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針對業主方項目管理模式的選擇展開了探討,對業主方工程項目管理模式作了簡述,對幾種管理模式作了分析及對比,并為項目管理模式的選擇提出了建議,以期能為有關方面的需要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業主方;項目管理模式;探討
業主方在工程建設中是處于主導地位的,其在工程建設中有著指揮的作用,而一個合適的項目管理模式,不僅有利于工程項目的施工進行,對工程施工的質量也有著一定保障。因此,業主方如何選擇好的項目管理模式也十分關鍵。基于此,本文就業主方項目管理模式的選擇進行了探討,相信對有關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幫助。
1 業主方工程項目管理模式
業主方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就是業主方工程項目管理機構的組織方式,與業內常講的工程項目管理模式不同,聚焦于業主方的組織管理方式,常見的模式有:自設管理機構模式、委托項目管理模式PMA、項目管理承包模式PMC、項目管理顧問模式等,其中除自設管理機構模式外,均有專業管理機構參與業主方工程項目管理,可統稱為專業項目管理模式。
2 自設管理機構與專業管理機構的對比
業主組班子管工程,考慮是否聘請專業管理機構。一般來講,業主自設管理機構,只承擔自身投資工程的管理,業務類型相對局限,不參與專業管理機構間的競爭;而專業管理機構,會承擔不同類型投資人委托的不同類型項目管理或咨詢,業務類型多種多樣,需與其他專業管理機構激烈競爭,需靠品牌和聲譽在市場立足。此外,各自還有以下特點:
(1)自建管理機構,人員一般臨時招聘,背景差異大,磨合期長,易出現沖突、矛盾,難在短期實現專業化、規范化,存在較大的管理風險。
(2)自建管理機構,隨著投資規模的擴張和縮小,需頻繁的招聘或裁減人員,不僅工作量大,同時會帶來較大的管理風險。
(3)專業管理機構,一般有成熟的管理方法體系,核心團隊人員基本穩定,接手新項目,基本不需要磨合,專業化、規范化程度高,可承諾實現管理目標。
(4)專業管理機構,作為企業法人,相比較自然人,可以承擔更大的責任和風險。選擇專業管理機構,可要求專業管理機構選聘滿足要求的自然人提供服務,業主只負責考核和選人,選聘和解聘人員的風險,由專業管理機構承擔,減少了業主方的風險。
3 委托項目管理模式
3.1 委托項目管理模式
也稱代理型項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Agency,簡稱PMA模式),是指業主委托專業項目管理機構,依據雙方簽署的委托合同約定,在業主的參與、監督和決策把控下,由專業項目管理機構代表業主對工程項目組織實施全過程或某階段的管理(見圖1)。
圖1 委托項目管理模式
3.2 委托項目管理模式
在此模式下,所有合同均由業主直接簽署,工程款項均由業主直接支付,所有項目重大事項、重要事項(可結合項目具體定義)的審核批準均由業主負責,專業管理機構負責對項目重大事項、重要事項提出決策建議方案,負責一般事項的處理。此種模式下,專業管理機構承擔了業主幾乎全部的日常事務性管理工作,但重大、重要事項的決策仍由業主掌握。
3.3 委托項目管理模式
此種模式主要有以下優點:
(1)專業管理機構負責日常事務管理,業主保留全過程的參與權、知情權和重大、重要事項的決策權,既利于業主對建造標準、功能需求和實施過程的控制,同時又充分發揮專業管理機構的專業化、規范化管理水平,結合得好,能充分發揮雙方各自的優勢。
(2)此種模式下,專業管理機構可負責自功能策劃、設計、采購至施工、竣工交付全過程的管理,有利于從項目的啟動階段就建立起合理的管理目標,建立起完整、規范的項目管理體系,從而在實施階段能更主動、更“有的放矢”進行管理,更有利于管理目標的實現。
(3)這是國際上最廣泛采用的項目管理模式,項目管理公司派出的項目經理,類似國際咨詢工程師聯合會(FIDIC)中咨詢工程師的角色,在國際和國內都有大量成功實踐經驗。
同時,有以下問題需注意避免:
(1)避免因業主與專業管理機構職責不清、重疊交叉或遺漏,造成工作的矛盾、錯失,需制定清晰的職責劃分和工作機制,使業主與專業管理機構間,形成良好的“東家”與“管家”的關系;
(2)注意避免代理風險,需選擇到適合項目管理需求的專業管理機構及項目經理,而目前國內高水平、具有全過程管理能力的專業管理機構并不多,很多項目管理公司都是從監理公司轉過來的。
4 項目管理承包模式及其分析
4.1 項目管理承包模式
是指業主委托專業管理機構,代表業主負責對工程參建各方及建設過程進行管理,承諾實現管理承包合同約定的管理目標,承擔相應的獎罰責任(見圖2)。我國政府提出的代建制就是PMC模式結合我國國情的一種建設管理方式。
圖2 工程項目管理承包模式
4.2 項目管理承包模式
在此模式下,業主與專業管理機構簽訂管理承包合同,由管理承包商與施工、設計承包商簽訂合同,業主與施工承包商沒有合同關系。管理承包商對施工承包商的工作質量和進度負責,同時向業主承諾整個項目的最大保證金額,承擔超支風險。此種模式下,專業管理機構承擔幾乎所有的建設管理工作,只在合同約定的個別情況下向業主報告或報批,業主只派少量人員進行監督檢查。
