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課難教,是很多數學教師的體會,尤其是高中的數學課程。很多學生也覺得數學難學,再努力也看不到什么進步,從而產生了厭學情緒。這也是高中數學教師面臨的問題之一。有沒有方法能夠讓數學課變得好教呢?
關鍵詞:多做功課;了如指掌;精心準備;知識整合;互動與反饋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這是大家常常聽到的一句話。這句話讓很多教師很都疼。不是沒有付出努力,而是付出努力后沒有見到學生進步。恨不得替學生學習的心都有了。這樣的急切心理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卻給學生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了負面影響。要改變這一現狀,就需要教師改變策略,多做功課,這樣才能讓數學課變得好教。結合我們的教學經驗,與同仁們分享一下。
一、了如指掌
了然于胸才能出好作品。每個學生都需要教師像創作一幅作品一樣用心。只有對目前的教學情況了如指掌,才能寫出精彩的教案,才能構建生動的課堂,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里所說的了如指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狀況
由于家庭情況和學習經歷等因素的不同,我們面對的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不能搞一刀切,應該走進學生,了解每位學生的境況,然后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充分吸收知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揮灑自如地進行教學。每當這時,我們都要想到孔子,孔子之所以桃李滿天下,就是因為孔子能夠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讓他們朝著自己擅長的方面發展。縱然在應試的壓力下,我們不可能達到這一境界,但是我們要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2.教材內容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依據,在課堂教學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應該對教材了如指掌,信手拈來。從長遠的角度看,我們不僅僅是教授這節課的重點,而是要教授整本書中的知識。所以,只有吃透教材,才能讓教學有很好的發展。教師可以在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充實,調整,甚至是改變。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教師花費很多的經歷去學習教材、研究教材。不能只是在上課前臨時起意,走馬觀花。要是非要舉例的話,我們不妨想想章太炎、梁啟超、李叔同等大師,他們都是因為自己有扎實的知識、探索的精神才教出了很出色的學生。
二、精心準備
精心準備課堂教學,是一位優秀的教師必要的功課,其實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備課。以往我們的備課就是將知識點的講授過程呈現出來,甚至有的教師從網上一抄了事。這存在很大的弊端。由于學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方式千差萬別。在準備的時候我們就要充分地分析學情與學生接受的特點,并且充分進行教材解讀,開出根治學生厭學的良方。學生愛學習了,教師的教授過程就會變得順暢,這樣的教學就會變得很容易。
當然,在精心準備的過程中,教師對方法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我們不能從網上一抄了事,而是要選擇適合本班學生的方法。高中數學課程的難度較大,可能有些學生的基礎好,講解一些例題就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但是有的基礎差的學生,可能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接受,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找到適合的方法,既不能拖累基礎好的學生,又要照顧基礎差的學生。至于這個程度怎樣掌握,就要靠教師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教學能力。
因此,精心準備是一個創造的過程,是教師對學生、教材、學情了如指掌基礎上的發揮,需要教師投入更大的精力。精心準備也包括對課件等的制作,對教學器材的選擇、對課堂的預設等方面。
三、知識整合
知識整合是對學生已有體驗的調動,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之所以要進行學科的整合也是考慮到數學學科枯燥的特點,在學科整合的過程中,能夠為數學知識的講授設置學生感興趣的環境,讓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中,很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在數學課堂中能夠整合的知識是多方面的。比如在講授“無窮小”時,可借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詩句,讓學生體會變量趨向于零的過程。學習“仰角、俯角”時,可借用李白《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詩句,讓學生體會“仰角”與“舉頭”“俯角”與“低頭”的聯系。這些就是名師劉忠先生的講授方法。我們在講授圓的時候,可以引入地球的赤道、表面積、半徑等知識,為學生的學習增加趣味元素。在課堂中引入現實生活中的事例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注重互動與反饋
沒有互動和反饋的課堂是無法生動的。這是新課改要求的內容。我們不能將知識的傳授變為單向的強加,而是要與學生互動,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聽取學生的學習心得,檢測學生所得,從而為后面的教學提供可分析的學情狀況。這為教學走入良性循環提供了保證。
教學是一項長遠的事業,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與研究。只有我們多做功課,才能享受功到自然成。
參考文獻:
[1]永華.淺談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新課程:下, 2011(3).
[2]吳杰.高中數學高效課堂初探.高中數學教與學,2011(18).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