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試教育,題海戰術,讓學生疲于應付,難以培養個人興趣,這些都是我國高中被詬病的地方。與之相對,美國的中學生則是在興趣中成長的,這是許多中國中學生所羨慕的。進入21世紀,學分制、綜合素質的培養是中國中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這些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變現狀,讓中學生能夠在非學術能力方面(或者說綜合素質方面)也能夠得到成長。美國的中學生雖然在學術素養方面與中國的中學生存在差距,但是他們在非學術能力方面卻得到很大提高。在國際性的語言、數學、科學競賽中,美國中學生遠遠落后于其他國家,可是,調查表明,他們的自信心、創造力、綜合素質卻獨占鰲頭。盡管有不少美國學者擔憂,美國中學在學術培養方面的落后會削弱美國未來的競爭力,不過同樣有許多美國人認為:他們的教育方式正是美國之所以一直是“Number one”的原因。那么,中美中學生的這些不同從何而來?本文就以筆者曾經到訪的一所美國公立高中——賓夕法尼亞州斯泰特克里奇區高中(State College Area High School,以下簡稱“斯區高中”)作為例子,嘗試從中找到答案,為我國的高中教育提供借鑒。
一、積極參與、承擔責任的公民
目標決定過程,我們首先看看美國中等教育的培養目標。斯區高中的培養目標有十條,其中,前三條是:“一個積極參與、承擔責任的公民。”“一個清晰、高效的交流者。”“一個稱職的、具有批判性思維的、富有創造力的問題解決者。”這三條強調了責任、交流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責任”放在了首位。斯區高中對于學校的宗旨是這樣定位的:致力于創建一個能夠盡可能滿足學生需求的環境,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讓學生具備取得成功所需的能力和品質。從這些描述里我們可以看到斯區高中將學校視為提供教育服務的機構。在教學方面的體現就是,斯區高中采用了完全意義上的學分制。學校的培養目標、服務定位以及學分制對學生學習興趣、選擇權利的尊重,使得學生能夠探索自己的興趣所在,能夠在選擇中學會承擔責任,成為一個社會事務的積極參與者。
二、斯區高中的學分制
和其他美國高中一樣,斯區高中采用學分制。第9年至第12年級是美國高中的時間段。斯區高中對升學的要求是,學生需完成4個學分才能夠從9年級升入10年級,需累計完成9個學分才能夠從10年級升入11年級,需累計完成14.5個學分才能夠從11年級升入12年級。學生要從斯區高中畢業,需要修滿一定的總學分以及完成主修學科的學分,如表1:
表1 斯區高中的學分要求
■
由表1可知,斯區高中的學生需要完成22.50個學分以及畢業項目和社區服務才能夠畢業。從學分的學科分布來看,學生主要需完成英文、社會研究、自然科學、數學這四個學科領域的學分,這些內容構成了主修課。此外,中學生還需要修滿5.50個學分的選修課。
(一)校園時間表
由于采用了學分制,美國高中生沒有統一的出勤時間。學校制訂了四個校園時間表,分別是用于安排課程的常規時間表(regular schedule,見表2)、方便班主任(或指導教師)進行班級指導的時間表(short homeroom schedule)、校園體育賽事的賽前動員時間表(Pep Rally Schedule)以及便于其他活動或用途的延后兩小時時間表(2 Hour Delay Schedule)。除了延后兩小時時間表是從早上10點10分開始,其他時間表都是從早上8點10分開始的,所有的時間表都是下午3點16分結束。這樣的時間設置一方面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課程安排選擇到校上課或參加課外活動,也可以在校外兼職或者實習,另一方面則兼顧學校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
表2 斯區高中的校園時間表
■
(二)斯區高中的主修課
和國內高中的主修課不同,斯區高中的主修課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根據學生的職業規劃、學習能力等因素劃分為不同類型和難度的課程組合,以供學生進行選擇。以自然科學為例,斯區高中為9年級和10年級的中學生提供了自然科學的基礎課程。基礎課程分為兩個難度層次,具有升學意愿的學生可以選修“高級地球系統科學1”和“高級生物1”,沒有升學意愿的學生可以選修“地球系統科學或地球系統科學1”和“生物或生物1”。進入11年級和12年級之后,自然科學進一步按照學生的升學意愿和專業意向細分為三組:第一組包含生物、化學、物理、環境科學、解剖學與生理學等課程,還有大學課程先修,即AP課程(AP,advanced placement),高級課程較多,難度較大。這組課程提供給那些很有可能在自然科學領域繼續接受教育或者培訓的學生進行選修;第二組課程與第一組大同小異,只是沒有AP課程,主要提供給那些打算繼續接受教育或者培訓但不一定在自然科學領域內的學生;第三組包含環境科學、物理、化學、物理化學綜合等初級課程,提供給那些畢業之后不打算繼續接受教育的學生。當然,這樣的劃分并不是硬性的,只是一種建議,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相關課程。
其他主修課程的設置同樣具有很高的選擇性。如英語有基礎課程、高級課程、英語語言和寫作(AP課程),還有科幻小說、文學、體育和探險文學、現代經典、電影和媒體研究等。學生從這些課程里拿到4個學分就符合基本的畢業要求,不過,學生往往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或職業規劃修習更多的課程。除了這些英語主修課,還有英語選修課,包括學術成功策略、劇院新聞導論、新聞、高級新聞、高效閱讀和研究技巧、創作、演講等。
