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要積極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和能力,構建思考問題的整體思路,以培養高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目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倡和發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做學習的主體,自覺動手、動腦,實現自覺學習的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關鍵詞:教材特點;教學方向;興趣培養
一、初中物理新課改的改革方向
按照新課改的要求,新物理課程標準取代了過去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在教學思路上,老師要不斷探究和尋找提高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的方法和途徑,必須以學生為教學中心,使得教育教學成為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為了發展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事業,把學生的進步與發展作為教學的首要目標,時刻關注每一位學生物理學習的情況,靈活巧妙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物理學習充滿興趣,形成樂于學習、自主學習、自覺學習的習慣,因此,教師要倡導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積極推進協同教學,強調課程對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價值,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
二、新課改后教材的特點
新課改后,當翻開初中物理課本,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課本內容翔實、重點突出、圖文并茂、層次分明。從教材內容上看,新教材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和領會基礎物理概念、規律和知識,掌握物理學的思想和研究方法,了解物理學在科技、生活、社會中的相關應用。教材整體結構由易到難,將相對簡單的運動、聲、熱、光等物理學習放到了前面,而后逐漸深化到理論較為復雜的力學、電學,這種由淺入深的課程安排,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初中物理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課改在物理實驗方面也加大了教學篇幅,教材中的實驗項目和實驗性的練習題明顯增多,通過實驗使學生對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有了更透徹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物理思維和動手實踐的能力。此外,新課改后的教材內容豐富,人性化元素增加,用一些生動有趣的現象和實驗引入課題,大量漫畫式的插圖啟發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新課改后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設計情境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在學習中,如果對某些現象或者事物充滿興趣,那么他一定會主動、積極地去認識和探究。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老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取向,精心設計出一些情境,使學生充滿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探究動機。例如,在學習重力一課時,老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物體受重的作用和影響,重力是如何產生的,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個簡單的情境,學生拿起手中的筆然后放手,之后老師再分別以平拋和上拋粉筆的現象,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這三次以不同方向拋出去的粉筆和手中的筆運動去向有什么共同特點?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對問題展開探討,大大增強了學生對新事物認知的熱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觀察和實驗,使學生樹立了以觀察和實驗的方法來研究物理問題的思想,培養學生樂于探索物理原理的習慣。
2.貼近現實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但是在物理教學中,某些老師常常只注重課本內容的教學,缺乏將理論聯系實際,使得學生面對的就是抽象的課本概念和枯燥的物理定律,學習起來十分吃力和乏味,我們要學會將學生的探究視點從枯燥的課本內容引申到生活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物質的三態中,老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物質三種狀態的不同特征,可以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提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在上課時,老師可以準備一塊冰,在課堂上問學生:現在冰處于什么狀態,并且除了這種狀態外,還能變成什么狀態呢?學生會通過實物,展開熱烈的討論,可能會馬上出現答案:現在是固態,還能變成氣態和液態。之后老師再次詢問:如何使冰塊變成另外兩種狀態呢?再次引發學生的深思:可以以加熱的方式,使冰立刻化成水,也就是液態,之后通過蒸發使液態變成氣態。整個過程,學生都在聚精會神地觀察和思索。這樣的教學方式,貼近生活,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對新事物的認知熱情,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總之,為了更好地按照新課改的要求,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質量,需要物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理念,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熱情,為物理課堂教學實現跨越式發展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周向前.初中物理教學的幾點體會[J].實驗教學與儀器,2002(5).
[2]陳寶庫.初中物理教學中幾個問題的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0(2).
[3]物理教學中實施快樂教學的探索[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02(4).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