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的常州中華恐龍園內,游人如潮,人聲鼎沸。高溫絲毫沒有阻擋住老幼游客尤其是家庭游、親子游的熱情。作為中國老牌的民族主題公園,2000年開園的常州中華恐龍園依然是中國本土最優秀且人氣最旺的主題公園之一。
然而,也是在這個夏天,作為長三角地區文化旅游行業的領軍者之一,常州中華恐龍園的掌門人沈波對外界拋出的“逃離主題公園”一番言論,卻在業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此番言論,在上海迪斯尼即將開園之際,再一次把中國本土主題公園產業轉型發展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也無疑是對主題公園紛紛上馬的熱潮,貌似潑了一盆冷水。
主題公園扎堆“長三角”
然而,沈波夏日潑的冷水卻并非虛言。僅僅在剛剛過去的8月份,作為國內主題公園競爭白熱化的一個縮影——兩家“中國風”主題公園同一天開業迎客。
有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中國國內共有20余座主題公園開園,另有20座主題公園正在修建,其中包括上海迪斯尼樂園、韓國樂天世界、東方好萊塢、北京環球影城等多家超大規模的世界級主題公園。目前,全國已累計開發主題公園式旅游點2800多個,是美國近60年開發數量的70多倍。雖然數量多,卻有70%的主題公園呈現虧損狀態。
2014-2015年《旅游綠皮書》也披露,2015年是全球主題樂園巨頭大舉進入中國主題樂園行業的元年,未來世界主題樂園發展重心將會移到中國及東亞太地區。
統計顯示:中國的長三角地區是國內主題公園尤為密集的地區。在距離上海200公里半徑內的浙江、江蘇,擁有大型主題公園不下十幾家,其密度堪稱中國之最:除了常州的三家大型主題樂園,還有蕪湖的方特歡樂世界、蘇州樂園、無錫三國城、水滸城、上海歡樂谷、杭州宋城,安吉的凱蒂貓樂園,加上即將開張的上海迪士尼、南京樂天大世界,這個區域未來將容納十幾家不同主題的樂園。
同時,專家指出,各地主題公園從眾跟風的現象嚴重。今年8月,兩家打著“中國風”賣點的主題公園同一天開業:一家是安徽蕪湖方特旅游度假區的第四座主題公園——“方特東方神畫”,主打中國傳統文化,比如通過聲光電的技術展示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等;另一家叫作甘肅隴西古萊塢·華盛歡樂世界,是西北地區首個絲路文化主題公園。但園內基本元素都是水世界、摩天輪、海盜船和大型過山車,形式大同小異,同質化現象非常明顯。
而隨著迪斯尼樂園即將在上海開園,我國的主題樂園,尤其是長三角地區,必將面臨一輪洗牌。
“恐龍”先轉型
被外界認為發展穩健的恐龍園股份,其實多年來一直走在轉型的路上。2013年,恐龍園股份就明確提出了要從純粹的主題公園的運營商,轉型成為“投資、服務和整體方案解決運營商”。2014年,恐龍園股份成立了自己的景觀設計公司和數字科技公司,分別開展主題景區的策劃、規劃、設計和文科融合類設施設備的制造、研發和服務。
目前,常州恐龍園股份有限公司在主題公園、主題酒店、溫泉休閑、文化演藝、動漫影視等領域廣伸觸角,多有建樹,并成為《中國主題公園服務規范》、《國家動漫服務標準》等行業規范、標準的制定者、引領者。
十五年的發展,主打產品中華恐龍園也成長為中國一線的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環球恐龍城。
