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是當前高中數學教育的重要問題。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關鍵點就是強化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基于此,提出了幾點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應用意識;情境;教材實例
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高中數學學習的目的之一,它要求學生學會提出、分析和解決帶有實際意義的數學問題,并運用數學語言去表達、交流,進而形成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因此,高中數學教學中必須加強學生的應用意識的培養,才能彰顯數學的魅力,讓學生更樂于去探究數學。下面就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途徑進行探索。
一、創設情境,巧妙導入
情境的創設應基于學生生活背景之上,從他們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進行引入,如此引入讓學生有了學習的具體意義,就更能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新課開始時,創設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情境,可以避免平鋪直敘、毫無波瀾的弊端,讓學生置身于一個新奇不絕的學習情境中,從而讓學生始終處于一個求知若渴的狀態中,促使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不斷強化。導入的方法很多,如:
1.趣題導入
挖掘數學知識中的趣味因素進行引入,不僅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在“圓錐的體積”教學時,我這樣引入:宴會上,小張和小李兩人用“V”字酒杯喝酒,小張一共喝了8個半杯,小李只喝了一杯,但是他們都說自己比對方喝得多,那么究竟誰喝得多呢?這一帶有幽默性的例子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紛紛開始議論,說法不一。此時我告訴學生:“他們兩人喝的酒是一樣多的?!贝私Y論一出,學生頓覺意外,而且迫切地想知道原因。至此,新課的引入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2.操作導入
讓學生實際操作,能讓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三垂線定理”引入時,我設計了一個實驗:讓學生把三角板的一直角邊放在桌面內,另一直角邊與桌面垂直,接下來再把一個直尺放在桌面內,并過三角板的一銳角頂點(在桌面內)且與桌面內的直角邊垂直。然而在讓學生觀察直尺與三角板斜邊所成的角度時,出現了爭論,有說45°的,有說90°的,此時我不急于給出結論,而是引導學生都用45°的三角板直接度量直尺與三角板斜邊所成的角。學生經過實際度量,最終達成一致(90°)。至此,通過動手實驗,學生概括并證明了三垂線定理。這樣的引入學生更樂于參加,也更能讓學生在動手中獲得發現真理的快樂,既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又鍛煉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當然,除了上述兩個方法外,還有很多方法,如懸念導入、游戲導讀、故事導入等等,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合理地導入,強化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二、體驗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
讓學生重新經歷一次發現探索的過程,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活動、體驗交織在一起,更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十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如,數學概念都是從客觀世界中直接抽象出來的,在概念教學時可以通過聯系實際,讓學生體驗感受概念的形成過程,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如學習“橢圓定義”時,課前讓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塊紙板、一根細繩、兩枚圖釘,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己動手畫橢圓,在動手操作中讓學生總結橢圓的概念。如此學法,更能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尤其可以對定義中2agt;2c這一條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挖掘教材實例,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1.給純數學問題加實際背景
對數學中抽象理論、抽象結論的理解往往離不開現實背景的支持,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從學生實際出發,善于去發掘、構造問題的現實背景,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
如,已知a,b,m∈R,且a
2.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促使遷移
“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可以促使學生去猜想、嘗試,探索其結論及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將所學的知識縱橫聯系,廣泛遷移,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實例、習題,通過一題多變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知識運用的靈活性,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形成數學應用意識。
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不能單純地談應用,而要把數學應用知識與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相融合,并充分結合教材,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由淺入深,逐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史慶偉.應用意識,數學課堂永遠的“魂”[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4(13).
[2]劉世立.高中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4(16).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