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也好,像我這樣原地不動也罷,我們所追求和展示的都是一種對生活的不死熱望。
最新發布的萬事達卡世界旅行目的地指數顯示,2009年至2015年,成都成為增速全球第二的世界旅行目的地城市。也就是說,在很多人對旅行的意義的追逐中,成都是他們的答案。
然而,到達某個目的地又意味著什么?是自豪?是驕傲?我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熱愛旅行的人說:“到達某個地方,意味著回歸自己,并終于心平氣和地接納了自己的平庸,有勇氣去做一個普通人。我本來也就是普通人,我出走的根本原因是對自己的不甘心。”
我覺得他說得很好,也認同他說的每一個字。但作為一個不愛動的人,我解決自己不甘心的方法就是原地待著。你有你旅行的意義,我有我死磕的道理。
我的一個朋友說,他不開心的時候就盯著一片葉子使勁看,使勁想,從線粒體開始想,想到樹葉、果實、大樹、土壤、空氣、大氣層、月球、太陽系、銀河系、星云、黑洞直到最后整個人化作粒子分布在宇宙邊緣。
當時我不懂他的想法,直到我看了動畫電影《銀河鐵道之夜》,然后我愛上了火車。
在大學一年級寒假返家的火車上,我第一次見識到當時剛學到的“寂美”一詞是什么樣子——那對火車途經秦嶺,是日大雪封山,每一個小站都被白雪覆蓋,視野內是一片整潔、枯寂的天地;透過車窗望出去,一排黛青色的松樹肅殺站立,無風不動,樹梢積雪;一只烏鴉突然從車窗左側飛來,戲劇性地站在了那一小片積雪的中央。
遠看,有薄而窄的瀑布被冰封住掛在山壁上,卻仍保持著飛流直下的姿態,直直砸下來,砸進一片小湖泊中,連濺起的水花都是被凍住的。如果這時候火車停下來,你會覺得時間在這一刻是靜止的,萬事萬物都不能動,空山不見人,心跳聲取代了指針行走的聲音,你只想和窗外那片雪白寂美的山水對坐無言,直到從中看到宇宙,一夜無眠。
有些人喜歡旅行是因為想追逐遠方,或者明知道沒有所謂的遠方,依舊要向遠方進發。但我從一開始就對遠方不感興趣,我覺得“遠方”是一個相對概念,取決于你把什么定義為“當下”。
和我的“當下”相對的是“宇宙”,我能從任何事物或場景中感受到宇宙的存在。比如一趟在高架橋上向著晚霞駛去的公交車,一架飛機飛過頭頂時人群突然不說話的瞬間,一只站在一泡污水上顫抖的蜻蜓,以及我很喜歡的一位詩人對遠方的描述:“有一段時間我們仰臥河底/在另一個角度看時光流淌/你將所有的遠方稱為河流。”
旅行也好,像我這樣原地不動也罷,我們所追求和展示的都是一種對生活的不死熱望。我們用不同的方式專注身邊美好的事物,但我們不指望它們永遠都在那里,快樂與平靜是一種我們無需索取的自然狀態。成都正在籌備舉辦2016年中國成都·全球旅行者大會,這座以愜意生活揚名的城市有自己的熱望,它是你們的旅游目的地,而我會待在這里,不出發,也看得到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