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壓力容器設計中,為保持其外殼的強度和韌性,需要選取優質異種鋼予 以焊接,并進一步控制生產加工成本。本文對壓力容器接管強度的計算進行了簡要分析,闡述了當接管與筒體強度不同時,焊接材料的選擇標準。
關鍵詞:壓力容器殼體;異種鋼;焊接材料
在金屬壓力容器的焊接作業時,需要嚴格按照設計標準進行。因此,在焊接作業前,需要對焊接壓力容器外殼和母材的適應性有良好的考量,以實現高韌性、高強度的設計需求。若焊接材料選擇不當,則很可能造成焊接作業的氣孔、凹陷、裂紋等質量問題的產生。加強對壓力容器的焊接鋼材的工藝技術研究及合理應用,做好配套的缺陷檢查工作;根據金屬壓力容器外殼所需焊接材料的選用原則,確定質量達標的焊接鋼材的選取,對提高壓力容器殼體的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壓力容器殼體與接管異種鋼焊接材料選用的原則
(一)滿足焊縫的使用性能
在焊接材料的選用中,首先需要對被焊接材料的化學性質和性能進行了解,尤其是對焊縫在結構中的作用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其中焊縫的使用性能主要包括:力學性能、韌性、耐高溫性、耐腐蝕性等。焊縫從力學性能可分為連接焊縫和工作焊縫。連接焊縫的主要功能是,在結構工作過程中將兩個工件緊密的連接在一起,承受較少或不承受工件工作的負荷,對焊縫性能的要求較低;工作焊縫則主要是在工件工作中,承受較大的應力,因此容易損壞,對焊縫的性能要求較高。其中壓力容器殼體與接管連接焊縫在《鋼制壓力容器》中劃分為D類,屬于工作焊接,其結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承受較大的負荷。
(二)異種鋼焊接材料選用標準
異種鋼材焊接材料的選取一般依照低匹配原則,即焊縫的強度匹配于強度較低的母材。如接管20鋼的強度需呀高于400MPa.鋼殼體Q345R的強度一般高于490MPa,選用E43××型焊條熔敷金屬的強度則是420MPa。其中,對于強度性較低的鋼材則主要選取等強原則,以保障焊接頭的韌性,提高焊接頭的抗脆性。
插入式結構形式
騎座式結構形式
二、壓力容器開孔設計
(一)壓力容器開孔的影響
壓力容器上開孔主要是根據產品結構、加工工藝及檢驗工作共同決定的。因此,大多數容器都需要進行開孔、安裝接管。如檢查孔,進料、出料口,安全閥門,排污口等。容器的開孔焊接接管會對應力分布和強度帶來一定的影響。
1、開孔對應力分布的影響。在壓力容器中,開孔區域去除了殼體金屬,減少了殼體受力面積,使得原本均勻分布的應力會集中到孔的邊緣,導致孔邊緣的應力迅速升高,出現應力集中現象。
2、接管處的不連續應力。在容器殼體和接管組成的結構之間,會照成應力的不連續現象;殼體與接管連接的拐角處,也會因為截面過度不等的情況導致集中應力的產生。
上述現象都是由于開孔,使得開孔部位或接管部位處應力高于殼體膜應力,形成的應力集中現象。
(二)壓力容器開孔補強計算
由于開孔使得孔周圍應力的上漲,而在壓力容器厚度計算中,一般只考慮容器的直徑、壓力、材質等,忽視了對開孔造成的應力集中現象的預防。因此,為保障產品的安全、正常使用,降低孔周圍的應力,需要對容器結構進行補強作業。·
補強作業一般根據《鋼制壓力容器》中的等面積補強法進行計算,容器殼體由于開孔喪失的拉伸承載截面積,需要在孔邊的有效補強范圍內進行等面積的補償。
補強的主要形式為,在孔邊增加相應的承載金屬面積,以達到降低開孔產生的應力集中現象。補強的主要手段為增加殼體壁厚、增加接管壁厚或增加一塊補強板等。其中增加殼體壁厚會明顯提高設備質量,提高不必要的制造成本,,多選用后兩者補強手段。
一般的補強結構分為為插入式(a,b,c,d)和騎座式(e)。其中騎座式開孔需要機加工,因此,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一般選用插入式結構形式。
三、壓力容器焊接質量控制措施
(一)焊接準備
在壓力容器焊接作業之前,首先需要先對壓力容器受壓組件焊縫坡口進行嚴格檢查,在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焊接作業;其次,需要對坡口表明進行預處理工作,主要包括油污、雜物等的清理過程,在坡口呈現出金屬光澤后,即達到要求;再者,定位焊接的焊條材料一般選取3.2mm左右的焊條,且其縱縫和環縫定位焊長度在3-5cm,間距為35cm左右,厚度在0.5cm以內;最后,在正式焊接作業前,需要對焊縫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如用砂輪機將定位焊兩端處進行緩坡處理。
(二)質量控制
一、在焊接作業前,需要對施焊技術參數進行調整,避免在正式容器殼體上進行調試,所使用的焊條需要進行烘干處理,并用專用保溫桶儲存;二、在焊接作業完成之后,需要對施工作業的工序進行仔細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下一步的焊接,表面焊道的寬度需要大于坡口寬度的2-4mm,焊縫大小在2mm以內;三、焊接組件、作業卡具及拉筋等,需要與容器殼體使用同種材質的焊條進行焊接作業,其焊道長度應在5cm以上;四、對引弧板、外殼焊接試用板設施的拆除工作,需要嚴格按照施工標準,不得隨意進行錘擊拆除;五、焊接頭、接管及筒體的焊接需要采用全焊透方式,并將接管里端打磨成圓角,進行光滑過度。
(三)焊接接頭的處理控制
焊接接頭主要包括對接接頭、T形(十字形)接頭、角接頭及搭接接頭等四種基本形式。對接接頭作為最常見的一種接頭形式,其主要特點有,強度高、受力均勻等,一般使用在筒體和封頭等重要部分的焊接中。A類接頭主要有筒體的縱向接頭、球狀封頭、連接筒體環向接頭以及各類凸形封頭等形式;B類接頭則指的是長頸法蘭和接管連接部分的接頭;C類接頭以平蓋、管板與圓筒非對接接頭,法蘭與殼體、接管連接的接頭為主;D類接頭則指的是接管、人孔、補強圈等與殼體等的連接接頭。因此,對于A類接頭一般采取,全焊透或雙面焊接方式;B類接頭則根據其作業應力選擇焊接方式,一般在作業應力為A類接頭的1/2時,采用襯墊單面焊方式;C類接頭通常在焊接過程中受力小,一般采取角焊接方式;D類焊縫一般是接管和容器間的交叉縫,其應力分布相對集中,一般采用全焊透接頭較為可靠。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焊接材料的選取中,首要的是對工件結構和焊縫作用的考量,并聯系強度計算結果。在插入式接管與壓力容器殼體的異種鋼焊接中,焊接材料的選取需要與殼體材料相匹配,若選用低配的焊接材料,則難以達到安全標準的需求;而對于騎座式接管與殼體的異種鋼的焊接來說,則可以選擇低配的焊接材料,降低產品制造成本。
參考文獻:
[1]李金華.基于MATLAB的壓力容器殼體優化[J].廣東化工,2014,41(18)
[2]沈江濤.壓力容器殼體壁厚設計要點[J].化工設備與管道,201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