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生產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因此人們對現代建筑的質量和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的結構形式直接影響到建筑的性能和質量以及穩定性。建筑主體結構是當前建筑工程結構中的重要部分,該結構能夠使建筑上部結構的整體性和穩定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為了提高建筑主體結的施工質量,對建筑主體結構的施工技術進行研究意義重大。本文介紹了磚混結構主體施工,談了現澆混凝土結構施工。
關鍵詞:建筑過程;主體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
建筑工程的主體結構主要包括地基基礎部分以及上部結構兩個部分構成,在對主體結構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了解到的是,該結構是一個整體,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可以通過有效的組織與協調,從而提高施工的工作效率。主體結構的施工是保證整個工程質量的重要條件,并且外界因素也會對主體結構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在施工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其施工質量,保證其具有設計要求的承載能力以及穩定性,從而充分發揮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
一、磚混結構主體施工
1.施工工序。按照施工的先后次序,把磚混結構主體工程施工階段分為下列幾個工序:基礎頂面抄平、放線及立皮數桿→立門框→擺磚樣→砌筑第一施工層磚墻(包括安放樓梯構件)→墻底彈線(地面上 500mm 水平線)→立窗框→搭腳手架→砌筑第二施工層磚墻(包括安放樓梯構件及門窗洞口的預制過梁)→墻頂彈線(樓板下 100mm 水平線)及抹找平層→吊出里腳手架→安裝樓板及陽臺板→澆筑現澆鋼筋混凝土板帶及灌縫(以上各樓層重復從砌筑第一施工層磚墻到灌屋面板板縫止)→砌女兒墻及煙囪、風道出口等。如果每層或某一樓屋墻頂有圈梁,在完成第二施工層磚墻的施工后可以插入:安裝圈梁模板→綁扎鋼筋→澆筑混凝土。而水暖、電的工種則應該配合穿插進行,比如說電線的立管、水平管要在砌磚時就配合埋設。
2.材料、半成品進場。一般在基礎施工階段,都會有大量的土方開挖和回填,而受到場地的限制。同時,主體結構施工階段,會需要大量的材料及半成品,諸如磚、樓板、樓梯、過梁、門窗框之類。因此,可以在施工后期,依照施工平面布置圖,有效組織大型機械設備、材料和半成品的有序進場。如果在垂直運輸機械上選用塔式起重機,那么應該在起重機安裝完成后,再組織材料和半成品有序進場。
3.立門窗框。立門窗框主要有兩種做法:一種方法是“壓口”,就是說先立好門窗框再砌磚,立好窗框再砌窗間墻,只要是木門窗框,都應該采用這種方法;另一種是“塞口”,先留好洞口,之后將門窗框釘在洞口的預埋的木磚上,或者是焊在洞口預留的鋼筋上,洞口尺寸每邊比框至少大 20mm。此做法適用于鋼門窗框。
4.擺磚樣。擺磚樣也可以稱為撂底,就是在基礎墻上,依據墻身長度和疊砌方式,先用磚塊試擺,保證墻體每一皮的磚塊排列和灰縫寬度均勻。擺磚樣的好壞,直接對墻身質量、外觀、砌筑效率、材料用量等有重大影響,這部分的工作應該由有經驗的工人進行。
二、現澆混凝土結構施工
在結構構件的設計位置進行構件的制作,這是現澆混凝土結構的施工特點?,F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就是在現場的設計位置,把基礎、柱、梁、樓板等構件,依次澆筑成為整體的結構。一直以來此種方式在多層建筑中得到了廣泛使用,所以,其中各分項工程的施工方法和要求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的施工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下文將就主要的分項工程施工工藝進行探討。
1.模板工程。使混凝土具有結構構件所要求的形狀和尺寸的模型稱為模板系統。其由兩部分所組成:直接與混凝土相接觸的模板和保持模板形狀與位置、承受模板與混凝土荷載的支架。因為其工程量大,對整個鋼筋混凝土工程的勞動力與材料的消耗、工程費用和施工工期都有重要的影響。