社會科學方面,9年級和10年級主要是不同難度的世界歷史,進入11年級后,學生可以選擇美國歷史、民主活動、美國政府、社會熱點、經濟、社會學、心理學、歐洲史、閱讀、寫作等課程。可以說,社會科學課程是培養學生成為一位合格公民的關鍵環節,通過對歷史、政治的學習和分析,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掌握分析社會問題的方法,訓練學生的批判思維,讓他們具備適應法治社會所需要的素質和能力。
在數學方面,斯區高中提供了幾何、代數、微積分、離散數學、三角學等課程,還有幾門選修課,如計算機科學(AP課程)、統計(AP課程)、數學高級主題、計算機數學、離散數學等。體育和健康教育的學分要求同樣不低,一個是1.8學分,一個是1學分。這兩門課程一方面培養學生的運動天賦或興趣,另一方面教會學生健康生活,包括如何消費、如何保持營養均衡等方面的知識。
可以看出,斯區高中的主修課程其實也是選修課,學生在量力而行進行選擇的同時,需要對自己的選擇承擔相應的責任,因為不同的選擇意味著不同的教育規劃。此外,多樣的學習選擇也意味著多樣的評價標準,沒有了統一的評價標準,美國中學生可以盡可能地“揚長避短”,在發揮自己優勢的同時,讓自己在自信中成長。
(三)斯區高中的選修課
斯區高中并不是提供零散的科目讓學生選擇,而是根據培養目的將科目劃分為不同的專業(program),有會計和金融、農業科學、藝術和設計、汽車技術、民用建筑、互聯網、烹飪藝術、職業素養、制圖與設計、早期兒童教育、工程技術、家庭與消費者科學、衛生行業、豐富化學習、市場、音樂、技術教育、外語等。每個專業包括一系列的課程,如農業科學專業,包含農業科學實踐、農業科學1、農業生態系統、農業建筑技術、農業動力技術、農業動力系統、寵物動物學、農業科學合作實習、基因科學、馬科學、農業科學探索、森林學、園藝學、景觀美化、大型動物科學、野生動物等課程。如,藝術和設計專業,包含3D藝術、藝術史(AP課程)、美術(AP課程)、制陶術、陶瓷藝術、商業設計、素描、素描研討班、蝕刻與石刻、首飾制作、美術師、油畫、數字攝影、高級攝影、雕刻、絲印和圖版印刷等課程。豐富多樣的課程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需要,另一方面中學生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專業,在進入大學之前就確定自己的職業志向。
(四)斯區高中的體育活動
斯區高中提供了大量的體育活動供學生選擇,如棒球、籃球、中長跑、草地曲棍球、足球、高爾夫球、冰球、長曲棍球、壘球、游泳和潛水、網球、田徑、排球、摔跤等。這些體育活動與相關的競技比賽相結合,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特長,構成了美國作為體育強國的學校基礎。此外,啦啦隊是另一個重要的體育活動,大部分體育項目都有啦啦隊。啦啦隊項目主要培養學生的跳躍、舞蹈、特技以及其他相關技巧。
(五)斯區高中的其他課外活動
斯區高中為學生提供了超過90個社團和活動項目。當學生確定了選修的課程之后,他們可以選擇相關的課外活動。課外活動五花八門,有學術競賽小組、出版社、藝術社團、音樂社團、影視社團、環保社團、外語小組、社區服務社團等等。大部分社團都是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創立起來的,教師在盡量不直接干預的情況下提供建議和咨詢服務。這些課外活動一方面為學生帶來樂趣,另一方面讓學生獲得課堂上不易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如領導才能、運用社會資源的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這些能力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恰恰是非常重要的。
三、斯區高中的學業評價
學業評價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影響。斯區高中規定,課程成績由平時成績及期末考核成績組成。平時成績主要考查學生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表現。如世界歷史這門課程,學生需要參與課堂討論、分組項目、學術研究、口頭報告等教學環節。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給出平時成績。對于一些專業性較強的選修課來說,實踐活動是學業評價的重要部分。這些課程要求學生在實習單位實踐一定的時間,然后根據雇主的評價意見給定學生成績。多樣的評價方式使得學生不會局限在課本里,而是通過各種學習方式獲取知識、完善自我,綜合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從斯區高中的學分制、課程設置、評價方式中可以看出,美國的中等教育通過完全意義上的學分制,在給學生選擇權的同時,讓學生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選擇合適的成長方式。這樣的課程方式,一方面給予學生巨大的成長空間,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程中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為大學的專業選擇以及未來的職業規劃做好充分的準備。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參考文獻:
趙中建.普通高中的課程設置和學分制:美國拉德納高中個案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3(2).
基金項目: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美國一流大學本科招生制度變革研究(1900-1960)”(課題批準號:QN2013036)階段性成果。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