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言文是我國古代豐富文化遺產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前的文言文教學在整個教學中可以說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對文言文教學進行深入探討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可以通過文言文的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也是開展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課前預習;學習興趣;古詩教學
我國古代有很多豐富的文化遺產,其中很多都是用文言文寫成的,為了繼承傳統文化遺產,就要求我們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初中教材中所選擇的文言文很多都是久經考驗的,如果我們合理地組織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
一、文言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對翻譯進行機械的背誦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方法都很單一,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都是理解詞句的含義,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梳理,這是文言文教學的全部內容。教學關注的重點就是講究字詞的落實,還有就是對詞句進行翻譯。一般都是老師在上面進行翻譯,學生在下面進行記錄,一堂課下來學生記了滿滿的一個大本子,回去學生就進行背誦,老師第二天檢查,學生背誦得都很熟練,但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卻很膚淺。學生只能針對這篇課文進行背誦,忽略了文言文最重要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是不需要背誦的,如果對內容理解清楚就會觸類旁通。
(二)媒體手段取代師生互動
傳統的教學方法導致文言文由一個極端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尤其是在多媒體教學發展的今天,在上課之前很多老師都要用大量的時間,絞盡腦汁地制作多媒體課件,只是一味地追求聲、光、色以吸引學生。在課堂上充斥著令人眼花繚亂的畫面,沒有老師的精彩點撥,我們只看到了相對活潑的教學形式,卻沒有看到真正教學的實質。在進行文言文教學的時候,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如果過分依賴先進的媒體來進行教學,就會忽略文言文字詞方面的基礎教學。
二、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率
(一)加強課前預習
文言文本身就生澀難懂,如果我們在課前沒有進行預習,在上課的時候就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所以我們要加強學生的課前預習能力,可以通過邊讀、邊想、邊記憶來初步獲取對課文的印象,要對課文題材進行感知。當學生在進行閱讀的時候要不斷地鼓勵學生迎難而上,協助學生做好預習以及記錄工作。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記錄自己的困難和疑惑,方便老師在課堂上可以針對具體問題來開展教學。為了提高學生的預習積極性,我們在開展閱讀的時候每次都要變換方式。比如閱讀《三峽》這篇課文時,可以開展這樣的閱讀計劃,了解作者和課題,借助網絡和相關的參考書籍進一步地了解作者,對課文朗讀三遍以上,不會讀或者讀不準的字,要借助課本下面的注釋或者借助字典來進行查閱。還有就是要學會運用翻譯六法,細讀課文,借助注釋。對于有疑問、有問題的地方,在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
(二)巧妙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好的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源泉,明代教育學家王陽明就對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矣。所以引入教學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很關鍵的,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就要精心設計巧妙的引入手段。還可以用演奏激勵法來進行導入,在教學《口技》這課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表演一段或者放一段口技錄音,渲染學習氣氛,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在進行文言文教學的時候最好要讓學生大聲朗讀,因為大聲朗讀可以讓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對課文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入。
(三)課堂故事教學法
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開展故事教學法,比如在教學《狼》這類情節比較明顯的課文時,最好用故事激勵法,把課文編成生動的故事講給學生,讓學生從新奇有趣的故事中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還可以用歌聲激勵法來對學生進行教學。現在很多古詩文都被加工成現代的歌曲,運用旋律來進行教學,更加容易讓學生進行理解和記憶,這也是調動學生求知欲的突破口,這樣可以有效地對教學進行組織。在教學《愚公移山》這課的時候,也可以用故事法來進行教學。還有就是運用名勝激勵法來進行教學,岳陽樓、醉翁亭都是至今一千多年的歷史名勝古跡,教學《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這兩篇課文時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激勵。
文言文的教學方法可以說是靈活多樣,我們有很多種方法進行探究學習,我們在進行探究了解的時候要知道文言文教學中存在哪些誤區,還有就是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要利用哪些方式來解決,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對文言文進行理解,通過故事激勵法讓學生對文言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張艷霞.文言文教學的創新[J].文學教育,2011(6):3-5.
[2]鮮曉波.淺談高效課堂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8):6-7.
[3]屈雅潔.淺談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方法[J].電子制作,2014(15):10-11.
[4]丁小寧.淺談新課改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學[J].今日科苑,2010(10):10-11.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