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緬北果敢地區沖突已持續數月,
果敢未來的局勢和政治走向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家園何在?征戰何為?
果敢同盟軍中的很多年輕戰士還沒學會用槍,就匆匆上了戰場。
兩位記者深入緬北前線,
見證并記錄了戰火紛飛中同盟軍的那些鮮活故事。
營部里,果敢士兵在領取生活費。這里的士兵每月可以領到600元左右的工資。如果他們沒有參軍,偷渡到中國打黑工,每個月或許能掙上3000塊錢(左圖)。軍營里的教官在教新兵唱軍歌。這些新兵有老有小,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是在開戰后志愿加入同盟軍隊伍。進入軍營后會進行一些訓練,然后就上戰場(下圖)。
歸來參戰的“打工仔”
在同盟軍內部,不少年輕士兵都有過在中國打“黑工”的經歷。雖然他們在果敢也能找到兩三千元的工作,但大多都是在賭場上班,工作枯燥,不少年輕人更愿意越境到中國“見見世面”。
2015年3月1日,在果敢同盟軍占據的一處山頭,17歲的李小東身著墨綠色的軍服,扛著一把仿制的56式步槍,穿過一處野草叢生的山坡去查看新炮坑。昨天夜里,緬甸政府軍發射過來一枚迫擊炮落在一片甘蔗地上,雖然沒有傷及房屋,但離炮坑較近的豬舍不幸遭殃,里面的兩頭豬當場被炸死,血濺滿豬欄。
李小東徒手從炮坑里掏了幾分鐘,挖出了一把彈片。政府軍的炮彈和飛機說不定什么時候又會飛過來,沒有駐守任務的他不敢在外逗留太久,帶了些彈片便趕回營部。這個身材瘦小的年輕人,去年8月才剛加入同盟軍。由于部隊正值用人之際,他幾乎沒時間接受軍事訓練,僅跟老兵簡單學習了如何使用槍支,甚至還沒嘗試過實彈射擊,便匆匆上崗。
在加入同盟軍之前,李小東在山東煙臺一家漁場打“黑工”,每月拿著兩三千塊的工資。這份工作已經做了大約有一年的時間?!拔业膬蓚€弟弟現在還在那邊打工”,李小東至今還和煙臺那邊的人保持著聯系。
“我沒讀過書,也不識字,只會寫自己的名字。”李小東說,他13歲就離家打工,先是在果敢老街,后來輾轉去到中國的多個城市,直到去年返回果敢。
果敢的年輕人雖然在老街也能找到兩三千元的工作,但大多都是在賭場上班。去過果敢的人都對那邊無處不在的賭場印象深刻。絡繹不絕的中國賭客在很多年里支撐著果敢的經濟,給當地人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但賭場的工作內容枯燥,不少年輕人更愿意跑到中國“見見世面”。
離開果敢到外國工作,在一些年輕人心中也是值得炫耀的閱歷。一位果敢小伙評價一位剛打過交道的老家鄉長時說,“他雖然很有錢,但頭腦還是不夠靈光,因為沒怎么出過國?!?/p>
如果不是這場戰爭,李小東可能還會繼續留在中國打“黑工”。因為他們這些果敢的年輕人去一趟中國并不容易。從與果敢接壤的云南小鎮南傘出發,去往昆明的正常車程大約需要16小時,一路上有多個邊防哨卡。客車經過每個關卡都要停下來接受武警檢查,查身份,查行李。
果敢人雖然長相與中國人無異,但沒有中國的身份證,會被武警攔下,過不了這一關。為了偷渡成功,他們只能包一輛小車,繞更遠更偏的山路,如果足夠幸運,就能避開檢查去到昆明,開始下一階段的冒險。由于沒有合法的身份,這些果敢打工仔到中國的工廠、企業入職時,還要借中國朋友的身份證“登記一下”。
