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教師,教育學生免不了批評。首先,要明確批評的目的。其次,要堅持批評的原則。再次,要講究批評的藝術。最后,批評時要注意場合、因人而異,并為學生指出努力的方向。在批評學生時一定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采用比較緩和的方式來進行。
關鍵詞:批評;公開性;隱蔽性;藝術與技巧;因人而異
作為教師,教育學生免不了批評。批評,是思想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學生思想的變化,使學生真正提高認識,提高覺悟,提高思想素質,變得更有道德和教養,從而少犯錯誤。筆者認為,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出于對學生成長的關愛和負責,對學生的缺點、錯誤進行批評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
一、要明確批評的目的
批評是為了讓學生完善自我形象。作為教師,要使批評奏效,既達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學生心理上的對立。首先,要從自身的角度明確樹立起一個觀念,批評的目的不是為了“殺一儆百”,不是為了“一棍子打死”,而是為了有利于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加以改正,并逐步完善自我形象,即批評是為了幫助學生不斷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形象。
二、要堅持批評的原則
根據不同批評對象和不同批評內容要分別堅持公開性和隱蔽性兩個原則。對班級中普遍存在的一種不良現象或學習中的不良風氣開展討論活動、班隊活動,讓正確的集體輿論代替教師單一的批評,形成正氣。對于個別的錯誤行為或在公開活動中不能自覺改正的行為,應本著保護學生自我形象的原則,采取一對一的批評教育方式,注意隱蔽性,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并告之這樣做的原因。
三、要講究批評的藝術
批評的方式有很多,但當眾不留情的數落,苦口婆心的勸說,粗暴的訓斥,無聲的責罰,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情感,導致口服心不服,因此要注意批評的藝術與技巧。
學生犯了錯,教師常嚴厲地指出其錯誤之處,希望學生明白錯誤對其自身的危害性。教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一味指責會讓學生在心理上與教師產生距離。學生在成長的階段中,出現這樣那樣的缺點,是在所難免的。當學生出錯時,教師要深入地了解出錯原因,誠懇地就學生所需去幫助他們。比如班里有一位學生學習習慣很不好,我會先說一些諸如“我經常也是如此”“我那時也犯過類似的錯誤”之類的話,然后將自己總結的學習方法教給他,幫助他逐步學會學習,并不時幫他解決學習中的難題。這樣既有助于降低對學生的傷害,又使學生意識到人人都免不了犯錯誤,關鍵是能知錯就改。
批評學生時,不能只盯著他的缺點不放,對于那些喪失了上進心,缺乏自信心,自暴自棄的學生,尤其需要理解尊重,以表揚代替批評倒也不失為良策。記得班上曾有這樣一個學生,在我反復強調作業要求后,居然把本子封面給撕壞了。我在進教室前看到他:“王x,瞧你長得多帥呀!眉目清新,真是個人見人愛的乖孩子。老師很欣賞你!不過今天全班就你的作業本有點不對勁,要是以后你能保持你作業本的美麗……”我看了看他,故意沒有把話說完。王x接過他的本子,胖乎乎的臉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誠懇地說:“老師,我明天買個新本子換了行嗎?”聽罷,我微微一笑,向他豎起了大拇指,沒再說話。第二天一大早,王x就興沖沖地跑到我跟前,遞上一個嶄新的作業本。我接過一看,封面上工工整整地寫著:“一年級,王x”。翻開一看,更讓我驚訝,作業也是工工整整地重新做了一遍。我伸手撫摸著他的頭:“昨晚一定很辛苦吧!看到你這樣有誠信,而且雷厲風行,老師心里真是很高興。我想你將來必定很有作為!”聽了我的話,王x的小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從那以后他的作業本一直都保持得非常整潔。
四、注意批評的要點
1.批評要注意場合
教師應根據學生犯錯誤的性質、程度和學生的性格、脾氣選擇適當的場合開展批評,給學生創造認識和改正錯誤的良好環境。
2.批評要情感投入
只有像對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樣,懷有真誠、理解、尊重、信任的感情,才能使學生親近、信任教師,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學生才能心悅誠服地接受教師的批評和指點。
3.批評要因人而異
在批評學生時一定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采用比較緩和的方式來進行?,F在的學生一般在比較優越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教師在實施批評教育時一定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謹慎為之。
4.批評要指出努力的方向
批評是為了幫助改正自身缺點,完善自我形象。批評時要注意適時地點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標,使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地朝著預定目標前進,才能達到教師批評的真正目的。
總之,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評,不是傷害學生心靈的工具,使被批評的學生無地自容,而是在于培養學生的尊嚴感,激發學生的上進心,促使學生在品質與習慣中自勉。學生的性格千差萬別,為了提高教育效果,教師必須善于觀察和分析,針對學生的性格差異,采取靈活多樣的批評教育方式。
參考文獻:
章月娥.批評孩子也可以很藝術[J].家庭與家教,2005(12).
編輯 孫玲娟