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學生實驗、演示實驗等多種形式的實驗活動,不但有助于學生掌握化學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關鍵詞:化學實驗;學生實驗;演示實驗
著名化學家戴安邦說:“只傳授知識和技術的化學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學教育要求既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能,又訓練科學方法和思維,還培養科學精神和品德,故化學實驗是全面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教學形式。”
的確,化學實驗是學生獲取化學知識的重要過程,也是學生思維形成、能力培養和提升的有效方式。那些有著強烈學科特色的問題和實驗室潤物細無聲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都在教育學生尊重事實,引導學生理性思維,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熱情。
新課程高考試題全面考查了考試說明對考生能力的要求,涵蓋了“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解答)化學問題的能力,化學實驗的探究能力”,更重視化學知識與科技、生產、生活的密切聯系,強調了實踐性和應用性。以上這些,正是新課程理念所積極倡導的。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學生實驗、演示實驗等多種形式的實驗活動,不但有助于學生掌握化學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化學實驗是提高化學教學水平和質量的重要手段。
一、利用學生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驗能力
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促使他們通過親身體驗將實驗帶給大家的興趣感逐步轉化為對實驗本質的研究,使其成為促進學生探究化學實驗的根本動力。我認為,化學實驗教學中,更能形成學生實驗技能的還是學生實驗,因此,教師應該利用學生實驗,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近年來,我們忻州一中全面開展“大三步”教學法,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學生實驗包括三個步驟:第一步,教師布置實驗預習案,讓學生在預習時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做到有的放矢;第二步,實驗中,學生要親自參與,同時仔細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并認真思考出現此種化學現象的原因;第三步,教師引導學生用所學化學知識解釋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
例如,在驗證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的實驗中,首先,教師要讓學生回顧已學的知識——炭的吸附性和次氯酸的漂白性,積極思考漂白的不同原理、實驗現象的異同;其次,開始實驗,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親自動手設計實驗,并觀察和記錄實驗結果,加深對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的理解;最后,讓學生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講解為什么會得出此種實驗結果,總結二氧化硫的性質。通過此種方式,不僅可以體現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
二、利用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從近幾年課改的高考實驗試題可以發現,從題目設計上來看,所選實驗的問題情境大都具有一定的創新,體現了設計性、探究性、開放性等特點,更加重視考生能夠通過實際事物、實驗現象、圖形、圖表的觀察,從而獲取有關信息的能力。例如,2008年寧夏卷第27題、34題考查了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考查了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設計得非常巧妙。
在化學教學中,演示實驗具有鮮明性和真實性,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教師應當依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興趣,創設問題情境,將問題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例如,在學習“氨氣的實驗室制備”這一節內容時,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在初中學過的如何制取氧氣、二氧化碳的知識,通過引導及回憶初中所學知識,教師可問學生:“那么制取氨氣需要什么樣的化學裝置呢?”大家都知道,制取氨氣的方程式為: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得出氨氣的反應類型為“固固加熱反應”,同時所需要的儀器有試管及酒精燈。接著,教師可以繼續問:“若想得到純凈的氨氣,該如何收集呢?”最后,教師可以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讓學生根據氨氣反應原理、原料等,進而畫出裝置圖。我們可以看到,通過創設實驗活動情境、學生自主探究、教師總結歸納的辦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可以營造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總而言之,化學實驗是學生獲取化學知識的重要過程,也是學生思維形成、能力培養和提升的有效方式,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深刻領會新課標的精神,不斷挖掘實驗教學的內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王利芳.淺談實驗在高中化學中的重要性.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