眾參與,條例還規定“績效責任單位在編制績效管理規劃、制定和調整年度績效目標時,應當向社會公眾公開征求意見”,“績效管理機構在審核績效責任單位的年度績效目標時,應當聽取社會公眾意見”。
(四)關于過程管理和年度績效評估。年度績效目標的執行過程,是實現績效的主要環節,因此加強執行過程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條例按照年度績效目標執行、監督、反饋、改進的邏輯體系,對年度績效目標的執行過程管理作了明確規定,突出公眾參與,明確“年度績效目標進展情況應當向社會公開并接受監督”。
年度績效評估,是對年度績效目標執行情況的總體評估,也是對績效責任單位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的績效管理情況的總體評價。根據目前杭州市“3+1”的綜合考評模式的實踐,條例對目標考核、社會評價、領導考評、特色評估等評估制度進行了規范。同時,為了促進績效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條例賦予績效責任單位對目標考核結果的復核申請權。
(五)關于結果運用和績效問責。績效管理結果的有效運用,激勵單位和個人積極改進績效,是績效管理取得成功的關鍵要素。條例對績效改進作了明確規定,要求“績效責任單位應當對績效評估中反映出的問題和社會評價意見進行分析,制定和落實整改措施”,并規定“績效管理機構應當對績效責任單位整改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將重點整改目標進展情況統一向社會公開,接受公眾監督”。同時為了體現績效管理的導向作用,將“績效評估結果作為政策調整、預算管理、編制管理、獎勵懲戒、領導人員職務升降任免等方面的重要依據”,并明確具體措施。為了增強績效管理的約束力,條例還確立了問責制度,對違反績效管理制度和績效管理工作不力的行為進行追究,強化了績效管理的剛性。
以上說明和《杭州市績效管理條例》,請予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