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道路排水系統在施工建設過程中,要盡量降低能源消耗,確保施工過程高速安全、保質保量。施工前,要根據有關要求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施工過程中,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確保每個環節的開展都可以順利完成,同時不斷提高施工技術,完善管理模式;施工結束后,要進行相關的檢查工作。不斷提高市政道路排水系統的質量,延長排水系統的使用壽命。本文簡單地介紹了市政道路的排水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并提出了具體的施工技術。
關鍵詞:市政道路;排水系統;結構;施工技術
在人們生活和生產過程中,都會排放大量的生產用水和生活用水,如果市政道路的排水系統出現問題,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特別是在雨季,給市政道路的排水系統帶來了更大的挑戰。但是目前,我國市政道路的排水系統仍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有關部門在施工過程中重點把握排水系統的結構和施工技術,不斷提高排水系統的有效性和使用質量。
一、市政道路排水系統的重要性
1.保護路面材料的強度。當路面建筑材料長期被水浸泡時,會在一定程度上減低了材料的強度,從而出現了各種道路病害,如:路基沖毀、破壞、路面下沉等,所以有關部門在對市政道路排水管道進行設計時,就要仔細考慮不同城市在各個季節中的降雨量,在施工過程中和施工結束時,堅持對路面實施養護工作,確保市政道路排水系統可以正常使用,延長排水系統的使用壽命。
2.保護道路路基。一些溫度較低城市中的排水系統,經常會發生雨水滲透到結構層內部時冷凍成冰,體積膨脹,最終破壞了道路的路基等有關的構造物,甚至還可能使整個路基沿著傾斜的基地滑動,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3.保護地面道路。如果一個城市在某個時間段集中出現大面積的降水,就會對城市的道路地面造成非常直接的影響,所以市政道路排水管道可以對地面道路形成良好的保護,及時排走雨水,避免雨水沖毀路基和路肩邊坡。如果雨水長期滯留在路面,無法排走時,就會向路面結構層的內部滲透,從而降低了路面基層的強度,長期如此,道路路面的瀝青層就會出現松散和剝落現象,容易引發交通事故。雨水不僅可以破壞道路的瀝青層,還會導致邊坡發生塌方、泥石流等事故,甚至使路段的接縫處出現錯臺、斷裂等情況。
二、市政道路排水系統簡介
市政道路排水系統主要包括:雨水井;沉泥井;過待排水管;排水檢查井;地下排水主干線。排水檢查井和地下排水主干線部分工程量較大,多由排水公司施工,因雨水井、沉泥井、過街排水管部分多數由道路主體施工單位完成。(整個市政道路排水系統程序如圖)。
1.雨水收水口。雨水收水口是排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井的主要類型有兩種,一種是傳統形式的雨水井,一種是帶有沉泥功能的雨水井,其側面有孔與排水管道相連,底部有向下延伸的滲水管,可將雨水向地下補充并使多余的雨水經排水管道排走,減緩地面沉降及防止暴雨時路面被淹泡,井中尚有籃筐,可攔截污物防止堵塞排水管道,并便于清理。
2.排泥井。排泥井最大的特點在于設置了一個用來沉淀泥污的槽,因為在降水量較大的季節,城市路面的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泥沙,為了不堵塞下水管道,需要將水中的泥沙聚集起來。排泥井的上方有空隙,可以下去進行清理泥污,防治堵塞管道。排泥井的井蓋大多數不再街道上,而是在人行道上,因此施工時要注意選擇人行橫道較為平整的地方。
3.街道排水管道。這種管道的主要是排水,在施工時要注意水管的選擇問題,要能承受一定的侵蝕以及可以將排泥井沉下來的水倒人排水管道中。在這部分施工總,要注意石灰碎石的鋪設時間,而且在開挖的時候,要把握時間性。
三、市政道路項目排水系統施工技術
