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建筑規模越來越大,高層建筑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地基處理就發揮著更大的作用。隨著建筑行業的崛起和發展,人們對于房屋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房屋建筑來說,承重的地基基礎工程的可靠性對于整個房屋建筑的可靠性至關重要。本文從房屋建筑的實際情況出發,簡單介紹了我國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特點以及如何有效的保證房是建筑地基基礎施工安全可靠。
關鍵詞:現代建筑;地基基礎;施工技術
地基工程是房屋建筑中最重要的一環,它最基礎、最復雜、工藝要求最高、投資最高,地基的施工質量會直接影響到建筑物的整體質量,如果有地基問題出現,就會有工程事故發生,需要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在具體的工程施工中,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嚴格依據設計方案來進行施工,綜合考慮諸多方面的因素,應用先進的地基處理施工技術,施工單位要提高地基的承載力,有效地控制地基的使用時間,全方位地保證地基的質量。
一、建筑施工過程中地基處理的重要作用
現代房屋結構的骨架通常都選取鋼筋混凝土的材料,但鋼筋混凝土的自重一般都較大,另外建筑的使用過程當中樓板上會施加多種荷載,經過受力柱與承重墻向房屋基礎傳遞,且這種荷載力具備長期性與偶然性,基于這一點,則要求地基必須能夠在建筑使用年限范圍內,對這些可變荷載與固定荷載進行有效的承載。由于建筑的使用年限在逐漸增加,且受到了重力作用的影響,因而建筑從整體上無法避免沉降現象的產生,若地基的施工技術科學合理且施工質量較高,那么建筑整體的沉降程度將相對較小;若地基的質量不夠高,那么很有可能會導致局部受力不夠均勻,造成房屋建筑沉降裂縫與傾斜問題,容易引發施工安全事故。因而,在建筑地基的整個施工過程當中,其在設計上必須具備科學合理性,在具體施工實踐上必須嚴格遵守相關規范,最大程度杜絕安全隱患。在建筑工程實際施工中,一些施工人員對地基施工技術不重視,一旦出現了質量上的問題,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工程質量,從而提升工程造價。從以上各方面的介紹可以得出,房屋建筑項目的施工中地基工程具有十分關鍵的重要作用,社會各界必須高度關注,這對于工程實際施工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二、房屋建筑地基基礎的施工特點
2.1地質條件的復雜性
由于我國的國土面積較大,跨越的經度和緯度的范圍比較廣,因而各地的地質條件有很大的差別。我國的房屋建筑施工不僅僅要在常規的土地上,也可能要跨越鹽堿地和凍土地等地質條件較為惡劣的地區。從東南到西北,不同的地質條件和氣候條件都給地基基礎的施工增加了挑戰。除此之外,由于我國是一個地質災害頻發的國家,因而在地基基礎的施工過程中也對地基有著更嚴格的要求。這些復雜的地理條件和地質因素使得我國房建地基基礎的施工過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
2.2多發性
根據我國的房屋質量監測的最新數據來看,我國的房屋質量整體水平不高,房屋坍塌的事件發生頻率未減反增。這些質量事故的發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地基基礎的施工不當。除此之外,在地基基礎的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不當也很容易造成事故的頻發。
2.3潛在性
在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礎施工過程中,很多工序都是環環相扣,互為依托的。很多情況下,在施工過程中很多問題都是潛在的,不能被及時發現,只有當下一工序施工之后才可能發現前一工序中的問題。因而,在地基基礎的施工過程中,要求工作人員必須對每一施工工序進行質量驗收,并系統的收集和保存數據。
2.4嚴重性
地基是整幢建筑的支撐基礎,沒有夯實的基礎就不能保證后續的施工質量,就會給整幢建筑帶來不可估量的隱患。在后期的施工過程中,即使發現基礎的施工出現了問題,想要糾正也是十分困難的。由于基礎施工的重要性以及地基基礎施工過程中問題的不易察覺性使得地基基礎施工具有嚴重性的特點,稍有不慎變釀成大錯。
2.5困難性
對于整個工程來說,上部結構中存在的質量問題是可以通過某些措施來調整的,但是基礎由于處于地下,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加大了施工的難度。地基基礎施工的困難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第一方面,地基基礎工程的事故處理難度大;第二方面,地基的問題將直接影響上部結構安全,因而一旦出現問題,整幢建筑都將面臨嚴重的事故。
三、建筑地基基礎性工程常見問題及原因
3.1混凝土出現裂痕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使用量是十分大的。而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出現裂痕的現象十分普遍。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對混凝土進行施工過程中,沒有將重量平均擺放在垂直線上,造成了力量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和不平衡性。其次,在施工過程中,由于養護不到位,致使外力作用導致混凝土水分過度蒸發,降低了混凝土內部的拉力,最終形成了裂痕。
