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優化使用,電子商務開始成為線上購物的主力軍,也在進一步推動著物流管理的向前發展,使其面對黃金發展市場的同時,也在受到市場環境與形勢的影響。總的來說,電子商務在發展的過程中,其對于物流管理的影響不再局限于技術革新的需要,二是環境的一種深入變革。因此,本文將基于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管理的特點、當前物流管理模式、物流管理優勢以及物流配送體系的構建措施等進行簡析,希望能夠為現代物流管理的變革提供一份參考資料。
關鍵詞:電子商務;物流管理
1、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管理的特點
1.1信息化
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物流信息化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對于供應鏈的管理工作來說,企業需要做好上下游的及時溝通工作,實現二者之間信息的有效交換,從而使物流企業的整條供應鏈在各個層面的工作可以實現平滑的對接。另外,和供銷商進行交易的過程中,已經實現傳統貿易單據(文件)流轉向數字信息化轉變。而對于庫存的有效管理,通過信息的及時靈敏傳送后,將有利于實現零庫存與降低運轉周期。
1.2網絡化
目前,隨著互聯網布局的深入,網絡資源與技術已經在全世界得到普及,同時也為物流管理的網絡化發展構建了基本條件。就目前物流行業的實際情況來講,如果沒有網絡,那么物流信息只能實現企業內部之間的流轉,而信息傳輸和共享業務則處于嚴重空白,從而導致整條物流供應無法完成及時的溝通工作。
1.3智能化
對于物流行業的智能化來說,其屬于信息化與網絡化向高層次進行有效延伸的產品。物流作業過程中大量的運籌和決策,需要借助于計算機精確的運算和智能安排才能得以解決。而有效實現智能化的構建后,將大大提高其工作效率,使整條物流供應鏈可以基于客戶實際需求進行供銷的安排,降低“牛鞭效應”的出現,從而全面構建“低庫存,高效率”的工作模式。
2、較為常見的物流管理模式
2.1電子商務企業構建的物流體系
電子商務企業在自身物流體系構建的過程中,主要通過信息分析,對網民購物較為密集的區域進行配送點的設置,一旦獲取相關購物信息后,將通過信息的比對并分配到最優配送點,然后再由相關配送點進行商品配送。相對來說,自建物流體系增強了這些企業的競爭優勢,使其物流配送管理更加有效。但是,從實際實施來看,其存在問題還較多。例如,在配送點合理選址、工作人員配給與調控、庫存管理與協調等管理工作的困難與問題較多。另外,由于要滿足消費者的即時需求,在配送的過程中對于時效的標準要求較高,對于現有大部分電子商務企業來說,配送時效性與成本之間存在嚴重的矛盾,因此物流體系在通過巨資實現構建后,逐漸成為企業的一種“雞肋”。
2.2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
第三方物流,又可以稱為契約物流,主要指的是為生產到銷售的整個流程提高服務的一種第三方。其在擁有商品的同時,還基于相關協議或聯盟性契約的前提下完成物流代理服務。由于技術先進,配送體系較為完備,第三方物流以其配送速度快、效率高成為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理想方案之一。因此相對實力較強且構建自有物流體系的企業來說,更多實力較弱的中小企業傾更加鐘愛其“外包”的方式。實踐證明,第三方物流的高效服務既滿足了客戶復雜多變的物流服務要求,同時又減輕了電子商務企業的負擔,從而推進了社會化分工。
2.3第四方物流聯盟
1998年,埃森哲咨詢公司開始提出“第四方物流”概念,并定義為在一個供應鏈中,其即屬于整合者又屬于協調者,主要針對自身或相關互補性服務資源進行調配、管理以及組織,從而為相關企業提供處于供應鏈層面出現問題的解決方案。
從本質上看,第四方物流在實際作用上更像物流供應鏈上的一個集成商。在實際工作上,通過對第三方物流、信息技術供應商、合同物流供應商、呼叫中心、電信增值服務商、客戶以及自身等層面的調配,使相關資源得以有效整合與管理,從而為相關電子商務企業提供較為優化的供應鏈物流方案。
3、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管理優勢
3.1在電子商務的大環境下,企業物流管理的信息流量得到大量的提升,實現信息傳遞的網絡化。而企業通過網絡信息將可以實現資源的實時共享,讓處于同一供應鏈層面的企業可以及時準確的把握市場信息,同時也能掌握整個信息鏈的運作狀況,任何一個環節的物流信息都可以方便、透明的與其他環節交流,減少信息失真狀況的出現。
3.2在電子商務的大環境下,處于同一鏈條企業實現資源有效共享后,不斷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能夠更好的促進企業集成化管理,這樣就減少了整個供應鏈成員企業的不確定性,是的每個成員的安全庫存量不斷減少。
