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語文教學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愛好探索的良好素養和習慣,在新課標改革實施進程中,高中語文以往“填鴨式”的教學被取締,自主學習策略的重要地位更突顯出來。針對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應用自主學習策略提出有效性建議。
關鍵詞:自主學習;學習興趣;啟發思考
在高中的學習生涯中,語文是最能體現學生自我價值的一門課程,也是新課程標準對現代教育的基本要求。本文就針對以往的語文寫作教學工作,從經驗中總結出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希望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寫作能力,這是每位中學生的必備素質。
一、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從三方面入手:能否較好地把握自身學習進度,做好安排和規劃,對自身學習效果進行總結和評價,并有針對性地做出改善、提高。相對而言,語文的知識面涉及較廣,學生可以通過更靈活的學習方式獲得新知識,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手段應該做到豐富多樣,發掘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在廣闊的知識海洋中尋找自己的喜好,建立自我的學習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勇于探討新知識并增長自己的見識。
1.激發學習興趣,用心發現生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只有對某件事物產生由內而外的濃厚興趣,才會真正不遺余力地去探索、發現,享受其中的樂趣。學習語文更是如此。在這過程中,老師應該對學生多加引導,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來吸引學生,讓他們對語文寫作有較好的認識。
此外,寫作的思路素材都是來源于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是生活的提煉。即使作為第一個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文學家莫言,他也直言不諱地說:“我只不過是將自己所聞所見,用最真實的語言表達出來”。因此,寫作靈感離不開生活,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到室外,組織相應的親近自然、接觸社會的實踐活動,感受生活,不斷提高對于語文寫作的熱情,善于用言語、文字將事物更優美地表達出來,也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生活體驗,從而得到更好的發展。
2.培養主動探索的意識
以往的教學模式都是老師帶著學生走,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如今的教學觀念更強調以人為本。老師應該作為從旁的指導者,學生才是主體。在此過程中,可以采用較流行的小組合作競爭的教學方法。將班級學生分成不同組別,組內寫作分工,組間公平競爭。能在最大限度上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和競爭意識。
二、自主學習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以上論述主要從學生方面,而教師在課堂上可采用如下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1.制造疑問,啟發思考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習過程中只有更多的難題去應對,才能學會掌握思考的角度和方向,就如大海中航行的船有了燈塔的指引。而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一起去探索問題,在這過程中才能體會到學習新知的樂趣。
在提出每個問題時,我們要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實際生活經歷,利用現有的條件和情境,結合學習的課程,融問于境。提出問題的主體可以是老師或者學生,當然筆者偏向于啟發學生舉一反三提出疑問,發揮主體的作用。而探討的問題必須是學生思維的起點,這樣才能很好地開發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很多時候,學生只是總到某一點的啟發或者某一個小小細節的觸動,才會萌生去探求真理的念頭,一旦學習沖勁被激活,教師便要緊緊把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將這種狀態能持續得更久,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獲得高效的學習。
2.溫故知新,發揮學習主動性
溫故知新是我們在教學中經常強調的學習方法,但真正做到的學生少之又少。除去以往教學體系的影響,在新課標下培養學生的這種學習意識,更有實現的可能。
3.適度評價,循循善誘
此處的“適度”是強調老師在對學生寫作評價中的程度不可過少,不可過多,過猶不及。因為每一位高中學生經過之前的長期學習,擁有一定的寫作基礎,如今應該是務實基礎,提高水平的發展階段。他們都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老師不可勉強施加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就如向上生長的樹苗被折彎軀干,結果會適得其反。
傳統的作文評改方式是教師對作文進行的技能技巧、得失優劣的點評,對學生的促進作用有限。新課標下可以采取讓學生參與批改評價作文,在這過程中以評價者的角度去了解一篇好的作文應該具備哪些要素要點,給文章提出相應的修改意見,讓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
在新時期、新課標的要求下,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是大勢所趨。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要從學生的角度引導,從帶著疑問去書海探索真理到獲得一定的寫作心得,得到教師的認可,一步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求掌握更好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上取得更大的成效。
參考文獻:
[1]王樂.試論自主學習策略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學習月刊,2013(11).
[2]程翠麗.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探索[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5.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