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一門抽象性與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學起來極易產生厭學情緒。那么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學生的興趣、學習主動性、教學手段、師生之間的關系都很重要。下面我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對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方面談幾點體會。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有許多學生表示喜歡和佩服尊重學生的老師,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愛默生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苯處熞谛撵`深處經常的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備課時學會換位,考慮課堂的學習活動是否符合實際,活動中學生可能會出現什么狀況,老師應怎樣應付;批評前換位,要掌握學生的個性特點,對批評的目的、語言、措施,都要事先有所考慮,且應具有針對性。另外,要傾聽學生的聲音,成為學生的益友。只有當學生體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注,他們才能積極投入到學習之中,才不容易在思想上開小差,制造不和諧因素,影響教學進程。學生學習狀態良好,課堂教學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二、積極優化化學課堂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1.優化教學設計
教師課前要做到認真備課。備課實際是在腦海里活現上課情景。這就要求教師把講課的內容、方法、步驟仔細推敲和揣摩,又要在腦海中裝著學生,形成一個在腦海中上課的過程。例如:當老師講到某個地方,學生會提出什么疑問,教師如何作答;教師提出某個問題,學生會怎樣回答,一般有幾個答案,教師怎樣引導,怎樣歸納等等。
另外,教學設計要有層次,讓在同一堂課上的不同學生都有所獲;教學內容能在有限時間內完成,實現教學目標;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生平時學習中遇到頭疼的問題、容易犯錯的知識點,并思考如何將知識簡單化、明朗化、規律化,幫助學生更好地接受。如化學用語、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除了要強化記憶,還要引導學生歸納其中一些規律來幫助記憶。
2.認真組織教學過程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和求知欲。問題情境的創設必須基于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教材內容的全面、科學的分析。教師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內容中所蘊涵的知識的能力價值和情感價值。根據所創設的情境,盡可能設計一組有層次、有梯度的問題,考慮問題的銜接和過渡。用組合、鋪墊或設臺階等方法來提高問題的整體效益;用問題組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如:在講酸堿中和反應時,可在講前將鹽酸和氫氧化鈉混合,問是否發生了反應,由于沒有任何明顯現象,所以目前我們判斷不出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那怎樣通過實驗證明二者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呢?學生會想到用指示劑,那接著問,指示劑何時用呢?接著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設計出實驗方案。這樣學生會牢固掌握所學的化學知識,并達到學以致用。
(2)使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媒體呈現學習材料,通過色彩變化,聲音變換,豐富的視覺效果,激起學生的興奮,吸引學生集中注意力,從而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像一些肉眼無法觀察、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微觀原子、離子反應,通過多媒體視頻、動畫都可以得到很直觀的表現,從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增強內部學習動機。
(3)重視例題和課堂練習的有效性。練習題由教師在備課時精心擬定,它應該有明確的訓練目的、針對性。這就要求教師既要精選基本類型并具有典型性的練習題,還要具有思考性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練習題。同一內容的練習題應注意多樣性變化。擬定練習題時要注意層次齊全、循序提高、難度適當、有一定的系統性和計劃性,不出偏題、怪題。在學生練習前教師最好精選典型例題進行示范,著重講解題思路,注意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在掌握典型例題的解答基礎上再改動原題,并要求學生思考和解答。
三、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課堂有效性的必要條件
豐富多彩的化學實驗能讓學生感受到化學世界的神奇。要充分發揮化學實驗的直觀、新鮮、神奇,離不開優化的設計。例如:在化學課里精心設計化學實驗,如在講燃燒的條件時,教師課前先做了燒不壞的手帕實驗,學生感到十分新奇,為什么手帕沒有燒壞呢?接著教師講要想弄清真相,請認真學習本節課內容。學生對此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在講酸堿指示劑變色的實驗時,堿可以使無色的酚酞變紅色,學生看到這神奇的變色,定會興趣十足,如果在后面補充一點——在加一些酸,紅色又消失了,再加堿又變紅色。加了一個如此反復的實驗內容,就可以使學生不拘泥于狹小的知識點,從而使其思維得到發散,學習的興趣也更加十足。
總之,通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優化課堂教學、加強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學生在知識的天地里自由馳騁。教師通過發揮指點和引導的作用,將教師的“教”回歸到學生的“學”,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項家慶.新課程背景下教學技能研修[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03.
[2]歐陽芬,賀義廉,屈智.教育新理念與名師教學案例[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05.
[3]杜斌成.淺談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魅力中國,2009(26).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