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學生存在學習數學的畏難情緒。試圖通過一些有益的教學嘗試與同行交流,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他們學習數學的畏難情緒,爭取獲得數學教學的大豐收。
關鍵詞:故事激趣;圖形釋疑;復習歸納
初中學生由于受學習基礎的制約,或者是對授課教師的教學方式不適應,久而久之,學習興趣降低,成績退步,到初二、三時他們就對學習數學有了畏難情緒,有的學生干脆準備放棄數學。如何才能消除學生學習數學的畏難情緒?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嘗試:
一、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謎語、民間故事、順口溜等傳統民間藝術,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在數學課堂上引用一些民間故事,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時,可以給學生講一個民間故事:王小二去舅舅家,看見舅舅家的大土炕特別大,就問舅舅鋪滿土炕得買多長的席子,舅舅說:“你是初中生了,我來考考你。”舅舅就說了一段順口溜:一進門子就上炕,席子比炕長一丈,折過來差五尺,你說席子多長炕多長?學生來自農村,對土炕相當熟悉,這段順口溜充滿鄉土氣息,一下子勾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事實證明,學生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的結果比較理想。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出:(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習方程涉及“借一法”時,老師可以先給學生講一個民間故事:巴依老爺快病死的時候,準備把他飼養的19只羊分給他的三個兒子,他的分配方案是:老大分一半,老二分其中的四分之一,老三分其中的五分之一,剛好分完。這可愁壞了巴依家的三個兒子,苦思冥想半天還是想不出辦法。最后,他們只好向阿凡提求助,后來還是阿凡提幫他們解決了難題。同學們,你們知道阿凡提是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的嗎?學生聽了這個經典故事,積極探索的勁頭十足,我馬上布置他們展開小組學習,通過合作探究,解決這道難題。過了一刻鐘,這個難題用借一法破解了,我馬上列出同類型的五道習題,學生舉一反三,學習效果令人滿意。
二、利用圖形解決問題,提高釋疑能力
數學學習要注意利用圖形。剛學習“三角形”時,有一道習題是:以下列長度的三條線段為邊,能構成三角形的有哪些?
(1)6cm,8cm,10cm;(2)5cm,8cm,2cm;(3)三條線段之比為4∶5∶6;(4)a+1,a+2,a+3(a>0)
我提示學生:可以借助直尺、圓規畫一畫。學生在我的提示下先畫出最長的一條線段,然后以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為圓心,分別截取另外兩條線段作為半徑畫弧線,若有交點,則說明這些線段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若無交點則不能圍成三角形。通過動手操作,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畫一個三角形,而且也掌握了判斷三條線段是否能組成一個三角形的規律。動手操作,提高了學習效果,給了學生活動空間。學生很快得出結論:(1)(3)能圍成三角形,(2)(4)不能。很快,他們又得出三角形三條邊的特點: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這節課的這一個數學活動,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再比如學習三角函數時,對于各象限點的坐標正負判斷容易混淆,我就要求學生畫出一個平面直角坐標系,讓他們在坐標軸上標清正負,自己歸納各個象限內點的坐標,學生學得比較輕松,記得比較牢固。數學有許多涉及圖形方面的問題,巧妙地利用圖形,可以化難為易,輕松解題。這些嘗試,也符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到的“能運用圖形形象地描述問題,利用直觀來進行思考”的學習思路。
三、大膽改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一輪課改,學生使用的教材出現了好幾種版別,這些新面孔教材,打破了原先統編教材的體系,取得知識體系編排上的新突破,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新教材在使用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比如,知識體系的銜接有斷茬、知識結構的完整有欠缺、知識轉化的過渡突兀,這些問題數學教師一定要加以注意,大膽地改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對于教材,正確的認識是:教材只是個例子,教師應該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現行教材為例,教材編寫上對于組合、概率的問題比以前統編教材多了,學生的練習題中抽屜問題也出現了不少,許多學生反映學到這里比較吃力,教師就要補充抽屜問題原理,把教材未體現的內容給學生一個再現,使課內課外得到和諧統一。至于教材中的例題,教師不一定非要按照教材的樣子去講,可以以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講授,我覺得這也符合一題多解的數學思想。
四、強調學生復習、歸納、總結,熟能生巧
數學學科有很強的規律性。數學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及時復習,注重歸納某一知識點的規律并牢記于心。把做過的習題再做一兩遍還是有好處的。我們反對題海戰術,但必要的復習和習題練習是不可缺少的,尤其對于數學成績差的學生,要注重每一次做題的質量,通過練習發現規律,掌握技巧,提高成績。
總之,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人的發展。數學教師一定要以人為本,教會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獲得終身發展的希望。
參考文獻:
朱粵苗.簡論情緒對初中生學習效率的影響[J].考試周刊,2010(8).
作者簡介:靳福洪,男,1968年5月生,山西省汾陽市人,2004年6月山西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現在汾陽市栗家莊鄉初中從事初中數學教學。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