3.2施工材料質量低下
施工材料對施工工程的質量具有十分明顯的影響。但是,最近幾年來,施工隊伍使用的建筑材料抗壓能力比較差,很難滿足建筑工程需求。在施工過程中,施工材料難以達到施工標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人員專業技能缺乏,職業道德不高,為了獲取經濟利益,采用低質施工材料。其次,因為設計人員在施工過程中,沒有將標準的施工材料進行明確的標注,導致了施工材料錯誤地使用。
四、常用建筑地基基礎施工技術
在處理地基之時主要使用的方法有:強夯法、沙石樁法、換填基層法、石灰樁法、預壓法、灰土擠壓樁法以及土擠密樁法等等。任何一種方案都有自己的適用范圍以及使用的缺陷,所以具體的應用應該和實際情況相適合。下面主要針對強夯法以及注漿法進行了分析。
4.1注漿法
采用注漿法進行施工時,硅化加固的土層通常要保留厚度約為1m 的不加固土層,以防漿液上冒,必要時還要夯填素土或打灰土層。一般情況下,灌注漿液的壓力應控制在0.2—0.4mpa(始)和0.8— 1.0mpa(終)范圍內。對于土的加固程序,一般要堅持自上而下,但是如果土的滲透系數隨深度而增大時,則應改為自下而上。另外,還要經常抽查漿液的配比及性能指標、注漿孔位、孔徑、孔深注漿的壓力值要求等,并將的檢查結果與現在人員的相核對。除此之外,還要及時在編好號的孔位平面圖上對已注漿孔標記并注明鉆孔日期。在施工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避免漏孔情況的出現,如果出現問題,必須立即停止注漿并查找原因,調整注漿參數。
4.2強夯法
首先要進行準確的測量定位。在操作上,應由施工單位試夯確定的夯點布置圖,逐一測放夯點位置。在進行強夯前,事先要用推土機預壓二遍,保證場地平整,對場地高程進行測量,夯點布置測量放線確定點。如果遇到地下水位較高的情況,則需要在表面鋪設0.5— 2.0m 厚的中(粗)砂或砂石墊層,或者是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策略,從而有效防止設備下陷和消散強夯產生的孔隙水壓。另外,要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堅持以邊緣夯向中央、以一邊向另一邊的順序。每夯完一遍,就要用推土機整平場地,并進行放線定位后即可接著下一遍夯擊。
一般來說,強夯法的加固是:先深后淺,也就是先加固深層士,后加固中層土,再加固表層土。在夯完一遍后,通常要以低能量再滿夯一遍,如果條件充分,用小夯錘擊為最佳。
五、如何提高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技術
5.1選擇合適的基礎類型
選擇合適的基礎類型是做好地基基礎施工的首要環節。基礎是用來銜接整幢建筑和地基的。基礎的作用就是將建筑物的重量傳遞給地基,因而選擇基礎的類型時要充分考慮地基的性質。常見的基礎類型有獨立基礎、筏板基礎、箱型基礎等,這些不同的基礎形式適用于不同的建筑類型和地質條件。只有掌握各種基礎的特點,并充分利用各種不同基礎的優點,才可以實現最大限度的保證建筑物的安全。在選擇基礎類型時還應充分考慮地質條件和地基的承載力。如果地基的承載力較大,并且具有較大的硬度,就可以采用獨立基礎的基礎形式。如果地基的土質硬度較低,并且較為疏松,就要根據建筑物的類型對地基進行處理或者選擇恰當的基礎類型。比如在土質較為松散的地方建高層建筑就要采用和地基接觸較大的筏型基礎,來更好的傳遞荷載,但是這種基礎類型的造價較高,因而選擇基礎類型時要慎重。
5.2地基基礎的施工技術和方法
地基基礎的施工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土質的情況。如果地基土是淤泥土并且淤泥土的上層僅有較薄的土層時,要做好淤泥的除了工作,避免直接在淤泥上進行施工,否則地基土會變得更加軟弱。如果地基土是人工填士或者垃圾場,則需要對地基進行人工處理,使地基具有良好的均勻性和密實度,進而可以承受地上荷載。在對地基進行處理的過程中,不僅要選擇有效的地基處理形式還應做好細節的建設工作,只有保證地基基礎的每一處結構都有足夠強度和剛度,才可以確保當地基出現不均勻沉降時施工人員有足夠的時間來做出應對措施。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房屋建筑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而對于房屋建筑來說,保證建筑質量更是至關重要的。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對于保障房屋質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在施工過程中,房屋建筑施工人員要做好基礎類型的選擇和地基的處理工作,進而建造出更多安全的房屋,為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敬廣.解析現代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4,(12).
[2]孫劍.建筑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技術[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20).
[3]王玉強.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J].《中華民居》,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