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人教版地理教材為基礎,從地理教學內容、范圍、形式、方向以及綜合性等方面進行比較,并涉及較多的實際教學內容與知識點。詳細地分析了比較法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從而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地理知識。
關鍵詞:方向比較;形式比較;內容比較;范圍比較
從新版初中地理教材來看,可以看到基本上每個章節都為師生呈現了較多的比較學習內容,由此可見這種教學法在實施新課改中的重要地位。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擅長運用比較法來對比各類知識,本文以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材為例,詳細地結合教學內容,論述了比較教學法的運用,從而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地理知識。
一、方向比較
在運用方向比較的過程中,可以從經度方向以及緯度方向等方面進行比較。
1.經向比較。可以從地理事物沿南北的經線方向比較它們的變化以及異同。在講到非洲的氣候圖時,可以從中部沿南北延伸的經線進行方向比較,在其中作中軸線,并且對赤道兩側緯線比較非洲氣候分布特征。
2.緯向比較。可以從沿東西方向的緯線上比較地理事物的異同以及變化。例如,在講到亞洲復雜的氣候時,對不同氣候形成的景觀進行舉例時,可以對中國東北—內蒙古—新疆一線的植被變化進行比較,并讓學生說明氣候類型及其變化原因。通過比較,找出影響各地氣候的主導地理因素,進而進行自主分析。
二、形式比較
從比較形式上來看,可以比較教材以及練習中遇到的圖像、列表、數據等。
1.圖像比較。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作出關于不同地形、政區、地理分布、氣候、流向、景觀、剖面以及統計等相關圖像。比如在講解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草原氣候的相關知識時,可以提示學生對兩個地區的景觀圖進行比較,也可以借助降水柱狀圖以及月平均氣溫曲線圖進行比較,從而引導學生理解不同氣候類型的差異。
2.列表比較。教師可以制作相關表格,從而清晰地比較不同地理事物在概念、特征、屬性或地理數據上的不同。學生常常會分不清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這時,可以提議繪制對比表格,讓學生闡述二者之間有何不同,這種不同屬于哪一方面……最終學生繪出表格的同時,也慢慢掌握了列表對比的方法。
3.數據比較。這就要提取相關的地理數據,確定它們各自量的排序、大小、水平、倍數以及比例等。比如,可以比較中國與世界范圍內的人均GDP數據。學生還可以借助讀圖,提取主要國家在人均GDP方面的數據;此外,學生也可以借助數據列表以及比較,計算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人均GDP倍數,從而科學地得出這兩類不同國家有著明顯的發展水平差距,從而讓學生更好地認清中國經濟的發展水平。
三、內容比較
在七年級下冊的地理學習中,學生需要掌握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相關位置、氣候、生物、資源、景觀、面積、地形、地勢以及河流等知識,可以運用比較方法來加以引導。此外還可以從人口、文化、建筑、民俗以及服飾等方面進行比較。既可以綜合比較以上要素,也可以比較單項、細化的內容。例如可以比較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位置、面積、氣候等。再者,可以比較南亞最大的國家——印度的冬季風以及夏季風的不同性質,讓學生在讀圖過程中找到它們的名稱、風向以及風的發源地,進而甄別出這兩類季風的不同來源方向以及冷暖、干濕的性質,進而從整體上概括印度的夏季以及冬季的氣候特征,在此基礎上,可以組織學生自主探索該地區容易形成水旱災害的原因。
在學生掌握這種內容比較的方法后,還可以列舉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比較二者的不同。如此循序漸進,從而鍛煉學生在日常地理學習中的知識遷移、對比以及應用的能力。
四、范圍比較
可以劃分為空間區域以及時間尺度的比較。
1.比較空間區域。在課堂上不僅可以有不同大洲或國家的比較,而且還可以進行地區比較以及城市比較等。例如,在比較日本與俄羅斯版圖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通過讀圖,分別找到它們各自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所在大洲以及瀕臨大洋等空間位置特征。亦可在七下復習時讓學生隨意從課本中找出兩張或多張地圖,分析地圖中地區的空間位置,從而斷定圖中所示的國家或地區的大致或具體位置。在此過程中,可以做出相應的比對列表,并歸納它們的地區優勢,從而更好地把握這兩個或多個國家的差異和共同性。并可分析,各國在發展中其空間區域因素為本國發展帶來哪些優勢劣勢,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把握各國或地區的相關知識。
2.比較時間尺度。從內容上來看,這類形式要比較某地歷史上不同時期的變化,包括多年間、年際間、季節間、月份間、一天內變化以及晝夜變化等多種內容。例如,在比較印度人口增長的問題時,可以從時間上進行縱向動態比較,讓學生進行每兩年間印度人口的數據計算以及統計比較,由學生得出的結果能看出,近20年來印度人口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增長數量比較大,而且人口增長的速度較快。由此學生亦可自行估測,在這種人口增長趨勢下,印度的人口在未來很可能會超過中國。而且還要進行發散,讓學生去想人多帶來的好與壞,進而理解計劃生育的必要性以及該國要合理控制人口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這樣,學生在比較學習中通過計算、讀數、比較、推測、分析以及歸納等活動,能夠更好地鞏固知識,提升綜合能力。
從初中地理教學方法來看,比較教學法因其簡便的應用特征以及有效提升教學效果的優勢,而具有廣泛的適用性。而且因其具有的科學性以及邏輯性,學生也易于在比較學習中接受及掌握所學知識。因此,初中階段,地理更要合理地運用這種教學方式,從而確保學生能夠較為順利且輕松地學習以及掌握初中地理內容,并能夠更好地理解地理現象與事物間的內在聯系、領悟地理環境的總體性特征,更好地提升初中地理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赫興無.淺談地理教學中的區域比較法.教學與管理,2012(21).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