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建筑市場快速發展的今天,建筑材料檢測及控制是建筑施工質量的保障。通過建立和完善一些管理系統及制度,然后對工作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來提高工作人員的檢測能力,從根本上解決材料的質量問題,爭取做到偽劣產品不進建筑場地。同時以科學的方式對建筑材料進行檢測,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從而使得建筑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時也是為了使人民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本文分析了建筑材料檢測的重要性,探討了建筑材料的檢測方法及控制措施。
關鍵詞:建筑材料;檢測方法;控制措施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核心,其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整個建筑工程質量的好壞。因此,把好材料關尤為重要,這就需要重視材料質量的檢測工作。通過科學的檢測,才能準確的鑒定建筑材料合格與否,能否適用于建筑工程中,從而保障建筑工程的質量。
一、建筑材料檢測的重要性
通過對建筑材料的檢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優化對建筑材料的選擇,在保障質量的前提下降低材料方面的成本。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建筑材料的重要性逐漸的凸顯出來,建筑材料的質量是保障工程質量的主要條件。對其進行檢測分為兩個方面,分別是生產單位進行檢測與施工單位進行檢測。前者主要是對建筑材料進行檢測,以此來衡量建筑材料是否達到國家的要求以及相關的標準。如果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入市場;后者是由施工單位對其進行檢測,主要是通過抽樣的方式將建材送到相關的檢測部門來對建筑材料的質量進行檢測,以此來衡量建筑材料的各項性能能否達到國家對質量的要求以及建筑對材料的要求。此外,對建筑進行檢測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建筑企業的成本,加強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二、建筑材料檢測方法
1.對建筑材料樣品進行選擇以及處理。在對建筑材料進行檢測的過程中,對各個步驟都應該按照相應的規范以及標準進行執行,以此來保障檢測結果的真實與準確。第一,抽樣的規范。在對樣品進行抽取的過程中,所選擇的樣品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與大眾化的特點,以此來達到對全體材料進行檢測的要求。第二,樣品進行抽取的方法。在對樣品進行抽取的時候,應按照相應的規范進行抽取,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簡單隨機抽樣、分成抽樣、周期性系統抽樣、多級抽樣以及整群抽樣。
2.對抽取的樣品進行檢查。為了加強檢測的效果,在抽樣結束后對樣品進行檢測前的處理。例如應對抽取的樣品進行裁剪,裁剪成規格相對較小的試塊,以此來方便實驗;同時對含水量相對較大的實驗品應做好烘干處理,將水分控制在規范的要求范圍內等等,所以在進行檢測之前應對試驗品做好處理。
3.檢測技術。在進行檢測的過程當中,通常都是使用相關的儀器繼續實驗,主要的檢測內容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對材料本身進行物理檢測,這可以加強對材料結構的了解,并對材料的力學性能進行有效的判斷,同時可以獲得建筑材料的基礎數據與資料品;其次是對建筑材料的力學性能進行檢測,并進行力學性能實驗,了解建筑材料的抗壓性與韌性。
4.檢測中對溫度與濕度的要求。溫度與濕度對檢測的效果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在檢測的過程中應按照相應的規范對濕度與溫度進行控制,以此,來保障檢測結果的真實與準確。例如在對防水材料進行檢測的過程,其對環境的是要求就相對較為嚴格,必須將溫度控制在23℃±5℃的范圍之內;在對試體成型之后應將溫度控制在18-22℃范圍之內,濕度也應注意大于50%。
