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我針對我校學生消費情況做了一個問卷調查。根據調查,得到這樣一組數據:學生經濟來源主要是家庭供給,月消費總支出平均為720元,其中伙食費約480元,零食費130元,通訊、上網、人情費88元,學習用品支出平均為22元。然而個體差異卻極為懸殊,其中住宿生月消費支出總額最多者超過2000元,而最低者不足210元,兩者相差將近10倍。
在錢的來源上,父母給的占96%。我們學生還是消費者,生活來源依賴父母。月花費金額,總額在680元以上的占72%。除了伙食費480元左右,還有200多元的零花錢。說明我們學生的生活消費水平比較高。
零花錢的主要用途,占比例最大的是買零食占51%,其次是買生活用品占36%,玩游戲占8%,買書籍和儲蓄只占5%。說明學生零花錢的主要去向是買零食。
從以上數據分析,讓我們認識到:中學生必須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才能夠健康發展。
我校地處長沙市中心,學生大部分來自本市,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農村。由于征地以及建設發展等因素,開發區的居民迅速富裕起來,加之長期以來,社會超前消費意識的影響,我校學生的消費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如喜歡請客、穿名牌、玩手機、上網等等,不能夠科學消費,不能夠主動學習,很大因素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1.高中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
1.1零食開銷大
據調查大部分學生喜歡吃零食,有的同學課間休息還到超市買零食。有的同學甚至不吃飯,以零食代替。包括生日或者獲獎請客,也是買大堆的零食。雖然這種消費花不了太多的資金,但是飲食不科學,營養不均衡,對學生的成長發育造成危害。愛吃零食,形象不佳,對環境衛生也影響大。特別是女生愛吃零食尤為嚴重,有的班級垃圾桶每天都是滿滿的食品包裝袋。
1.2通訊費用高
很多同學都買了手機用于與外界聯系,有的學生用手機進行娛樂活動,如點歌、照相、彩鈴訂購、發短信、網上玩游戲等。據調查有28%的學生的每月通訊費在100元以上,60%的學生在50元左右。學生的手機經常停機或更換手機卡號,經常停機是因為父母規定的話費常常用不到一個月就用完了,更換卡號是因有送話費活動等。通訊費用占學生支出費用的很大一部分。
1.3休閑娛樂消費高
調查發現,有15%的學生在放假期間去旅游;有35%的學生在周末去唱歌、滑旱冰、打臺球、朋友聚會;有絕大多數學生去吃好吃的,比如:吃小吃、還有去肯德基、麥當勞等。
1.4人際交往費用高
據調查,有同學過生日、比賽獲獎、獲得獎學金、入團入黨等都要請客,否則會被同學笑話小氣,不講交情。
1.5學習費用支出少
部分學生學生習慣差,對學習興趣不足,學習不主動,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在調查中發現,在所有班級中幾乎都有1-2名“三無”學生存在,即“無文具、無教材、無作業本”。
2.高中學生必須樹立正確消費觀
雖然要求學生統一著校服、統一在學校食堂就餐、統一不帶通訊工具來校等,但改變學生的消費思想和行為還遠遠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針對當今中學生的消費誤區,需要各方面做出一定的消費指導,才更有助于中學生的學習和以后的生活,培養良好的消費習慣。
2.1社會方面
針對目前中學學生消費行為,我們希望全社會利用各種媒體積極宣傳,摒棄不良消費行為,建立健康的社會消費文化環境和校園新風氣。各社區要加大對居民消費的宣傳教育活動,教育居民樹立科學的消費觀,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可以用反面事例教育大家,也要用勤儉持家、利用資金發展事業的榜樣引導大家。
2.2家庭方面
家長的消費行為及消費觀都能夠在孩子身上有形或無形地反應出來。家長要加強學習,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為子女做好榜樣。不論家庭多富裕,讓孩子看到勤勞簡樸的父母。父母要讓子女多參加家務勞動,多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父母還要配合學校建立健康的消費文化環境,一方面充分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消費情況,給予孩子一定的消費自主權;另一方面要有意識地給予引導,引導他們合理開支、正確消費,幫助孩子把錢用到學習發展自己上,樹立儲蓄意識,積極配合學校建立良好的校園文化。
2.3學校方面
學校要加強國情教育,提倡適度消費,加強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教育,用優秀文化陶冶學生,開展一系列生動活潑的教育活動,加強教育引導,樹立中學生正確的消費觀、人生觀,狠抓校風學風建設。
對出現的消費誤區予以警示,讓學生意識到盲目的消費是十分有害,加強節儉意識的教育。告誡學生目前我們正處于未成年人時期,是學習知識,發展個人能力的階段,“好鋼用在刀刃上”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學習上,比如買書、參加特長培訓班、參加個性輔導班等,在勞動中、奉獻中追求幸福生活,在實現個人價值上追求幸福生活。
2.4個人方面
我們每個學生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在自己經濟承受能力之內,應該提倡積極、合理的消費。
(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注意避免盲目從眾。例:從眾心理、攀比心理等,并且這些心理往往相互聯系,共同影響人們的消費。要盡量避免情緒化消費。我們年輕往往是心血來潮、一時頭腦不冷靜,事后發現這種消費選擇并不適合自己的需要。我們還要避免重物質消費,忽視精神消費的傾向。因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結構是不斷變化與改善的,我們的選擇也要有利于人的全面發展。
(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的嚴重短缺,國家提出了實施“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觀”,我們也應該從自身出發,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去從事綠色消費,即: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生活,環保選購等。希望同學們能真正把所學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做個綠色消費者。
(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是一種民族精神,作為精神,它是永遠不過時的。從個人思想品德的修養角度講,有利于個人優秀品德的形成和情操的陶冶,是有志者應該具備的精神狀態。
總之,規范自己的消費行為,樹立科學的消費觀,既有益于個人,也有益于社會,將促進個人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這樣,不僅使我們學生終身受益,也是為加快建設“兩型”社會步伐的要求。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