數據顯示,2014年常州環球恐龍城共接待游客超600萬人次,在中國主題公園業界創造了優異的成績。但恐龍園股份沒有墨守成規,而是大膽提出要“逃離主題公園”,沈波更是提出恐龍園股份要向“模塊娛樂”全面轉型,并努力打造成為中國“模塊娛樂”產業的領軍企業,“野心”不可謂不大。
在主題公園業界摸爬滾打十多年的沈波認為,“中華恐龍園是業內最早發出逃離主題公園聲音的,因為我們已經深刻意識到國內主題公園發展格局的變化,我們將從純粹的主題公園運營這單一業務衍生發展出五大業務板塊。這其中既有文化旅游景區運營業務、文化旅游景區周邊業務,也有社交娛樂業務、主題酒店業務、旅游電子商務等等。”
而資料也顯示,在業內提出“輕資產轉型”的并不止中華恐龍園一家。今年5月,海昌控股有限公司發布最新公告,稱將向第三方提供技術咨詢及管理輸出服務。與此同時,宋城演藝集團、華僑城等旅游“大腕”也相繼提出“輕資產轉型”戰略。
專訪
逃離主題公園不是嘩眾取寵
——專訪常州恐龍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波
提出逃離主題公園這個命題真的不是嘩眾取寵。而是對自我,是對整個團隊的警醒,也是對中國主題公園業界的一種現象的吶喊。
提出逃離主題公園這個命題真的不是嘩眾取寵。而是對自我,是對整個團隊的警醒,也是對中國主題公園業界的一種現象的吶喊。
《小康·財智》:作為文化旅游行業的領軍人物,您如何看待中國主題公園十余年來的發展?在外有迪斯尼、環球影城等國外大佬搶灘中國,內有諸侯混戰的背景下,您不久前提出一種觀點叫逃離主題公園,引起了業界的思考熱議,請您闡述下您的這種觀點?
沈波:現在有一種現象:首先是政府的熱情非常涌動,有些地方政府一方面利用土地優勢,打著招商引資的旗號。可以說有些地方政府是主題公園最大的推動者;其二是房地產商大舉轉型主題公園開發;第三是原本商業模式十分清晰的企業集團大舉進入文化領域,尤其是主題公園領域。那么有一個信號是非常明顯的,主題公園的白熱化競爭來了。現在還沒有出現短兵相接。但這個事實指日可待。
就以我們常州為中心,在長三角地區畫一個250公里為半徑的范圍,包括在建的主題公園已經達到了25家。為什么那么多主題公園都在開發建設,政府的宏觀經濟部門要思考了。隨著主題公園數量規模的急劇膨脹,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同質化競爭,產能的過剩。現在但凡有錢的大佬都可以進來這個行業買兩三條過山車,買幾個“跳樓機”,買一大堆的游樂設備往那里一放就稱之為主題公園。在這個過程中也不免夾雜著一些粗制濫造的設備的上馬,未來有可能會出現危害游客的安全隱患問題。
面對這種情況,真正從事主題公園的業界人士真得需要有一個清醒的頭腦。提出逃離主題公園這個命題真的不是嘩眾取寵。而是對自我,對整個團隊的警醒。對中國主題公園業界的一種現象的吶喊。因為我們的政府以及一些盲目的投資者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你用什么樣的智慧,你用什么樣的市場去面對兩三年建成后的主題公園的運營。我還是那句話,花錢做個設計,搞個園子,買批設備不難。真正難的是日后對服務品質、安全以及收益這三者擔負起責任。
至少在十年前,我還是一個孤獨的跋涉者,一夜之間,與我同行的人很多,有些人在我后面追,有些人在我前面跑,甚至還有些人在我頭上飛。
偽文化,是對目前有些主題公園一個最形象的表達。中國的文化產業的確需要發展,但現在假大空、東拼西湊、張冠李戴的東西太多。接下來產能過剩之后留下來的是一大堆的建筑垃圾、空間垃圾。
《小康·財智》:在您看來,我國以主題公園為代表的旅游休閑產業在今后的發展中該如何轉型發展,尋求突破,有哪些機遇?
