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大規模基礎建設工程的動工,工程機械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日常的建筑、道路等工程施工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工程機械。由于高強度的使用,工程機械在施工中容易出現各種故障。為了不影響工程施工進度,需要對工程機械進行現場維修。在實際的工程機械現場維修工作中,由于工程機械在作業現場比較分散、作業場所流動性大、缺乏維修配件,再加上維修管理系統不健全、維修人員的技術水平有限,導致維修勞動強度大,機械維修效率低。本文分析了工程機械維修的作用,探討了工程機械維修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工程機械;維修管理;基本策略
在工程項目中,工程機械的維修工作是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就目前來看,現在市場上的生產廠家中很多都使用進口元件,甚至部分企業大量地進口工程機械,相比較之下我國工程機械技術頻率高、更新周期短,這無疑是對我國的工程機械維修行業的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我國現代工程機械維修工作應當以工程機械維修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基礎,結合本企業自身的機械維修需求,進一步地優化維修制度,更新維修管理理念,不斷地加以改善以及改進。
一、工程機械維修的作用
1.保證機械的正常運行。任何機械,即使在正常使用情況下,也不可能永遠保持正常工作狀態。由于內外界因素的影響,各零部件必然要發生磨損、腐蝕等變化,因此,有必要在機械的使用過程中對機械進行保養維護,在機械發生故障時對機械進行修理,從而保證機械的正常運行。
2.延長機械的使用壽命。任何機器都無法無限期的運行。都有規定的修理標志和保養周期,達到修理標志后就必須修理。到了保養周期就必須進行相應級別的保養,只有通過修理和維護.機械才能取得繼續正常工作的能力,從而延長機械的使用壽命。
3.降低機械的使用成本。一臺機械如果不經過任何維修.它只能使用一個大修間隔期,只能達到機械使用壽命的1/4-1/5。但一臺機械的一次大修費用只占新機原值的10%-30%,所用材料約為新機的10%-20%。而每大修一次可獲得相當于新機80%-9O%的使用壽命。如果在全部壽命過程中大修四次,所需費用不超過新機原值,而獲得相當于新機三倍以上的使用壽命。可以降低機械使用費的成本,避免將機械的原值分攤在1/4—1/5的使用壽命期內。
4.節約能源和資源。經過維修的機械設備可以大幅降低油、電等能源消耗,并減少資源投入,降低使用成本。
二、工程機械維修的基本策略
1.完善工程機械維修制度。健全的工程機械維修制度是工程機械維修工作的關鍵,改進原有的計劃預期檢修制度,根據施工中的工程機械實際技術狀況制定相應的保修周期,做到及時準確維修,節約維修費用,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提高設備使用效率。施工企業應當嚴格執行工程機械維修制度,做到定人定機,確保維修工作的有序進行。
2.不斷改進機械設備。利用先進技術,深度挖掘機械設備的生產能力,使設備操作工序進行簡化。在提高機械設備運轉效率與生產能力的同時,降低機械出現問題的概率,提高機械現場維修的效率。
3.加強現場機械使用的管理。在設備使用方面必須堅持實行“二定三包”制度(定人、定機,包使用、包保管、包保養),機械操作人員要做到“三懂”(懂構造、懂原理、懂性能),“四會”(會使用、會保養、會檢查、會排除故障)。正確使用機械,嚴格執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其次,加強對機械使用環境的控制。工程機械大部分是露天作業,作業地點經常變動,所以其性能受到作業場地的
溫度、氣壓、污染、路況及天氣等因素的影響很大。不少施工單位由于忽視了環境因素對使用機械的影響,未采取相應的保護性或適應性措施,致使機械使用性能降低,維修工作頻繁,使用壽命縮短,甚至釀成事故。如果在施工現場采取有效措施,如經常使施工便道保持平整,及時養護。雨天將便道上的水坑及時填平,露天停放的機械蓋上防雨布,晴天經常灑水,減少灰塵;便道應因地制宜地減少坡度等,都對減少維修工作,延長機械使用壽命有利。
