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個朋友,女性,有個很好的習慣——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把家里重新布置一遍,一些容易移動的家具重新變換位置,墻上、地面、玻璃、屋門,凡能夠重新裝飾的,盡量重新裝飾一遍。她說,每次重新布置,都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家居,就應該如此。
穩定和變化是一對哲學范疇,世界、自然、社會、人生,都既有穩定的一面,又有變化的一面。穩定給人以安全感,而變化給人以新奇感,人需要在穩定和變化的中間尋求平衡,不能過分穩定而失去新奇感,也不能過分變化而失去安全感,因此,當穩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適時作出一些變化,是符合事物的規律和人的需求的。家居也是如此,如果一個家庭的布局幾十年如一日,哪怕布置得再合理、再適宜,也勢必導致“審美疲勞”。如果在穩定中求變化,能夠使人既具有穩定帶來的安全感,又能滿足人新奇求異的心理,從而使人享受生活賦予的平和與趣味。
對家居進行重新布局,要考慮環境條件。應該在不影響優勢布局的前提下進行更換,更換布局之前和之后,在布局的適宜性上至少應該對等,不能在更換之后反而不如之前合理。傳統的家居布局,往往會考慮風水的影響,根據風水學說布局家庭。如果舍棄掉迷信的因素,應該說,風水學說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其中的奧秘就在于對環境條件的適應性。比如,根據風水理論,臥房的燈不能用懸吊的白熾燈,應該優先選用黃光燈照明,這樣可以增添室內溫馨的氣氛,使居室主人感到自然、和諧。其實,這和所謂風水無關,完全是物理定律和心理規律使然。英國《每日郵報》說,有研究顯示,屋子里燈光太亮會影響睡眠以及激素水平,導致包括肥胖、糖尿病等問題,因此,健康專家建議人們使用能調節亮度的燈。英國國家醫療服務系統說,紅色或橘色的墻壁顏色會讓人倍感壓力和焦慮,時間長了還會出現皮膚瘙癢等癥狀。在更換家居時,如果把亮度強的變為亮度弱的,是正確的,把一種亮度弱的變為另一種亮度弱的,是適宜的,反之則是不正確不適宜的。
家居布局的更換還應該考慮時間和氣候因素。冬天來臨的時候,屋內、床頭、墻壁等都可能增加內容,尤其是南方,因為沒有覆蓋全社會的住房供暖,電暖類的器具都紛紛派上用場,家里似乎一下子被武裝起來。這時家庭布局需要進行適當的調整,有些桌椅板凳之類的家具、鍋碗瓢盆之類的廚具,如果不是很常用,可以束之高閣,以備日后使用。夏天到了,毛棉衣物、加厚被褥、取暖設備等等都需要擱置起來了,這時,家里又需要重新布局,簡約的家居又成為新常態,在簡約中,人們可以享受心靈的寧靜和舒暢,可以在變換后的家居中重新思索,世界,意義,價值,終極……
卡羅琳·克利夫頓·莫格在《英倫家居風》中說,坐墊和燈光能最快地改變一個房間的視覺效果。坐墊,這個在家居中最不起眼的分子,竟然被著名的室內設計師卡羅琳·克利夫頓·莫格如此看重,真有點“毀三觀”的感覺。其實細細想來,坐墊的作用還真的不能忽視——坐墊是最便于移動使用的物件,如果能夠常常變換位置,或者推陳出新,庶幾可以使房間有不斷變換的新奇感,從而滿足人的心理需求。
視覺在人的生命歷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家居布局的穩定和變化,其實就是視覺意義上的恒常和變異。如果家居布局保持長久不變,那么,我們會對每天習以為常的家居布局視而不見,眼睛里就會缺少美、新奇和渴望。因此有必要經常對家居布局作出調整。仿照“常回家看看”,我們說“常把家變變”,經常適當地變換家居布局,使家居布局得以調整更新,就可以改變視覺效果,調節我們的生活,使我們充滿對生活的信心和熱愛,這也是一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