和李小東類似,22歲的警衛員羅家志去年參加同盟軍之前,是福州一家洗浴中心的服務員,這份工作他干了半年多?!澳羌以鲇凶∷?、桑拿、按摩等服務,收費在福州也算最貴的那一檔?!绷_家志對他在福州的工作仍記憶猶新。
更早之前,他還去過深圳、東莞電子廠干過活,也到泉州當過鞋廠工人,每一份工作都做不長久。由于沒有合法的身份,他入職時要借中國朋友的身份證“登記一下”,入職后,也盡量不要被當地公安發現,否則會被遣返回果敢。
這些曾經在中國打“黑工”的同盟軍士兵,他們從軍前的人生軌跡,就像中國國內的許多農民工,從偏僻的山村來到經濟相對發達的大中城市,做著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工作?;蛟S,今天扛著機槍逡巡在叢林里的武裝人員,數個月以前,正是某個與你在北上廣街頭擦肩而過的打工仔。
活在毒品的陰影之下
經過近十多年的努力,毒品在果敢已不如從前那樣明目張膽。但這個地區暗地里仍和毒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對于同盟軍里的人來說,毒品也不是陌生的事物,大約有60%的人曾經吸過毒。
果敢位于緬甸“金三角”北部,大范圍種植罌粟,收割罌粟制成鴉片,是當地農民多年來的主要生計。統治這一地區多年的“果敢王”彭家聲,也因為毒品貿易,被國際社會視為一大毒梟。
“上街稱兩斤鴉片,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惫壹壹曳N植罌粟,政府管理運輸販賣,從中抽成。當時就連果敢的小孩都笑話港片的橋段,嚴嚴實實的黑皮箱子,黑衣墨鏡的黑幫保鏢,“太傻了,我們都是一卡車一卡車地拉。”
自90年代中后期起,在國際社會的輿論壓力下,彭家聲等緬北領導人開始禁止罌粟種植,宣傳禁毒,推廣谷物、咖啡等替代經濟作物。如今果敢大多數農民都已經轉為種植甘蔗、玉米等作物。
這些年來,聯合國和西方國家也不斷向當地提供幫助,定期有扶貧專家到村寨里走訪,送去豬苗、飼料,并安排好收購渠道,扶持當地養殖牲畜。果敢山間的一些村落,也能見到多處歐盟資助援建的蓄水池,幫助當地人改善飲水環境。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毒品在果敢已不如從前那樣明目張膽。不過,這個地區暗地里仍和毒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位在果敢經商多年的中國人就不諱言,當地的一些權勢人物,背地里還是依靠毒品維持經濟開支。
對于同盟軍里的人來說,毒品也不是陌生的事物。28歲的彭老三加入同盟軍某營時,介紹他參軍的士兵專門向教導員提到,他情況有些特殊,因為“是個吸毒的”。教導員稍微思索了一下,便同意士兵將彭老三帶過來。
見到彭老三后,教導員拉來兩把椅子,兩人面對面坐下?!拔覀冘婈犂锩媸遣粶饰镜摹!苯虒T開門見山地告訴彭老三,必須把毒癮戒掉,隨后又是一頓教誨,“既然拿起槍了,就不要吸毒,不要做下等人,不要讓人看不起……”
整個過程只持續了三五分鐘,期間彭老三只點頭應和,除了被問到自己的情況時,沒有更多的話。這名體格健碩的年輕人,從外表很難看出是一個吸毒者。對于自己的毒癮,彭老三只說“沒吸多久”。
彭老三之前在緬甸帕敢的玉石礦場開挖機,干了兩三年。前段時間剛回果敢,沒多久就遇上打仗了。人去城空,找不到事做,便上山參加同盟軍。他結婚已有好幾年,有兩個女兒,一個兩歲,一個兩個月大,都隨著妻子到中國避難去了。