4.3 項目管理承包模式的優缺點。
一般來講,此種模式有以下優點:
(1)此模式一般采用“基本管理取費+管理目標獎罰”的機制,對專業管理機構有較大的約束和激勵作用,利于專業管理機構發揮潛能,利于管理目標實現。
(2)此模式下工作界面、責任清晰,減少報告、報批程序,避免扯皮,效率較高。
(3)業主工作量大大減少,利于降低業主管理成本,減少業主內部的管理風險。
同時,有以下問題需注意避免:
(1)業主因與設計、施工承包商無合同關系,對項目的直接控制力下降;
(2)與委托管理模式相比,對專業管理機構的要求更高,更難選擇;
(3)項目管理目標的確定需科學、合理、定義清晰,并經過充分論證,以避免因目標不合理,造成行為扭曲、沖突矛盾、品質下降或質量隱患。
5 項目管理顧問模式及其分析
5.1 項目管理顧問模式
是指業主委托專業管理機構,為業主提供包括現有工作狀態評價診斷,提供改進及決策建議,提供成熟項目管理體系,編制公司及項目層面管理體系文件,進行過程檢查,發現問題,提出決策建議,并可根據合同約定在設計、合同、造價、報批、培訓等方面給業主提供專項顧問服務。
5.2 項目管理顧問模式
適合于業主已有一定規模的項目管理團隊,項目經理有一定的管理、判斷與決策能力,但缺少成熟可靠的項目管理體系,或管理經驗不足,難以達到業主設定的管理目標要求。此種模式下,專業管理機構除業主授權外,不直接對設計、施工、監理等參建單位發出指令或意見,相關的意見和建議,一般應向業主代表提出。
5.3 項目管理顧問模式
此種模式有以下優點:
(1)是對業主現有管理機構的加強和提升,易被業主現有機構人員接受,啟動、見效快;
(2)可用較少的顧問費用,獲得專業項目管理機構多年積累的成熟項目管理體系和經驗,而且項目管理顧問服務的人員層次、水平高,宜保證效果;
(3)顧問服務的范圍、內容、方式靈活,更有針對性;
同時,有以下問題需注意避免:
(1)如業主現有管理人員的能力過低,或接受意愿低,改進效果可能不理想;
(2)需要業主領導的大力支持,如支持力度小,效果會大打折扣;
(3)管理顧問離開后,以前的問題可能會反復。
項目管理顧問模式下,業主方可同時或另行委托專業管理機構承擔設計、合同、造價、報批專項管理工作,甚至要求專業管理機構派人和業主機構一起參與管理,形成一體化項目管理(或總控管理)方式,即項目管理顧問模式與委托項目管理模式相結合的方式。
6 幾種專業項目管理模式的對比
不同的專業項目管理模式下,業主方和專業管理機構承擔不同的責任、風險,服務費用也有所不同,為便于分析選擇,編制專業項目管理模式對比表(見下表)。
7 業主方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的選擇
綜上所述,沒有最好的業主方項目管理模式,只有適合的管理模式。要選擇最適合的業主方工程項目管理模式。應注意以下幾點:
(1)業主方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的選擇,應與設計、施工發包模式一并綜合判斷選擇,因為不同的設計、施工發包模式,相應業主方工程項目管理的工作內容、難度、方式也不同。如:選擇平行發包模式,業主方的管理協調工作量和難度則最大,相應對業主方的機構、素質要求高;選擇施工總承包、設計總承包模式,業主方的管理協調工作量和難度則相應減輕,相應要求降低;選擇項目總承包模式,業主方的管理協調工作量和難度則最小,相應業主方機構可做到最簡。
(2)是采用自設管理機構模式還是專業項目管理模式,應對業主方項目管理需求與現有管理機構、資源進行對比分析。如業主方現有管理機構的人員、資源、能力完全勝任項目管理的需可考慮選擇業主方自設機構管理模式;如業主方現有機構的人員很少,或能力與管理需求差距較大,或業主方有提升現有管理機構人員水平的需求時,則應考慮采用專業項目管理模式。
(3)采用何種專業項目管理模式,應結合自身管理機構與管理需求的差距程度、項目風險管控要求分析,及對市場可用專業項目管理機構的調查,綜合研究決策。如自身管理機構的差距程度大,項目投資風險管控要求很高,且市場有成熟的項目管理承包商時,可重點考慮項目管理承包模式;如自身管理機構的差距程度大,但對項目品質管控要求高于項目投資風險管控要求時,可重點考慮委托項目管理模式;如自身管理機構的差距程度不大,且項目風險管控要求也不過高時,則可重點考慮項目管理顧問模式。此外,可采取SWOT分析法和頭腦風暴法,對比具體項目在不同專業項目管理模式下的優缺點,研究確定適合項目的業主方工程項目管理模式。
8 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項目法人的業主方擔負著項目建設的主要責任,項目業主選擇合理和高效項目管理模式是項目建設成功的關鍵之一。因此,為了促進工程項目的施工,業主方必須要分析項目管理模式,從而選擇合適的項目管理模式,以保障工程的建設質量。
參考文獻:
[1]呂曉陽.大型公司業主方項目管理模式的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05(22).
[2]張慶華、魏長星、王維鋒.業主方項目管理組織方式的探討[J].建設監理.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