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因為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以形象思維為主,營造輕松和諧的小學語文課堂氣氛,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語文的感情。那么怎樣的課堂教學結構才能構建這樣的學習氛圍呢?從課外、課堂、教師素養三個方面談一談營造小學語文課堂氣氛的方法。
關鍵詞:課外工夫;課堂教學;語文素養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應當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語文的感情。怎樣營造輕松和諧的小學語文課堂氣氛呢?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
一、課外工夫
語文教師在課外要和學生交朋友,要真心愛學生。學生和你心靈相通,拿你當知心朋友,學生親其師,肯定信其道,上課時肯定盡心盡力。課外,我經常詢問學生的生活情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予幫助。我還注意做好家訪工作。家訪時,在家長面前表揚學生,學生會和你特別親近。
二、課堂教學
開始上課時,活躍課堂氣氛,營造輕松愉悅的環境。例如,可帶領孩子唱歌、背詩、做小活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有利于新知識的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正處于好動時期,在課堂上教師可讓學生多動手實踐,一方面可順應孩子身心特點的發展;另一方面,兒童多動手可促進智力的發展。學生的智慧來源于動手實踐,多動手可促進孩子思維的發展,也能激發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地表現出來,使書本上單調、僵硬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我在指導學生寫《我的自畫像》(蘇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時,先讓學生對著鏡子給自己畫像,再引導學生用語言說出來,最后用文字表達。學生上課的興致很高。
1.和學生建立親密的關系
中國有句古語:“親其師,信其道。”老師和學生建立了親密的關系,學生更樂于去學習該教師所教授的知識。老師怎樣和學生建立親密的關系呢?首先,發自內心的微笑是通向學生內心的一條“捷徑”,教師發自內心的微笑會表達出對學生的愛和善意,讓學生敢于接近老師、喜歡接近老師,主動接近老師。其次,寬容對待學生,以理服人。有些老師追求以嚴肅、冷面孔對待學生,渴望學生不犯錯、做“聽話”的“好孩子”。但是小學時期,學生的是非對錯觀念還不明確,調皮似乎是他們的代名詞,不犯錯誤、完全聽話幾乎是不可能的。當老師發現學生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時,應當寬容一些,而不是動不動就疾言厲色,問清緣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學生才會信服。師生之間也會更加信任,關系更加親密,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2.善于應用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教學已成為現代教學中非常重要的輔助手段,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調動課堂氣氛。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結合可以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例如,教學《西湖》(蘇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第32頁)一課時,教師可使用多媒體技術導入。教師提前整理關于西湖美景的圖片,配以音樂做成動畫,或者直接播放和課文有關的視頻,讓學生對西湖形成直觀、形象的認識。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另外,也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學生總是對新鮮的事物充滿興趣,多媒體技術可在無形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3.善于設置問題情境
教師教、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式已不適合目前的教育形式,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探索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新形式。“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自主、獨立探究的能力。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后獲得成功的體驗,形成良性循環。另外,問題情境的設置可以是教師問、學生答,也可以是學生問、教師答,還可以是學生問、學生答,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有利于碰撞出語文學習的靈感火花。例如,我在教《東方之珠》(蘇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時,在學生學完第一、二、三段后,出示一幅香港夜景照片,讓學生描繪香港夜景,看誰描繪得最形象。上課可以組織學生表演、分角色朗讀,活躍課堂氣氛。例如,教《三袋麥子》(蘇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分角色朗讀可以是師生全員參與,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哪吒鬧海》(蘇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時,可以組織學生表演,通過表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表現哪吒的機靈勇敢。
三、提高教師自身的語文素養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需要教師本身具備良好的語文素養,包括專業知識、學科知識、教學技巧等。例如,特級語文教師韓軍教《大堰河,我的保姆》時,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情境。
總之,課堂氛圍對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營造課堂氛圍具有多種方式和途徑。教師可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課時內容以及所教班級的特點,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張玲.談小學語文營造課堂氛圍方法[J].語文學刊,2014(17).
[2]朱琳.小學語文教學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J].新課程:上,2014(8).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