相比彭老三不愿多提自己吸毒一事,營部的文書董貴中則大方坦誠,他曾經就是一個海洛因上癮者。24歲的董貴中家鄉在果敢江西,曾在緬甸臘戍讀完高中,是軍隊里為數不多的高學歷者,主要工作是登記營隊新兵和撰寫戰斗報告。他待人客氣禮貌,做的又是文職工作,如果不是自己主動說出,陌生人很難將他和毒品聯系到一起。
在幫彭老三登記身份信息時,董貴中也以過來人的身份講起了自己戒毒的過程。他說,自己是來到軍隊后才戒毒的。他的毒癮不深,主要靠隔離戒斷,當時被關在一戶農家院子里,毒癮發作全身燥熱難受時,就往身上沖冷水。也有一起戒毒的人實在忍受不了,只好找部隊里的醫生,拿點藥物減輕戒斷癥狀。
不過,對于彭老三在軍隊能否徹底戒掉毒癮一事,教導員也沒有十足的把握。按他估計,營里大約有60%的人曾經吸過毒,他不敢保證每個人都徹底戒掉,“可能還是有人偷偷在吸,但現在戰事緊張,我們也只能睜只眼閉只眼”。
關掉診所去當軍醫
果敢開戰以來,不斷有人前來投奔同盟軍,這些人的年齡、初衷各異,但隊伍能得到補充壯大,同盟軍也是歡迎的。李建福原來是果敢的一名醫生,戰爭爆發后關掉了診所,當上了軍醫。
2月底的時候,果敢同盟軍某營迎來了一位新加盟的人員,30歲的李建福。和其他兩手空空前來參軍的人不同,李建福還帶了一批藥品,他原來的身份是在老街開診所的醫生。
李建福的父母早年從中國來果敢做生意,隨后定居下來。李建福跟著父母在果敢長大,后來去了云南讀醫學院,畢業后又回到果敢工作。因為果敢醫務人員有限,李建福找到了施展才能的地方,很快開起了自己的診所。
戰爭爆發后,老街成了空城,他在診所里無事可干,因為之前和幾個同盟軍老兵有交情,經他們的介紹便來到了同盟軍的營地。果敢開戰以來,不斷有人前來投奔同盟軍,這些人的年齡、初衷各異,但隊伍能得到補充壯大,同盟軍也是歡迎的。有一位能說會道的士兵,就被同盟軍專門安排在后方,負責接洽有意投奔同盟軍的人,“碰到思想還有些猶豫的人,就給他說一下”。
李建福來到軍營后,被安排和醫療隊的一個小伙子住在一間農戶里,房間里堆著幾箱藥品。來后一個星期,李建福所在的營和政府軍基本沒怎么交火,部隊里也沒什么傷員,所以他沒有太多事干。偶爾有一些士兵來找他,大多是因為感冒或者腸胃不舒服。他簡單了解一下癥狀,對癥給些藥丸,便送他們離開了。
李建福坦言,他的能力和藥品只能處理一些簡單創傷,遇上中彈等大傷,只能送到難民營的醫院救治?!搬t療是無國界的,醫生的任務是救人”,李建福說。
有空閑的時候,李建福也和一些沒有任務士兵坐在農家院子聊聊天。黝黑的膚色,讓他看起來略比實際年齡顯得蒼老,在他這個的年齡,許多果敢人都已經成家立業了,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不過,李建福并不愿意談論自己家庭。
相比之下,營地里的一位軍官則多次說起自己的家人。他今年38歲,原來是一名甘蔗農。這兩年多來跟隨同盟軍走南闖北,和家人只能通過電話聯系。這位軍官最掛念的是兩個小孩,其中大的正在讀小學三年級。
當時是3月初,正是小學結束寒假,即將開學的日子。由于果敢戰事,當地的學校都已停辦,這名軍官擔心小孩讀書地方沒著落?!跋氲街袊男W插班,但人家不接收難民,”他說,“兩個小孩現在只能繼續跟家人留在中國避難”。
幸運的是,這種情況在4月份得到改善。在幾個難民聚居的地方,已經有果敢的志愿者開辦臨時小學,提供書本,暫時緩解了許多小孩的上學問題。
學校上課用的教材不難找,直接復印中國的教材。在很多年里,這是果敢學校通用教材,因為他們通用的果敢文,其實就是漢語。如果找得到緬語老師,也會給這些孩子上上緬文課。