(1)模板安裝。建筑施工墻、柱模板的安裝底面應找平,畫出模板邊線是在模板安裝前就必須要完成的工序。如果梁和板的模板的支柱是支撐在地面上的,那就應該對地面進行預整平夯實,在支柱底部墊上墊板,保證各支柱之間有拉桿拉結。上下層的模板支柱應安裝在同一條豎向中心線上。當模板安裝完成后,再進行鋼筋的安裝,接著是混凝土的澆筑,只有等到所澆筑的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才可以進行模板的拆除。
(2)模板拆除。在模板拆除過程中,必須按照拆模程序逐步進行。如果不是承重的模板,當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損壞,就可以進行拆除;而如果是承重模板,就必須等到混凝土強度達到下列數值時,才可拆除:當板的跨度在小于等于 2m 時不低于 50%,2m 以上至 8m 時不低于 75%;當梁的跨度小于等于 8m 時不低于 75%,大于 8m 時不低于100%;懸臂梁、懸臂板混凝土強度不低于 100%。
(3)施工要點。一是施工前認真熟悉設計圖紙、有關技術資料和構造大樣圖,進行模板設計及翻樣;做好技術交底,確保施工質量。二是根據設計圖紙和施工方案,做好測量放線工作。如標高、中心軸線、預埋件的位置以及澆搗砼的頂面標高等。三是合理地選擇模板的安裝順序,保證模板的強度、剛度及穩定性。一般情況下,模板應自下而上安裝。在安裝過程中,應設置臨時支撐使模板完全就位,待校正后方可進行固定。四是模板的支柱,應在同一條豎向中心線上。支柱必須坐落在豎實的基土和承載體上(樓面上)。五是模板安裝應注意解決工序之間的矛盾,并應互相配合,創造施工條件。模板安裝應與鋼筋綁扎、各種管線安裝密切配合。對預埋管線和預埋件,應在模板的相應部位畫出位置線,并作好標記,然后將預埋的管件按照設計位置進行裝配,并加以固定。六是對于跨度≥ 4m 的梁應在其模板跨中起拱,起拱為全跨度的 0.1%~0.3%。七是模板設計應便于安裝和拆除,卡具要工具化。模板的強度是保證結構安全的關鍵。所以,對于有梁板結構的模板梁底模應“幫包底”。這樣,能不拆梁模底板和支柱的情況下,先拆除梁側板及平板模板。八是模板在安裝過程中應隨時進行檢查,嚴格控制垂直度、中心線、標高及各部分尺寸。模板接縫必須嚴密,柱下部應提早用 1∶2 水泥砂漿找平,保證柱根部不漏漿。
2.鋼筋工程
(1)按照直徑的大小鋼筋可分為鋼筋和鋼絲。細鋼筋的直徑為 6mm~12mm,因為其常卷成圓盤狀,所以也叫盤條或盤圓。中粗鋼筋的直徑為 12mm~22mm,粗鋼筋的直徑大于22mm,其長度一般為 6m~12m。鋼筋的加工通常都是在車間進行,主要工序包括冷拔、冷拉、接長、調直、剪切、彎曲、綁扎或焊接成鋼筋網或鋼筋骨架等工序。
(2)在進行鋼筋安裝的過程中,必須要注意保證鋼筋的級別、直徑、根數和間距均應符合設計要求。在綁扎時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必須符合規范要求,保證綁扎的牢固。受力鋼筋綁扎接頭的位置應相互錯開,在受力鋼筋直徑 30 倍這段范圍內(不小于 500mm),有綁扎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在受拉區控制在 25% 以內,在受壓區控制在 50% 以內。綁扎接頭的鋼筋搭接長度的末端與鋼筋彎曲處的距離,要控制在鋼筋直徑的 10 倍以內。接頭不能位于構件最大彎矩處。
(3)在鋼筋安裝或現場綁扎時,必須要考慮模板安裝,如果是柱鋼筋,那就必須在柱模板安裝前進行綁扎;如果是梁的鋼筋,則通常在梁模板安裝好以后,再在模板上方扎好,進而放入模板內;如果是高大的梁,應該留出一面側模不裝,等到在模板內扎好鋼筋后,再安裝側模;如果是樓板鋼筋,就要在樓板模板安裝后再進行綁扎。
(4)鋼筋在混凝土中有一定的保護層。工地常用預制的水泥砂漿塊墊在鋼筋與模板之間以控制保護層的厚度。施工人員在進行混凝土澆注時,注意不能將樓板或雨篷等的面層鋼筋踩低,防止質量出現問題。通常來說,鋼筋工程屬于隱蔽工程,要澆注混凝土之前,就必須要對鋼筋及預埋件進行驗收,同時也必須做好記錄。
總之,要做好建筑主體的結構施工,就必須要對建筑施工的各個環節有清晰的認識,在施工和設計的進程中,不斷地采用新的技術,保證施工的進度,保證施工的質量。特別是在建筑行業不斷發展,建筑材料不斷更新,施工技術不斷飛躍的今天,做好建筑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王樂.建筑主體結構施工措施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0)。
[2]江建明.關于建筑主體結構工程的施工技術探討[J].中國城市經濟,2011,(06)。
[3]林盛,董國英,孔雅楠.超高層建筑玻璃幕墻與主體結構穿插施工技術的應用明.青島理工大學學報,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