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對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不僅是貫徹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良好發展的重要途徑。另外,對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和掌握科學學習方法的關鍵,因此在高中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著力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學習習慣;培養策略
高中階段是學生個人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的教學中,作為教師不僅應該傳授學生知識,還應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而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能夠在習慣的催使之下積極主動地學習,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發揮主觀能動性,并在這個過程中將自身的潛在能力挖掘出來,這不僅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同時對于我們現階段的教學工作也有著非常深刻的意義。筆者從事高中數學教學多年,對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頗有體會,現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重點談一談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一、培養學生把握學習過程的習慣
對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師要從培養學生正確把握學習過程開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通過充分的預習,學生能夠對課堂學習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帶著問題進行課堂學習,對于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要嘗試著去自行解決;對于不能夠自行解決的問題要記下來,在課堂上在教師的講解之下解決問題。這樣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也能夠非常有效地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
其次,要培養學生認真對待課堂學習的習慣。課堂是學生數學學習的主要陣地,對于這個過程的成功把握可以說是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的關鍵,對于這一點教師要重點強調,讓學生能夠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授知識,同時還要教授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如何去學,如何把握課堂學習的重點,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識架構,這樣學生就會慢慢地養成重點抓課堂學習的習慣。
再次,要培養學生復習的習慣。高中階段的數學難度較大,很多知識并不是單純依靠預習和課堂學習就能夠完全掌握的,需要學生在課后付出很多的努力,而復習習慣的培養是解決學生知識鞏固和理解加深的重要途徑。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首先可以以任務的方式安排學生進行課后復習,并合理地安排一些習題內容讓學生在課后完成,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就會逐漸養成課后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習慣
數學的學習是一項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需要學生長時間的積累和努力,而單純地靠努力和積累并不能夠完全解決學生數學成績提高的問題,還需要學生進行適當的歸納和總結,反思自身知識體系的完善程度,尋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因此,教師要重視對于學生歸納總結習慣的培養。例如在學習一個章節的內容之后,教師在開啟下一章節的學習之前,可以讓學生自行總結前一章節的重點內容,并自行檢查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可以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來進行檢驗,讓學生詳細地審視自己知識體系的完善程度。
三、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
數學的學習需要遵循“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程序。很多數學定理和公式如果只是讓學生單純地記憶,則很難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學生在應用的時候也會出現問題,而這時教師就要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對于既有的知識內容要敢于問一個“為什么”,從逆向的角度去探求定理和公式的推倒過程,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理解程度,并讓學生更加懂得如何去運用。另外,學生質疑的過程同時也是對自身知識掌握程度的一個檢查過程,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疑問來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并根據普遍性的問題來調整教學策略,突出教學側重點,提高教學的針對性。除此以外,學生通過不斷的質疑能夠更加良好地促進自己數學學習興趣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建立。所以教師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首先要給予充分的重視和正確的解答,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在問題提出之后要試著自行解答,嘗試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去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這樣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指點,讓學生能夠自行品嘗解決問題的喜悅心情,這樣對于學生自信心的建立也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總而言之,在高中的數學教學中,對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至關重要,因為高中階段不僅是學生知識水平發展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學生個人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更應該教授學生如何更多、更好、更快地獲取知識,通過培養學生對于學習過程的把握、對于自身學習過程的歸納總結以及在質疑中學習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為學生未來的個人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樹瑜.淺談高中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J].學周刊:中旬,2014(2).
[2]劉艷梅.淺議高效學習高中數學的方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