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別喜歡中醫講的“天人合一”這個詞,而且從我所研究的肛腸專業來講,“天人合一”對于預防肛腸疾病也是非常有效的。
我常常給我的患者講,在正常情況下,風、寒、暑、濕、燥、火是自然界的6種天氣變化,稱為“六氣”,“六氣”的正常運行變化,有利于萬物的生長變化,但如果“六氣”太過或不及,則氣候反常,在人體抵抗力低下時,就能成為致病因素,則稱“六淫”或“六邪”。因此,人作為大自然的一部分,一定要順應自然,才能不被疾病侵襲。況且,燥和濕很容易導致肛腸病的產生,例如,冬季天氣干燥寒冷,許多人會感覺皮膚發干、嗓子難受,整個氣道與肺都不舒服,其實,中醫說“肺與大腸相表里”,如果肺出了問題,那么大腸、肛門會“作壁上觀”嗎?另外,如果天氣陰雨連綿,人們還要經常外出工作,濕熱下注,怎能不生病呢?
“天人合一”不僅體現在生活上,飲食上也是如此。我對食物的看法是“眾生平等”,喜歡的食物不多吃,不喜歡的食物也不少吃,不吃“五味”(酸、苦、甘、辛、咸)太過的東西。我平時的口味很淡,這是幾十年養成的習慣,家中有一個標準鹽勺,每天的食鹽量從來不會超過6克。我的外孫女對我的飲食方法感覺很奇怪,認為我雖然年老,但很有“個性”。我一般都是按時令吃蔬菜,雞、鴨、豬耳朵、魚等肉類也都吃,雖然吃得不多,但這些肉很“筋”,能多嚼一會兒,挺好。我每天清早會固定喝一碗面湯,這面湯里含有一個荷包蛋和4個元宵。
“早餐像皇帝、午餐像平民、晚餐像乞丐”,僅此而已。
我的精、氣、神還比較旺盛,可能與我順應自然的生活習慣有關。60歲退休后,雖然被返聘,我現在仍然坐診,但畢竟沒有以前在臨床上那么忙了,就想把自己幾十年的經驗給總結出來。我上學時,老師教我們背“湯頭歌”,到現在還記憶猶新,于是,我也把自己寫的東西編成詩歌,學生們都說又順口又好記。下面是我寫的關于肛腸病的防治方法,如果寫成文章,千把字都說不完,不妨看看這個,又醒目又簡單。
多吃素,少肥甘,辣椒酒,適量限。六淫邪,要回避,燥濕熱,最宜忌。臟腑虛,要調適,正氣存,邪不至。勿久坐、負重行,氣血暢,身康平。防便秘,防瀉痢,腸運暢,便自易。講衛生,常洗沖,晚坐浴,保潔清。計生育,不多產,減腹壓,斷痔源。慎房事,不貪欲,潔自愛,交有律。
雖然我在臨床上干了幾十年了,總結出來的經驗還是屈指可數,但簡單有效。其中有一個叫“槐米茶”,對于預防肛腸疾病效果不錯,它包括槐米20克、胖大海10克、田大云(肉蓯蓉)30克,每天用開水泡茶喝,可以潤腸通便,清熱涼血。有時候,“治未病”就這么簡單。
作者簡介:張東岳,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肛腸病診療中心主任醫師,全國名老中醫,河南中醫學院肛腸病研究所所長,對診療各種大腸肛門疾病,如痔瘡、肛痿、肛裂、直腸脫垂、結腸炎、頑固性便秘、直腸癌等疾病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