3.3企業物流管理在有效融合相關網絡信息技術后,處于同一鏈條的企業之間的信息可以實時共享,從而及時根據信息進行有效分析與處理,大大提高物流在作業過程中的重組空間與能力,從而使系統可以全面的反映消費者實際需求。
3.4在電子商務的大環境下,企業可以及時了解用戶的實際需求,從而為企業的供應工作提供真實的信息參考。而隨著企業信息傳遞速度的提升,將大大較大物流的暢通度,使相關企業能夠更快以及更加省錢的完成商品交換,在提高自身服務質量的同時,還提升了消費者的體驗優越性。
4、構建電子商務下物流配送體系的措施
4.1提升政府的有效推動作用
4.1.1目前,對于我國物流產業來說,其在管理層面較為分散。因此,政府在引導市場發展的過程中,要進一步明確相關管理部門之間的具體職責,針對我國進行物流管理機構或協調組織的構建,并賦予其組織、協調以及管理等職能。
4.1.2政府作為市場的引導者,針對物流產業的興起與發展,一定要根據不同時期進行相關政策的構建,確立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在實際工作上,政府要做好自身的主導作用,積極引導相關企業有序地進行投資,對于投資金額較大的基礎設施,相關政府可以積極做好帶頭作用,利用有效融合或者相關政策給予支持,從而改變目前我國物流業產布局不合理的現狀。另外,還需要積極引導物流實體網絡的構建,提高我國物流產業的全面發展。
4.2構建國際化物流標準體制
電子商務面向全球化發展的過程中,物流作為一種互補產業,其實現跨國運營時一種必然的趨勢。而在實現國際化物流運營的過程中,其前提條件就是實現我國物流和國際物流之間相關標準的有效接軌,從而實現二者的標準化發展。在一般情況下,其主要包括物流術語、條碼以及相關設備。因此,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一定要做好行業引導者的作用,積極組織與制定我國物流標準的國際化發展。
4.3提升物流配送的社會化與產業化
對于物流配送工作來說,實現社會化與產業化是現代物流的一種需求。在實際工作上主要指的是實現流通代理制和配送制之間的有效結合,把物流鏈條上較為分散信息與資金進行集中,從而提高物流產業的規模效益,降低企業庫存。從現有條件來說,其核心突破點應該屬于物流中心的有效構建與布局。而在構建物流中心的過程中,其有效途徑包括自建、改建、聯建以及代建等四種模式。相對來說,自建與改建模式的投資規模較大,對于物流成本與管理的標準要求較高,因此在一般情況下,不建議采用。
4.4提高我國物流配送體系的現代化發展
在實現物流配送現代化的過程中,其首要任務是完成配送手段的機械化、信息化以及自動化。例如,建設立體化倉庫,利用旋轉式貨架等都屬于現代化物流的一種方法。另外,對于企業物流配送體系的管理工作,還要實現其現代化與規范化等管理模式。在實際工作上,要強化現代管理理念、技術以及手段等利用力度,不斷強化物流企業的內部組織結構,從而不斷提升物流企業的日常管理、服務以及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等工作水平。
4.5培養高素質的物流經營管理人才
對于物流人才的培養,從根本上來講,首要任務就是抓好教育工作,在政府教育管理部門的支持下,逐漸開展相關教學。例如,常見的有高校物流專業教育、職業物流專業教育以及社會培訓再教育等等。其次,加快我國高校的物流教育工程。政府主管教育的部門,應當積極鼓勵各高校結合本身的特點探索物流專業的課程設置和學生的培養問題,以各種形式推動我國的物流學歷教育,擴大物流管理專業的教育規模。最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是培養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最重要方式,如開辦物流職業技術學校或者培訓班。
5、結語
隨著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物流產業的互補性更加強烈,其市場也越發繁榮。因此,相關企業要提高互聯網技術的重視力度,積極迎合電子商務的實際情況進行物流管理的開展。在實際工作上,應加快自身的創新體系建設,提高行業的運營能力和運營效率,才能更好地促進物流業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徐燕可,王麗萍.基于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管理研究[J].財經界(學術),2010(24).
[2]張麗娟.基于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企業物流管理創新研究[J].現代營銷?營銷學苑,2010,10.
[3]李彬,張宏山,蔡新顏.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管理策略[J].企業改革與管理,2008,5.
[4]杜琳琳.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國物流管理的現狀分析與對策[J].改革與開放,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