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路橋施工常指從事橋梁以及公路施工生產的一種比較特殊的建筑施工,它屬于綜合性的相對來說施工程序很復雜的大型工程設施建設。路橋施工質量的高度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出行以及生命財產安全,因而解決好路橋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大大小小的病害問題非常重要。如果不及時處理路橋的施工質量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工程的施工進度以及施工質量。所以,要認真檢查施工的各個環節,并且及時采取措施解決好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以免影響工程的施工質量和施工進度。本文主要分析了路橋施工中常見病害與預防措施。
關鍵詞:路橋施工;常見病害;預防措施
路橋病害產生的原因十分復雜,如氣候、環境、地質、水文、材料、機械、管理等都會給工程質量帶來影響,在實際工作中,應根據其成因從路面設計、原材料進場到具體施工,有針對性地采取一系列預防和改善措施。同時必須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從管理部門、設計部門到施工部門,層層重視才能從根本上減少路面破損現象的發生,使路橋建設質量全面提高,更上新臺階。
一、路橋施工中常見病害的原因
1.施工前的地質勘探、設計缺乏科學性。一般項目在施工前需要進行實地勘探,然后呈報工程地質報告,將施工地段的地質情況如實的反映在地質報告中,工程設計則以該地質報告為參考依據出設計圖??梢哉f這兩項工作是整個施工過程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如果其中一項未做到位,就會造成施工過程中出現地基不穩或者不均勻沉降等問題。
2.鋼筋銹蝕引起的裂縫。由于混凝土質量較差或保護層厚度不足,混凝土保護層受二氧化碳侵蝕碳化至鋼筋表面,使鋼筋周圍混凝土堿度降低,或由于氯化物介入,鋼筋周圍氯離子含量較高,均可引起鋼筋表面氧化膜破壞,鋼筋中鐵離子與侵入到混凝土中氧氣和水分發生銹蝕反應,其銹蝕物氫氧化鐵體積比原來增長約2倍至4倍,從而對周圍混凝土產生膨脹應力,導致保護層混凝土開裂、剝離,沿鋼筋縱向產生裂縫。
3.路面厚度不達標。一般來講,路橋施工時,路面的厚度設計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對于特殊的工程項目,還需達到國家的強制性標準。但是,在實際的施工建設中,施工方從節約成本、趕工等原因考慮,往往并不重視路面厚度的設計及施工工作,盲目地以為路基夯實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豈不知路面厚度大小對路橋工程今后的使用壽命影響巨大。
4.混凝土振搗不密實、不均勻,出現蜂窩、麻面、空洞,導致鋼筋銹蝕或其它荷載裂縫的起源點?;炷翑嚢?、運輸時間過長,使水分蒸發過多,引起混凝土塌落度過低,使得在混凝土體積上出現不規則的收縮裂縫。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時,為保證混凝土的流動性,增加水和水泥用量,或因其它原因加大了水灰比,導致混凝土凝結硬化時收縮量增加,使得混凝土體積上出現不規則裂縫。施工時模板剛度不足,在澆筑混凝土時,由于側向壓力的作用使得模板變形,產生與模板變形一致的裂縫。
二、路橋施工中常見病害的預防措施
1.對基底鉆孔的處理。在路橋初期設計中,工作人員為了確定位置,會在路橋基底鉆孔來作為標記。但如果之后施工中橋墩恰好處在鉆孔上方時,就有安全隱患。因此孔隙為地下水的流動提供了方向,久而久之會形成一股水流沖擊,造成路基松動。因此在路橋正式施工時,對鉆孔要妥善處理。之前有的施工人員偷懶,僅用泥土填埋鉆孔,但泥土并不是堵水材料,不能阻止水流。正確且即時處理基地鉆孔的方法如圖1所示。主要的工具有河砂碎石、稻草、干燥木頭和糯米。其中河砂碎石目的在增加摩擦減少地下水向上的壓力,稻草把富有彈性,干燥木頭及糯米遇水即發脹,可以將鉆孔堵死。分上下兩層堵塞兩次的目的是使堵塞質量提高和有保證。但堵死了鉆孔并不等于解決了冒水問題,因地下水不能從鉆孔冒出,必然會在很短時間內從另一個巖層節理縫中冒出,故對于地下水必須采用導流辦法而不能采用硬堵的辦法。從而排除地下水對樁底的影響。
