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以知識的創新和應用為重要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中國夢的實現也要求勞動者應具有巨大的潛力、無窮的活力和非凡的創造力才能應對國際日趨激烈的競爭。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又是人的個性發展價值的需求。因此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要依據課程標準,根據學生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構建高效物理課堂。下面談談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體會: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高中生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只有真正好的講授者才能使學生的注意力保持在三十分鐘以上。下面談談在物理課堂上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法:①在選用講課材料時注意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備課時教師要對學生的情況了如指掌,全面分析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握學生最近的學習動向,讓所講的內容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而對一些不能理解的、學生不能接受的知識則應回避。②要廢棄填鴨式教學,避免拔苗助長。③降低知識門檻,注意分層教學。④講課方式要靈活多樣,激發學生的興趣,課前明確學習目標,通過導學案初步掌握新課內容,分清重點、難點,分析自己遇到的問題,課堂上讓學生認真聽講,加強師生互動,教師要盡可能運用多樣化的手段提高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⑤在學生走神時,可以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抑揚頓挫的語調吸引學生注意力。
二、創造性使用新編物理教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教研活動也相繼展開,教師的教材觀隨之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原來教師就是“教教材”,而現在要更新為“用教材教”,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生成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從而超越教材,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下面談談創造性使用教材的途徑:①對于學生相對欠缺的知識可適當補充。教學時可依據新課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課本進行拓寬和延伸。利用日常生活實例,增加趣味實驗,適當添加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等,這樣就更有利于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相關物理知識。如“平拋運動”一節,除運用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外,教師可用手中的數碼相機同時拍照,現象會更直觀,說理更得力。②結合學情調整教材部分順序。由于地域差異,學情在全國乃至某一地區內也會有所差異,所以教師在保證整體結構不變的情況下對個別章節的教學設計中可以微調,會有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如“電勢和電勢差”一節,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微調,先講電勢后講電勢差,改變了課本中先講電勢差后講電勢的次序,發現這樣安排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學效果會更好。③盡可能發揮教材素材的作用。新教材圖文并茂,版面活潑,插圖種類很多,有實物圖、照片、原理圖、模型圖等。如果利用插圖的直觀性,就將說理降低了難度,激發了學習興趣。
三、滲透物理思想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
在獲取新知識、提出新理論時要注意滲透物理思想方法,優化思維過程的完善和思維品質。現代物理學研究中普遍采用的“物理模型法”就具有滲透物理思想方法的功能。如“質點”“點電荷”“輕繩”“輕桿”等模型就在物理研究中,培養了學生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滲透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教育,要遵循說話有依據的嚴謹作風,要求學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嚴密的推理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科學大膽的創新能力。
四、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升物理課堂教學效果
在探究與思考高中物理演示實驗的發展時,將新的科技應用于物理教學中,改進物理實驗,提高實驗效果,從而能起到提高課堂效率的作用。具體有如下幾種方法:①利用幾何畫板強大的函數計算功能、圖形顯示功能和動畫功能,能以動態的方式表現數和形的變化,同時保持特定的數學關系,直觀的反映現象背后的各物理量間的數學規律,簡單地實現了復雜的數形結合過程。它既有利于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又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②使用數碼相機、手機、攝像頭等小型數碼產品使演示實驗便捷直觀。例如用數碼相機研究平拋運動的軌跡、超重和失重等。③運用DIS數字化實驗系統使實驗可視化。傳統物理實驗一般都是靠學生用眼觀察、用筆記錄、用紙計算、用表作圖,在課堂中既影響了觀察效果,又耽誤了教學時間,還可能造成較大誤差。在使用了DIS數字化實驗后,教學效率大大提升,因為它能夠通過圖像、表格等呈現手段將實驗過程“可視化”。
總之,只要教師在平時不懈地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挖掘學生潛力,努力構建物理高效課堂,高中物理教學成果一定會穩步提升,也會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的更多有創造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關文信,畢鳳祥,韓艷華.新課程理念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施[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1.
[2]廖伯琴,張大昌.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謝杰妹.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提升學生科學素養[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書,2014(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