1.測量放線。首先,測量技術人員需要以施工設計圖紙為基礎進行放線操作工作,在放線操作完成之后為了提升控制點的可靠性、科學性以及正確性,測量技術人員還需對放線結果施以嚴格的核對;其次,放樣測量工作完成之后,需選擇基準點位置,管道的中線以及井的位置是較為常選擇的基準點位置;然后,工程監理人員需全面檢查、檢測放線結果,以確保最終的放線結果誤差保持在規定或合理范圍之內。在進行測量放線施工時,一定要注意:必須按照圖紙選擇放線路徑;井的高度必須跟路面相互水平,同時在蓋上井蓋之后,使井蓋略微向下,使雨水能夠順利的流入到井中;由于市政道路工程項目排水系統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線路的最終狀態一定要保持閉合,若已存在閉合誤差,需保證閉合誤差處在規定允許或合理的范圍內。
2.基坑的開挖。通常基坑開挖又可以被叫做溝槽開挖。首先對排水管道鋪設所在區域的地質條件以及周圍路徑地形進行考察了解,并著重了解排水管道鋪設所在區域已有的管道布置以及分布情況;其次在排水管道鋪設施工現場附近挖掘一個臨時排水溝,防止工程由于受到雨水或者是地下水的影響而質量下降,另外還需要在排水溝的兩側各建設一個小水堤,保證地表水不會進到基坑之中進而導致工程施工質量以及進度受到不良影響;再次,需進行基坑的開挖。雨水管部分的開挖深度通常不超過3.5m,同時 1:1放坡開挖是常采用的開挖方式;最后,檢查以及驗收基坑。相關施工人員需對屬于自己施工范圍內的基坑進行自檢,確保誤差保持在規定允許以及合理的范圍之內。
3.管道安裝。一是管材的選用和檢查。管材及主要配件由選定的合格制造商提供,管材進場后,由施工方材料工程師對產品的質量進行驗證。當外觀檢查不能確保管材的質量時,進行內、外壓試驗。進場的管子必須是經過專業實驗室批量檢驗合格并取得檢驗合格報告的產品。二是下管。根據測放的中心線,用細繩控制好管道的一側邊線。采用輪胎式吊車下管,吊車沿溝槽開行至距溝邊緣1m處,以避免溝壁坍塌,影響溝槽邊坡的穩定。下管時用專用吊鉤或柔性吊索,嚴禁用鋼絲繩穿入管內起吊。同時有專人指揮,綁(套)管子應找好重心,平吊輕放,避免擾動基底管道相互碰撞。管節下入溝槽時,避免與槽壁支撐及槽下的管道相互碰撞,嚴格控制水平與方向。管道的安裝一定要符合質量要求。
4.沉泥井、檢查井的砌筑施工。沉泥以及檢查井的砌筑施工。在進行砌筑之前首先應將基礎雜物清除出去,其次專業的操作人員需要將中心點處找出來,最后以施工設計圖為基礎開始沉泥井或者是檢查井的砌筑施工。在施工完成之后需要檢查井壁是否是灰縫飽滿的,是否出現裂縫,是否存在空鼓問題,是否存在偏差等等,井底以及井面的標高是否與相關規定要求相符。一個合格的沉泥或者是檢查井應當是砌筑誤差保持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不存在裂縫以及空鼓,同時井壁的灰縫均為飽滿的,井底以及井面的標高與相關規定的要求相符合。
5.管道溝槽回填石粉、土方。管道、沉泥井施工完畢,經過檢驗合格之后,要及時進行回填土方、石粉。為了避免管道在打夯機和填土方自重的作用下,產生一定程度的位移,管溝兩側人工對稱分層回填、夯實,管道頂部50cm以上,要借助于推土機回填、壓路機碾壓。但是在回填之前,要對溝槽內的雜物、淤泥、積水等進行清理,同時確保回填的石粉和土方中沒有磚塊、石塊等雜硬物體。
我國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生產力不斷進步,尤其是在市政建設中有了明顯的進步和長足的發展。在市政排水系統的結構設計方面,要充分結合城市的基本情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氣候特征等因素進行科學規劃設計,在施工過程中,要不斷革新提高施工技術,完善管理模式,保證城市排水系統的有效運轉,為城市的發展做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金慶順.市政道路排水系統結構與施工技術[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03).
[2]孫貴東,常慶,李學儒,鄭晶瑩.市政道路排水系統簡介及其施工方法[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2,(09).
[3]楊輝,劉建嶺.淺析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術[J].科技致富向導,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