2.嚴格控制路面施工質量及強化材料合理配置。在現階段的路橋工程施工過程中,選擇先進的施工技術與施工工藝、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關鍵。在此過程中,應充分把握操作的具體時機,并根據施工環境的變化制定針對性的施工方案。此外,施工前的材料選擇也是關鍵,選擇合理的材料配比,防止唧漿現象的產生。如混凝土原材料作為施工的主體材料,其質量尤為重要,如對混凝土原材料的使用,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程序進行??傊?,施工中選擇先進的機械設備和施工工藝,能減少人力、物力的浪費,而且使用正確的施工設備和技術,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對施工質量也有一定的保障。
3.鋼筋銹蝕引起的裂縫的治理方法。施工人員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來處理路橋鋼筋的防腐問題,以便能夠保證鋼筋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的施工質量都能夠達到路橋施工規范的質量要求標準。施工時要選用高性能的質量比較好的防腐材料,并且要確保材料性能符合施工工程的實際所需,在盡量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同時將選用材料的性能充分發揮出來。此外鋼筋技術人員可以不斷地學習新的施工技術并將其應用到路橋工程的實際施工過程中去,這樣從最大限度上將腐蝕現象所帶來的破壞力降低。為了避免橋梁鋼筋銹蝕可以在施工中引進電化學防護法,該技術有先進的技術方案,可以使鋼筋攜帶數量足夠的多余電子,無論腐蝕液體的硬度值是大是小,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鋼筋的腐蝕現象起到控制作用。
4.在混凝土表面設置防護層。對于處于惡劣環境下的混凝土橋梁,應在混凝土表面增設防護層。通過對多種混凝土表面設置保護層進行試驗,結果表明,增設防護層能有效地控制混凝土構件的氯離子滲入量,使氯離子的濃度基本接近混凝土的初始濃度。對于普通混凝土的結構設計,通常完工狀態下常會存在一些微小的裂縫。因此,在對混凝土構件進行防護時,宜選擇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因其具有較強的遇濕固化能力,不僅可以在混凝土的表面形成一層防水屏障,而且對混凝土具有較強的滲透能力,滲入混凝土中后,其的活性物質會與混凝土中的物質反應生成凝膠,并能堵塞混凝土構件中的空隙和裂縫,有效增加混凝土的密實度,防止多種侵蝕性物質的滲入。當水通過裂縫滲入時,內部的涂層顆粒能與混凝土中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并生成新的凝膠,從而促使較小的裂縫自身修復。
5.設置橋臺搭板和過渡性路面。橋頭搭板長度設計應根據路基的容許工后沉降值計算確定,常取3-15m。搭板的近臺端一般擱置在橋臺前墻頂面或其牛腿上。當橋頭引道為剛性路面時,搭板的縱坡可采用與路面設計縱坡平行方式;而當引道為柔性路面時,則搭板的遠臺端常置于路面面層與基層之間。搭板上多加一層瀝青,能夠防止搭板嚴重下沉,但不能完全杜絕下沉。因此還需要定期觀察監測,對出現下沉的搭板進行更換。如果臺背已經發生過沉降,那就需要設置一段過渡性路面。過渡性路面用于緩解臺背收到的重壓,主要采用水泥混凝土和石塊鋪成。這兩種材料在鋪設時較為方便,但鋪設中難免有較大的縫隙,因此為保持行車平穩,應適當加設防水材料,防止路基受損。
路橋施工中的病害主要包括功能性病害以及結構性病害,其中功能性病害指的是路面不平整,影響路橋的正常使用功能,而結構性病害指的是路面的某一個或者某幾個組成部分出現的病害,也可以是路面整體結構的病害,導致路橋不能支撐車輛的荷載。路橋施工中的病害類型有許多,施工單位應該重視產生這些病害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防止這些病害對路橋造成損害,以此保證通行車輛的安全。
參考文獻:
[1]張愛民.淺析路橋施工面臨的問題以及應對方式[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3).
[2]趙志海.淺析路橋施工中病害的原因及處理措施[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2,(12).
[3]趙鑫,高梅真.有關路橋施工中常見病害的原因及預防措施探討[J].河南科技,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