幾名戰士在部隊的臨時醫院接受治療,戰火中醫療條件簡陋,很多事情都只能盡力而為。有戰爭就有傷亡,但很多果敢年輕人還是義無返顧地加入,他們說就是為了讓緬甸政府軍離開果敢,讓親人有個安定的家。
再次卷入戰爭的老兵
一些果敢的年輕士兵不免對未來心有彷徨。一位在后方工作的同盟軍士兵說,他很希望打贏這場仗,但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失敗后的命運。如果輸了,以后果敢也很難再呆下去了。
3月初,5名年過半百的果敢農民結伴上山,找到同盟軍的駐地,要求加入軍隊打仗。其中一人,是59歲的張國偉,他說他們是避開了政府軍的層層關卡,從玉米地中鉆過來的。五人當中,最大的已經62歲,最小的也有51歲,而且都有一個特殊的身份——退伍多年的緬共老兵。
上世紀中期,緬甸共產黨和緬甸中央政府武裝對抗時,彭家聲領導的果敢軍隊組成緬共東北軍,反攻被緬甸政府控制的果敢,并在1969年逼退政府軍,奪回果敢控制權。此后十多年,彭家聲部隊里的幾支緬北武裝和政府軍長年交戰。
張國偉和另外四位是老戰友,他們在十七八歲時相繼加入緬共軍隊,一同上過戰場。這幾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背著年輕時受過的傷。
張國偉身上有兩處傷口,痛楚不時還會發作。“25歲那年,后背被炮彈炸傷,彈片至今還沒取出來。”說完,他又撩起胸前的衣服,指著右側胸口的一處傷疤說,“恢復過來后,26歲那年,又被一顆子彈打中右邊的胸口,在床上躺了四個多月,撿回一條命?!?/p>
交談的過程中,另一位老人陸志強也卷起左側褲腳,指著一個硬幣大小的疤痕說,當年一顆子彈打穿他左大腿,前側進后側出,讓他足足養了三個月。
對于這些年過半百的老人,戰爭并不陌生,只是在這樣的年紀還要走上戰場,未必在他們的意料之內。
1989年,彭家聲率部脫離緬甸共產黨,成為緬北第一支與緬甸政府和談的武裝。雙方隨后簽署停戰協議,彭家聲的政權獲得緬甸政府承認,果敢成為一個自治特區。果敢局勢一時趨于安定,一些士兵也選擇解甲歸田。
當年30多歲的張國偉,和許多戰友一樣,回家過起了相對安穩的日子。今年軍事沖突爆發之前,張國偉和大多數果敢農民一樣,已經種了好多年的甘蔗、玉米。如今,張國偉20多歲的兒子、兩個已經嫁人的女兒,都已逃到中國的難民營,以往平靜的生活短期內也不會恢復。
軍隊里的長官接待了張國偉等人之后,考慮到他們身體狀況未必適合上前線,初步計劃先讓他們到訓練營帶帶新兵,傳授打仗的經驗。
年近花甲的張國偉或許已準備孤注一擲,但一些果敢的年輕士兵不免對未來心有彷徨。一位在后方工作的同盟軍士兵說,他很希望打贏這場仗,但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失敗后的命運?!叭绻斄耍院蠊椅乙埠茈y再呆下去?!边@名士兵私底下感慨,想去一個長久安定的地方,最好是出國。他甚至還打趣,希望找個中國老婆,“這樣以后打仗時,就可以把我父母送到老婆家避難了?!?/p>
(應被訪對象要求,以上人物均為化名。)
張國偉(后排左一)和他的四位老戰友。他們中最老的62歲,最小的也有52歲。這幾位老人十七八歲時相識于緬共軍隊,曾經在叢林里并肩戰斗,停戰后解甲歸田。如今戰火又起,他們再次扛槍奔赴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