4.施工機械在施工期里的保養。施工機械的日常保養大致有清洗保養、潤滑保養和堅固保養三種。在施工期間,施工機械因為所在的作業環境和作業溫度不一樣,相應的維修及保養手段也不同。對于清洗保養來說,一般是依照施工機械的正常清洗時間間隔來做清洗工作就可以了,但如果作業環境的塵土或灰塵太多,清洗保養的時間間隔就要縮短,例如對空氣濾芯的清洗工作和換機油工作就要根據工作環境的灰塵量來靈活地變動清洗間隔時間。潤滑保養也是一項最基本的日常保養內容之一。當施工量大時,工程進度要求各種施工機械的作業時間也要增加,潤滑保養也要隨著施工機械的運轉作業時間增加次數,例如傳動系統的潤滑工作。緊固保養是保證施工機械安全運行的一項重要內容。當作業環境路面起伏不平,機械各部分的連接部位易出現松動情況,這時需要比平時多的緊固保養次數,防止出現各類機械事故的發生。此外,如果周圍環境過于潮濕,無論施工機械是否在運轉中,都要對機械的底盤部分進行更加認真的潤滑保養,以防止底盤的各部位生銹、腐爛。
5.提高維修技術,重視人才培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工程機械中使用的先進技術越來越多,設備的結構也越來越復雜,因此維修過程中需要采用先進的故障診斷技術,并且采用新材料和先進的維修技術提高工程機械維修后的質量和性能,延長工程機械的使用壽命和工作效率。另外在維修過程中,維修人員的技術水平決定著維修的質量,要重視對維修人員技術水平的培訓,使他們能夠學習到先進的設備維修技術,同時還要加強對維修人才的引進,為維修事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6.推進RCM服務網絡。
(1)現代工程機械維修正逐步采取先進設備維護模式,RCM作為這種模式中重要的模式之一,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將部件的安全可靠性與診斷技術以及維修工作的經濟和理性結合到了一起,這樣一來不僅僅調高了設備的利用率,更加延長了修復周期,提高了整體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2)技術服務是維修市場最主要的交易對象,基于這一點,RCM地域性服務網點的建立對工程機械維修行業有很多的益處,而且這些益處也在區域性的實際工作中得到了驗證:有利于知識資源的儲備;有利于維修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共享;有利于技術培訓;有利于信息資源的共享;有利于新部件的統配;有利于信息反饋和交流渠道的建立及運行;有利于工程機械維修工程的建設和發展。
(3)RCM 服務是一種建立在 RCM 模式理論基礎上的新型的設備維修服務體系。它主要是針對目前工程機械維修管理部門技術力量薄弱、維修費用過高、維修分散等各種實際問題而提出的一種服務模式。該理論主張從零配件供應、新技術應用、用戶信息反饋等方面高效快速反應,快捷經濟地進行檢測、保養及處理各種故障,減輕因設備故障對施工企業造成誤工停工損失,減少維修費用,提高經濟效益。
機械的管理和維護與保養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充分認識到機械設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機械設備的管理及維修工作,基本上是堅持維護保養和預防性維修相結合,強化重點部位的維護管理,按設備狀態合理確定維修時間。機械設備管理水平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要切實加強機械設備的有效管理,相互協調,以科學為指導,積極去研究、探索和采用先進的管理維護方法,逐步使機械設備的管理和維護與保養工作。
參考文獻:
[1]曹星洲.工程機械的維修現狀與改善措施[C].2012 年中鐵隧道集團低碳環保優質工程修建技術專題交流會論文集,2012(02).
[2]陳思略,曹赫.有關機械設備的維護及其管理分析[J].中國機械,2013(7):259-260.
[3]宋燕生.淺析如何做好機械設備的維護與保養[J].中國科技博覽,2012(1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