5.試件尺寸及精度。要按照標準的試件方式進行材料力學性能測試。例如,混凝土抗壓強度試件的試件標準為以邊長150mm的正方體。若尺寸和形狀都在要求范圍之內,這就說明了該試件為標準的試件,混凝土抗壓強度值會受到其試件的精度高低的影響檢測結果。例如,因為不夠平整引起偏心受壓從而導致由強度會下降5%左右。
三、建筑工程所用材料檢測的控制措施
1.進場施工材料的檢測,在建筑材料進場之前,一定要對其實行檢測,只有檢驗合格的產品才能夠進人的場內使用,對于不合格的產品一律拒絕其進場,要嚴把質量關。對于建筑中比較常用的水、電、土建等常用材料是必須要經過檢驗的,還有一些是建筑以及監理單位規定的必須要檢測的材料,在使用之前必須要對其進行檢驗,合格后方可進場,不合格的堅決制止。在對材料進行檢驗時,首先要對其外表進行檢驗,看其外觀上是否有明顯的劃傷、裂縫、麻面等現象,如果是不影響施工使用的再進行對內部的檢驗。按照檢驗的方法不同,檢驗的標準也不同,對于有合格證的產品按照相關的要求看其是抽樣檢驗還是雙倍試件。對有些不合格的產品按照相關的規定,有的是要返廠,有的是要在相關部門的監督下進行就地封存。
2.材料進場后的質量控制。材料進場時,還應對照設計要求進行檢測驗收,工程上使用的所有原材料,必須事先審批后方可進人施工現場,質監員在日常監督檢查和工地巡查中,應將工程材料進場復驗情況作為工作重點,進人現場的材料與提交的資料在規格、型號、品種、編號上必須一致,每次檢查中應認真核對施工記錄和材料進場復驗報告,查證材料進場復驗頻次、數量、報告結果是否滿足要求,是否存在先用后檢等問題。不同種類、不同廠家、不同品種、不同型號、不同批號的材料是否分別堆放、界限清晰并有專人管理。對于發現問題的,應及時簽發監督文書便于追蹤工程質量,對分析質量事故的原因也有很大幫助,并對責任單位進行不良行為記錄
3.完善建筑材料質量檢測系統,在建筑檢測軟件的使用上,從現階段來看檢測系統還不夠完善,要么是功能不夠齊全,要么是檢測質量不達標,這些因素都將影響到檢測的質量效率。在有些單位檢測軟件的使用只是代替了手工作業而已,完全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果,對建筑材料的檢測結果有極大的影響。為使檢測系統更加的科學性檢測結果更加準確,那么應該將檢測系統更加完善,在功能和檢測質量上進行提高,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健全檢測網絡系統,使檢測的數據能夠及時準確的上傳到系統當中,可以為相關的單位所查詢使用。其次對于檢測的信息內容要完善,如說項目編號、委托單位和監理單位等都要進行詳細的登記,為以后的查詢調用提供依據。再次對于樣品收樣和報告發放要系統的管理建立子系統,使每個項目的信息都能夠完整準確的顯示。
4.試驗誤差的控制。試驗方法必須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文件規定進行。可是有個別試驗人員為了節省時間,在作鋼筋拉伸試驗時只試驗到試件出現頸縮而不將其拉至斷裂,這是不正確的,這樣就造成試驗結果的誤差,但這是工作人員所能控制的并不屬于試驗誤差。鋼筋不拉斷,其測得的伸長率較規定的試件斷后伸長率要低,與標準規定相違背,這是不允許的(鋼筋焊接件由于不需要測定伸長率,可在試件出現頸縮現象后停機)。試驗要求必須準確,以減少誤差。
5.保證樣品和建筑材料的一致。在建筑的工程中,必須要保證樣品與接收到的材料保持一致,這樣檢測出來的樣品報告才能代表整批建筑材料。同時企業也要必須建立起自己的材料檢送體系,對施工現場的管理進行強化,并且對檢測和送檢以及一些其他的相關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從而保證建筑材料的質量。
總之,建筑工程材料質量關系到整個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要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就必須不斷地提高建筑工程材料本身的質量,積極加強建筑工程材料的檢測,這就需要建筑工程相關單位和部門共同努力,不斷提高建筑材料質量控制的工作水平和檢測水平,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確保建筑材料的質量和建筑工程質量的安全。
參考文獻:
[1]戴珺珺,隋麗源.論建筑材料檢測的質量控制[J].民營科技,2013(1):195.
[2]齊文明.試論建筑材料檢測的質量控制及行業現狀[J].中國科技博覽,2011(1):63.
[3]唐海林.青島市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研究[D].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庫,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