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的中學化學教學不僅要傳授化學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科學觀念和人文精神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和諧地處理人際關系及人與自然、社會間的關系,以適應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中學化學課堂教學轉型仍處于建模階段,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面臨著實際挑戰與考驗,許多化學課堂教學行為仍然導致著種種課堂生態失衡的現象,學生的探究欲望、表現熱情、交流合作意識和自主建構的積極性仍被禁錮,距離充滿生命氣息的鮮活課堂面貌還有較大距離,那么,如何在新課程下切實提升中學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學化學教育工作者反思。
一、培訓機構開設針對性課程,增強教師繼續學習的實效性
教師素質是影響課程改革進程的關鍵因素,教師培訓是各國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因此,在我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開展中學教師繼續教育活動是十分重要的,當前提升教學有效性所遇到的困難,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教師整體素質不高,抓住教師教育,就抓住了整個教育工作的根本和關鍵的環節,因此,大力發展教育,培養優秀教師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當今培訓機構對教師培訓的機會不少,許多培訓機構也存在著開設的課程學科性不強、沒有針對性、實際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大多流于形式,久而久之,教師很多時候也表現出培訓不積極、遲到、早退,更有甚者找人代替培訓學習,能拿到繼續教育的課時證即可,這樣對教師的繼續教育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因此培訓機構開設有針對性的課程是提升中學化學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教學的能力整體提升了,才能整體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把課堂留給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例如:在進行必修二“化學反應的速率”教學時,筆者的學校開展了“同課異構”活動,同一教學內容卻呈現出不同的教學風格、不同的教學方法,當然也收到了不同的教學效果。不同教師體現出來的教學側重點也不同,王老師側重于啟發、引導學生得出相應的結論并做了相關練習題,屬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重視其學科的理性化而忽視其內涵的人文化,這不僅與現代教育“人本主義”的潮流相違背,也不符合大綱所規定的“培養學生化學學習興趣、態度、創新品格、科學情感、道德情操”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而張老師僅僅讓自己作為一個引導者,把剩下的大部分課堂時間都留給了學生,讓學生每4人為一學習小組,分組討論、書寫能確定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因素的實驗方案,然后由學生整理出各方案所需要的實驗儀器、藥品,并派代表說出實驗步驟,最后各小組交流討論,評判哪些方案是不妥的,哪些方案是難以實現的,哪些方案是最佳的,老師提出指導意見,接著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并要求他們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完成“導學案”上的實驗記錄。這種教學方式突破原有新知的學習方法,把課堂視為師生生命活動中的重要場域,以實驗探究的形式討論確定影響因素,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這種教育思想,不僅有知識上的相互學習、探討與生成,更有一種內在情感、思想、道德、求知驅動力等方面的多維交互與相互影響,激發學生對于化學學習和創新的原動力。
三、凸顯化學學科的特性,在實驗中展現化學的魅力
新課程下的中學化學教學既不能用傳統的死記硬背的方法,也不能用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和體驗,把現成結論塞給學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充分發揮化學學科教學的特點——以實驗為基礎進行探究式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實驗,創造條件讓學生自我表現、討論探究、有效展示,更好地發揮實驗的教育功能。例如:九年級上冊緒言部分的教學時,筆者充分發揮化學學科的特性,讓學生分組進行了趣味實驗“魔棒點燈”“燒不著的布條”“會變色的紙花”等。再如:必修二中筆者增設了一個探究性實驗“自制肥皂”,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驗結束后,把學生自制的不同形狀的肥皂拍成照片,讓學生談談他們的經驗和體會,在實驗中感受化學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求實的科學態度。
四、挖掘學科中的美,提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要積極挖掘學科中的美育因素,并貫穿于學科教學中。如在進行九年級上冊緒言內容的學習時,伴隨著動聽的音樂讓學生觀賞美麗的圖片,滲透化學的美:形態美、色彩美、結構美、功能美,正是這些美妙化學物質的存在,給我們帶來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為我們創造了美好的生活,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產生一種愉悅的情感,同時感受化學這門學科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習化學的驅動力,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五、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體會化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
一個人處于比較拘束的狀態下與處于比較自在的狀態下,頭腦運轉的速率和有效性會有明顯不同,寬松和自在的環境,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例如:在分析“甲烷”的結構時,學生用自帶的土豆、西紅柿、蘿卜等做1個碳原子和4個氫原子,用牙簽、筷子、木棍等來連接成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制作完成后,筆者將這些完全出自于學生之手的作品一一拍了照,氣氛很活躍,場面很熱鬧,學生毫無拘束感,通過學生自主活動、合作活動,讓學生親眼目睹化學教學形象而生動的特點,親身體驗如何“做”中學、“樂”中學,從而發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樂于探究物質世界的奧秘,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積極的情感體驗是能夠給予人并可以影響其一生的最寶貴的東西。
參考文獻:
高興邦,周躍.論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1(1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