沈波:轉型是必然。提出逃離主題公園是對我們團隊的一個警醒。同時也是在告誡業界“圍城效應”已經發生。在我看來,從產品角度有兩大趨勢:極大化發展和極小化發展趨勢。大是指品牌大,旅游的關聯產業融合度大。品牌大比如美國迪斯尼和環球影城,這是真正的大佬來了。他們運作這個產業的嫻熟程度、經驗和科技度,實事求是說國內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所能比擬的。
旅游的關聯產業融合度夠不夠大,其實就是旅游要素的集聚集中。比如常州環球恐龍城度假區,她已經完成了從單一主題樂園向集主題公園、溫泉休閑、游憩型商業、劇場演藝、餐飲住宿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游景區的轉型裂變,覆蓋全年齡不同時間不同季節的多種元素、多種業態有機融合在一起,游客可以在這里享受一站式旅游體驗。上海、香港的迪士尼、香港的海洋公園、橫琴的長隆公園,包括我們自身,我覺得是目前中國僅有的幾處真正順應了主題公園極大化發展趨勢的幾個為數不多的代表。
目前我們在積極籌備與北京航科集團聯合打造的航天探索中心,打造一個在航天領域科普、科研、教育、會展等方面永不落幕的博覽會。從文化上,恐龍駐守的是人類文化的前端,航天是面向未來。從恐龍到人,再到航天未來,這是我們的文化主線。
極小化趨勢是題材和項目的模塊化。我不久前提出了模塊娛樂的概念,很快便引起了業界的關注和認同度。如果說順應極大化發展是一個大模塊發展概念的話,極小化其實就是小模塊娛樂的一種組合。目的是如何把體驗類、社交類、娛樂類的一些元素萃取出來,重新排列組合形成規模適中,投資適中,但順應市場需要,變化靈活、組合靈活,可復制性強、可嵌入型強的一種產品。用在模塊娛樂概念上這就叫船小好調頭。動輒20億的主題公園壓力特別大。而對于這種可嵌入型強的模塊娛樂產品可以嵌入到城市的各類空間載體中,它不再依賴大面積的土地空間,同時也是現有的商業綜合體和主題公園的彌補、更新。
《小康·財智》:請您闡述一下貴企2015年乃至在下一個十五年,在轉型發展中還將有哪些舉措與藍圖?
沈波:未來,我們的模塊娛樂將在全國布點80到100家不等的項目。最近我們的恐龍人俱樂部、恐龍人主題酒店以及《瘋狂恐龍人》秀,三個主打產品將組成我們第一代模塊娛樂產品——“恐龍人”。這將也是恐龍園股份真正意義上開啟“恐龍人”時代。前面發展的十五年,可以說是中華恐龍園成就了我們在主題公園時代成為一流的投資運營商。接下來十五年將開啟我們的“恐龍人”時代。一個“園”字改成一個“人”字,是讓一個企業人格化的最重要的概念。而且恐龍人也就意味著兩個核心詞:人的智慧和恐龍的力量,也就是智慧加力量,踐行和發揚時代的娛樂精神。
所以說我們逃離主題公園,便是不追求那種規模和版圖擴張,更多是在產業的模式方面,更趨于靈活和科學。一字之差,其實是一種理念的改變。當迪斯尼樂園對應的是我們中華恐龍園的時候,我們將擦身而過,我們應該打造我們的恐龍人概念。當然恐龍園不是放棄,而是更加精益求精地成為民族主題公園的一個模板。
《小康·財智》:您曾提出,常州恐龍園股份向“文化旅游產業投資運營服務商”走出的一小步將中國旅游產業探索改革創新發展的一大步。在未來,常州恐龍園股份在“文化旅游產業投資運營服務商”這個角色上還將有哪些作為?
沈波:在業務模式方面,我們提倡創新型業務模式。也就是說在發展過程中不僅僅成為一個投資運營商,更主要地是要成為一個文化旅游產業、模塊娛樂產業整體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相較于主題公園的投資運營等傳統業務,創新業務就是要走出去,依托以團隊為基礎,以品牌為前提,以投資加服務為標志,凸顯在創意研發、服務管理以及戰略投資上產生效應的創新型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